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9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東莞,鄉村振興邁進新階段。作為東莞唯一兩個 省數字鄉村發展試點鎮,麻湧鎮與中堂鎮近一年來在數字鄉村領域的“精耕細作”,如今逐漸迎來豐收的時節。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推出“數字鄉村看東莞”系列報道,展示東莞探索數字鄉村建設第一線的新探索、新經驗、新進展。敬請垂注!
從高空俯瞰,不同顏色,散發著濃郁香氣的水稻組合成了一幅豐收圖畫以及“稻鄉飄香”四個大字。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製作這幅“稻田畫”的麻湧古梅生態農業園在許多東莞人的手機朋友圈“刷屏”,也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到麻湧遊玩。
事實上,麻湧已經成為了珠三角知名的全域旅遊目的地。麻湧鎮發展全域旅遊是動了真格的。
麻湧鎮14條村建成“走進香飄四季”“古梅鄉韻”“南繁盛景”“曲水岸香”“和樂漳澎”等美麗鄉村,實現美麗幸福村居全覆蓋。
正是因為對鎮內每個村都進行了旅遊資源的設計與整合,使得麻湧鎮在數字鄉村領域的持續努力,迅速為當地的旅遊業產生強勁的推力。
“智慧旅遊”系統成為旅遊“神器”
“一部手機就可以快捷遊麻湧,通過微信小程式查詢景區、美食、購物、住宿、洗手間、停車場、娛樂等多種旅遊資訊,一目瞭然,十分方便。”利用中秋假期,帶著家人到麻湧旅遊的莫先生說。
在推動智慧旅遊體系建設方面,麻湧依託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古梅鄉韻”鄉村遊等旅遊資源,開發“智慧旅遊”系統,建立 “樂遊麻湧”微信小程式和微信公眾號,開通景區、酒店和餐飲預訂、交通查詢、景點介紹、旅遊攻略等功能,讓遊客實現“吃住玩遊購娛”一條龍服務。
“週末帶家人過來華陽湖遊玩,以前找酒店、找美食、找娛樂專案費時費力,今天我們直接在手機小程式上就能看到本地化的‘吃住行遊購娛’專案,很方便。”莫先生表示,麻湧這個“智慧旅遊”小程式,讓他的出遊更加舒心。
同時,為解決“景點孤島”“旅遊產業鏈孤島”等問題,麻湧借力科技手段打造智慧旅遊系統,推動數字鄉村試點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域旅遊應用體系建設和智慧景區服務,以“一個平臺+六大應用”,解決全域旅遊“線上+線下”體驗的一致性及資源優化整合難題,為市民出行提供更大便利。
在麻湧打造的全省首個鎮街全域旅遊自助智慧體驗空間中,遊客可以方便地實現旅遊自助查詢、旅遊資料免費取閱和VR體驗等功能。
掃碼開門、自助查詢、線上特色手信購買、消毒專區、地圖免費取閱……從廣州來麻湧遊玩的學生小方,欣喜地試用了麻湧旅遊自助體驗空間。他在留言區寫下了感受:“第一次體驗智慧空間是在麻湧,科技感十足,也非常便於遊客獲得旅遊資訊,下次我要約上朋友一起去地圖推薦的地方遊玩。”
同時,麻湧通過網際網路推介參觀遊覽、民宿、特色餐飲、綠色農產品採摘等鄉村生態旅遊專案,銷售特色農產品,發展旅遊經濟。
麻湧作為“廣東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已經成功扶持培育古梅農業園、創藝生態園等15個農業生態園專案。麻湧的農業園區一方面大力發展休閒農業,一方面開發周邊產品、農耕體驗、科普教育等旅遊專案,豐富遊客在麻湧的旅遊體驗,帶動民宿、餐飲、導遊、土特產銷售等行業發展,進一步促進麻湧鎮農業結構。
智慧交通解決景區停車難題
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在景區附近以及麻湧鎮中心區出現的堵車現象變得越來越頻繁。基於此,麻湧大力實施智慧交通工程,借力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停車系統,推動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提高鄉村數字化建設水平,進一步完善城市停車功能配套,改善鄉村道路環境,市民出行提供更大便利。
“繼續往前開,這邊顯示興華路還有10多個車位。”市民潘先生按照家人的指引在尋找這停車位。週末從廣州來麻湧華陽湖遊玩的潘先生在出發前就通過微信公眾號,找到了華陽湖周邊的停車位,裡面的空餘車位數量、收費標準和規則一目瞭然。跟隨著裡面的導航功能,市民潘先生順利地來到了華陽湖,並在興華路附近找到了停車位。
同時,麻湧全鎮各村(社羣)都加快採用“智慧停車”模式,充分挖掘轄區內的停車資源,利用閒置地塊建設生態停車場,推動城市品質再提升,增加公共停車位,通過數字化管理,解決轄區內停車難問題,提升鄉村道路和環境形象。
據統計,麻湧通過統籌華陽湖片區、麻湧市場片區及麻湧行政服務中心片區約2700個停車位,實施智慧化管理,有效緩解了停車難題。同時,麻湧還完善公共自行車租借服務,目前共有115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公共自行車2500輛,基本實現全鎮覆蓋。
【策劃】黃少巨集
【記者】盧真偉
【作者】 盧真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