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912年1月2日《臨時大總統改歷改元通電》: “各省都督鑒: 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經由各省代表團議決,由本總統頒行。 訂定於陽曆正月十五日,補祝新年。 請布告。 孫文。 (據史委會編《總理全書》之九《文電》,台北一九五一年十二月版)”(《孫中山全集》第二卷P5,中華書局1982年7月第1版)
這個元旦是洪憲帝制第一個年頭的陽曆新年,但從當時身處北京的人們身上,似看不出什麼喜悅的表現和感受,更多的倒是憂慮與無奈——
“關於民意之談論:據政治家某君談雲,現在改變國體,表面上實莫不謂□諸民意,然按諸實際則何如?國民代表之選出,則由各處長官開名指選;報社之鼓吹,則恃金錢為之買收。他若請賀之電,勸進之文,及其他有關於改革國體之事,咸賴內幕之人為之舞弄。在各國及國內人民,莫不知此中之內情。云云。”(《順天時報》1916年1月1日第2版)
“我亦談談(無為):予生十餘年,已歷三代。然則再經四十、五十年,豈不是又歷十餘代?!習俗元旦賀喜,予賀公爵升王,賀王升帝。惟不知見帝何賀,同胞曰:升仙!民國人人有,總統希望今改變帝國,問阿誰不願做皇帝!子輿氏有言:‘人皆可以為堯舜。’人謂堯舜聖人,我謂堯舜皇帝。得天下者得人心,失其民斯失天下矣。今聞西南數省獨立,吾為袁公危。袁公封唐繼堯為侯,唐以數省建立民國,封袁公為直隸都督,袁公受否?籌安與代表諸君,憔悴不遑飽暖,且不獲爵封,張勳力辭,其愚不可及。中華民國‘五族共和’,中華帝國‘五族共禍’,同胞以為然。王莽篡漢,謂天與人歸,不數十年身死國滅。敢問何謂?吾惜不能騎馬燒槍,否則中原逐鹿,安知不歸我乎!周學熙為袁氏快婿,今已決意辭職。可知,反其道而行之,雖親不輔。人謂爾既歷三代,究竟這是何代人民?吾曰,仍守中立。北方人心熱,南方人心冷,與氣候不同。柳子謂:天人不相知。誠然!吾信袁公不願做新英雄之紀元,寧作舊英雄之結局。蓋皇帝、總統不同。衣冠禽獸滿京華,邪氣所鍾,以故鴉眾鵲寡。說者謂,凶多吉少。”(《順天時報》1916年1月1日第19版《來稿》欄)
“北京偵探之密布如網:自國體問題發生以來,北京各軍警機關紛紛添派偵探,於各地調查反對政府之言論舉動。現因滇亂開發生,政府對於北京地方治安尤為注意。故又將偵探數目大加擴充。若輩蹤跡幾無地無處無之。稍一不慎,即罹疑查或逮捕之禍。以故現在政界中雖極形忙急,而社會情形返愈形沉寂。蓋國民懍明哲保身之訓,再不敢談及國事也。竊意,為治之道,貴得人心。若徒嚴刑以防民口,終至潰決難制。芻蕘之見,未知政府俯納否?”(《順天時報》1916年1月5日第2版)
“新年中之警衛:本屆陽曆新年,經官廳與商會之提倡,表面上點染頗有慶賀昇平之景象。而實際上則仍趨重於舊曆新年。故凡商民皆靜如常日,惟各軍警機關因滇事□聲,謠諑紛紜,有借端擾害治安者。除在要區加派警崗外,另遣游騎在內外晝夜梭巡雲。”(《順天時報》1916年1月5日第7版《本京新聞》欄)
“竟有敢撕毀皇帝御容者:日前(三號),《國華報》第一版內印有元首肖像,上並印有大皇帝御容字樣,其尊君受上之誠可謂已達極點。不意,是日該報報紙方貼出於該館門首,竟有人敢將御容首部鑿破撕毀,見者無不駭異。惜該館不知誰何為此,否則又可正其不敬之罪,要功邀賞矣。”(《順天時報》1916年1月5日第2版)
“滬上未奉帝國正朔(初二來電):周道尹適經諭所屬,改用洪憲年號一節,本埠各報,除《亞細亞報》用洪憲年號,其餘一律仍用中華民國五年字樣。” (《順天時報》1916年1月5日第7版《上海特電》欄)
康濤
2024年3月11日於北京無遺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