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畫榆林
11月11日中午,爆炸聲在伊斯蘭堡炸開的時候,遠在三公里外的居民還以為是地震。法院門口一輛警車被炸成焦鐵,十二具遺體橫陳街頭,二十七個傷者在現場哭喊掙扎。
這不是邊境線,而是首都的心臟地帶,巴基斯坦的臉被直接打了個稀爛。
襲擊者原本想闖進法院,但沒成功,只能在門口引爆自己。他沒有喊口號,沒有留下遺書,也沒等宣言。這不是為了製造恐慌,這是直接宣戰。防爆部隊趕到時,現場已經成了火海,濃煙直衝天際。
前言
2025 年 11 月 11 日的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午後的陽光本已驅散晨霧,區法院外卻突然響起一聲巨響,震碎了城市的平靜。
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在法院大門外的警車旁引爆了身上的炸藥,巨大的衝擊波將附近車輛掀翻,碎玻璃與塵土混着濃煙衝天而起。
救援人員趕到時,現場已一片狼藉,血跡順着路面的溝壑蜿蜒流淌,12 具覆蓋著白布的遺體整齊排列,20 名傷者在痛苦中呻吟,被緊急送往附近醫院救治。
巴基斯坦內政部長莫辛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看着滿目瘡痍的街道,面色凝重地向媒體表示,襲擊者原本試圖進入法院大樓,受阻後轉而襲擊了警車,警方已確認爆炸由自殺式襲擊者製造,正全面調查事件細節。
而巴基斯坦軍方消息人士則直接指出,這起襲擊是 “巴基斯坦塔利班”(簡稱 “巴塔”)所為,現場發現的襲擊者遺體殘骸已成為關鍵證據。
新華社與半島電視台的記者在現場目睹了救援全過程,醫護人員的呼喊聲、家屬的哭泣聲與警笛聲交織在一起,成了當天伊斯蘭堡最沉重的背景音。
這起爆炸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巴基斯坦近期遭遇系列 “痛擊” 的縮影。早在 10 月 17 日,北瓦濟里斯坦的米拉利地區,卡迪 / 卡西夫謝赫要塞剛迎來與阿富汗塔利班達成停戰協議的短暫平靜,就遭到了武裝分子的突襲。
一輛自爆卡車試圖衝破要塞大門,被巴基斯坦軍隊及時攔截,敢死隊隊員見狀駕駛自爆車撞擊圍牆引爆,12 名攜帶自殺式炸彈的武裝分子隨即衝鋒,最終被守軍全部擊退,3 名武裝分子當場被消滅。
而在 10 月 13 日至 15 日,開普省的斯賓瓦姆、南瓦濟里斯坦、班努三個地區,巴基斯坦軍隊與武裝分子連續交火,軍方戰報稱打死 34 名巴塔武裝分子。
16 日,提拉山谷的裝甲車隊又遭伏擊,雖因武裝分子缺乏反坦克武器未造成人員死亡,但 7 名士兵受傷、數輛裝甲車損壞的消息,仍讓全國上下憂心忡忡。
雙線困局中的反擊 中械裝備立威戰場
頻繁的襲擊讓巴基斯坦陷入 “雙線作戰” 的艱難境地:東線要應對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壓力,西線則需圍剿從阿富汗邊境持續滲透的武裝分子。
僅 2025 年 7 月,巴塔就宣稱發動 360 次襲擊,造成 139 名軍警死亡,俾路支省佐布縣山區等邊境地帶,因溝壑縱橫的地形成了武裝分子的天然藏身地,他們利用跨境通道頻繁實施爆炸、綁架等活動,甚至有消息稱印度情報機構 RAW 在背後提供資金與武器支持。
面對危機,巴基斯坦軍方迅速升級應對,空中與地面火力形成立體防禦網。陸軍航空兵出動 AH-1 武裝直升機,武裝無人機在戰區展開訓練並隨時待命,這些空中力量為地面部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與近距離掩護。
空軍則出動 JF-17 梟龍戰鬥機、F-16 戰鬥機,攜帶雷石 – 6 激光制導炸彈對喀布爾、坎大哈等地的武裝分子據點實施轟炸,地面的 M-198 大炮同步開火,空地協同的打擊模式精準摧毀了多處目標。
8 月 12 日的俾路支省山區,巴基斯坦軍方打出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翼龍 – 2 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在 9000 米高空巡航時,通過合成孔徑雷達鎖定了一支約 50 人的滲透武裝分子隊伍,紅外傳感器將他們的移動軌跡實時傳回指揮中心。
隱蔽在 5 公里外山谷中的特種兵隨即啟動四旋翼無人機蜂群,這些改裝後的無人機攜帶 60 毫米迫擊炮彈,在預設火力圈發起俯衝轟炸。
武裝分子試圖分散躲避,卻被無人機緊追不捨,半小時內 47 名武裝分子被精確消滅,巴軍則實現零傷亡。這場 “發現即摧毀” 的戰鬥中,翼龍 – 2 還通過電子戰系統干擾叛軍通信,用激光指示器引導後續打擊,徹底顛覆了傳統山地反恐模式。
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此後強調,中國提供的先進裝備為國家安全提供了不對稱優勢。
和談渺茫與格局變動 危機中的生存考驗
持續的衝突讓外界對巴基斯坦的局勢愈發擔憂,“這一仗不打‘國不將國’” 的議論在輿論場蔓延。為緩解局勢,10 月 16 日,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高級別代表團在卡塔爾多哈舉行談判,雙方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及情報部門負責人直接對話,阿富汗代表團由國防部長葉爾孤白帶隊,談判以情報部門負責人的交流為核心。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雙方分歧難以彌合:阿富汗塔利班不願放棄對巴塔等武裝分子的支持,巴基斯坦則堅決要清除境內安全威脅,停戰協議的達成顯得遙遙無期。
衝突背後,地區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動。巴基斯坦暫停與阿富汗的貿易後,阿富汗開始更多依賴伊朗的外貿通道,這讓伊朗有望成為印度與阿富汗交流的樞紐。
印度此前投資的伊朗港口曾因美國制裁生意慘淡,如今借這一契機,其與中亞的通道似乎被打開,若能順利藉助伊朗完成對阿富汗的糧食貿易,巴基斯坦可能面臨三面包圍的困境。
不過這種變動充滿不確定性,伊朗的政策調整、物流運輸安全等問題,都讓印度的 “機遇” 充滿挑戰。
結語
11 月 12 日,伊斯蘭堡爆炸事件後的第二天,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係局發布最新戰報,邊境地區的清剿行動仍在繼續,翼龍 – 2 無人機再次升空執行偵察任務,地面部隊加強了重要設施的警戒。
街頭的爆炸痕迹雖在清理,但安全危機帶來的衝擊難以快速消散。對於這個長期在反恐與地緣博弈中掙扎的國家而言,每一次襲擊都是一次 “痛擊”,每一次反擊都關乎生存,而和平的曙光,還藏在持續的抗爭與艱難的談判之後。
參考信源
巴基斯坦首都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已致12人死亡
2025-11-12 09:14·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