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發現千噸級低品位超大型金礦床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樊巍】《環球時報》記者11月14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遼寧省成功探明國內首個千噸級、低品位超大型金礦床——大東溝金礦。

該金礦(邊界品位0.25克/噸)是繼華北陸塊北緣西段成礦帶大型露天開採礦山(邊界品位0.28克/噸),和已採完的浙西—閩西成礦帶大型露天礦山(邊界品位0.2克/噸以下)後,又一超大型低品位露天金礦。目前該礦已通過了開發利用經濟性論證,預期效益良好。

2023年12月,遼寧省地質勘探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取得“遼寧省蓋州市大東溝金礦普查探礦權”(以下簡稱“大東溝金礦”),2025年9月15日,勘探報告經遼寧省自然資源廳評審備案,全區-720米標高以上共探明金礦石量25.86億噸,金金屬量1444.49噸,平均品位0.56克/噸,礦體賦存於-913.06米~115.08米標高之間,最大走向長度3128米,最大斜深1250米,平均厚度263.35米,最厚處達513.49米。為建國以來發現的規模最大單體金礦床。

該金礦床找礦線索於1983年首次發現,在2009年和2015年的普查找礦工作中取得階段性進展。 2024年,新一輪勘查中創新實施“普詳勘一體化”勘查模式,統籌組織18家生產與科研單位“大會戰”。施工高峰期間,現場45台鑽機同時運行,近千名工作人員協同作業,構建了多層級協同與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形成“戰略決策—專業執行—技術支撐”的高效運行機制。首次在千枚岩地區成功安裝變頻裝置,實現基於岩性硬度鑽速與壓力的動態調控,有效控制鑽探偏斜。全面應用三維建模技術展示礦體賦存狀態,採用地質統計學方法估算資源量,經傳統幾何法驗證,估算結果真實可靠。遼寧省地質勘探礦業集團自籌資金近2億元,歷經15個月的勘查工作,完成219個鑽孔,機械岩心鑽探進尺達13.67萬米,於2025年6月30日全面完成野外工作,8月19日提交《遼寧省蓋州市大東溝礦區34-39勘查線金礦勘探報告》,開創國內“短週期、高質量”的金礦勘查先河。

大东沟金矿勘探项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夯实了国家黄金资源战略储备,也为原有资源基地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成功范例,显著丰富了金矿成矿理论,对打造辽东世界级黄金产业基地、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