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跌不可怕,怕的是失業疊加負債。
這一輪樓市下行,最先倒下的,不是炒房客,而是普通打工人。
他們有穩定的工作,有一套房,也許還有孩子。
十年前,他們以為這就是“安穩的中產生活”。
但一場行情逆轉,就讓這種安穩變成了負擔。
有不少人罵媒體替地產商喊冤。其實真沒這個意思。
買房虧的人,誰都心疼自己;但在更大層面上,房價如果繼續下跌,最先被擊穿的,不是開發商的利潤,而是千千萬萬普通家庭的現金流。
很多年輕夫妻靠高槓桿上車,每月貸款起碼佔了工資的一半。
只要工作穩定,日子還能過;一旦被裁、降薪或創業失敗,就可能斷供。
更殘酷的是,沒了房、斷了貸,信用塌了,翻身幾乎不可能。
![]()
在社交平台上,越來越多的人在傾訴:房賣不掉、貸款還不起、孩子要讀書、父母要養。
這一切都被捆在那一套房上。
而諷刺的是,這幾年“不婚、不育、不買房”的人,反而活得最輕鬆。
他們被罵“躺平”,但至少沒被槓桿套牢。
2022年有個新聞——某大廠程序員猝死,妻子懷孕兩個月。每月2.1萬房貸,三十年按揭。她無力承擔,只能在業主群裡求助退房退款。這是悲劇,但放到2025年,會更慘——房價跌了,連退路都沒有。
![]()
為什麼房價會跌?根源很簡單。
一是房子太多了;二是債務太重了;三是收入太慢了。
人口開始負增長,新生兒越來越少,但新樓盤還在開。
過去房價飆漲的年代,買房的收益遠超工作。
十幾萬首付,幾年翻幾倍,這種“暴富樣本”讓整個社會失去理性。
開發商拼命造,中介拼命吹,媒體拼命講故事。
企業也跟著炒地、屯房。
那時,幾乎沒人問“這價格合理嗎”。
大家都怕“被時代落下”。
可現實是:房價漲了十倍,收入只漲兩三倍。
當房價收入比失衡到一定程度,接盤的人就撐不住了。
![]()
泡沫破裂,不是災難,只是回歸常識。
當然,炒房客虧了活該。
但那些背著貸款的普通家庭,他們並不是賭徒。
他們只是想讓孩子上個好學校,父母老有所依,自己有個家。
可他們成了最後的接盤者,被困在價格和債務的夾縫中。
有人虧了錢,有人斷了供,也有人徹底喪失了希望。
大部分人並不是賭徒,只是想給家人一個安穩的家。
但認知跟不上節奏、衝動上槓桿,最后買單的,還是普通人。
![]()
房價還能跌多久?沒人知道。
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房價繼續跌下去,大量中產的資產負債表會被掏空。
而他們,恰恰是城市消費、教育、醫療、稅收的中堅力量。
他們垮了,城市的活力也會跟著塌一半。
樓市不該回到癲狂的年代,也不該一路跌到絕望。
穩定,才是對大多數人最現實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