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blown: a blog about philosophy.
-
不是愚人節玩笑!李到晛 ♥ 林智妍雙雙認愛:正在小心翼翼地了解對方
在D社公開「愚人節情侶」後,隨後李到晛、林智妍所屬社證實「不是開玩笑」,兩人正在交往中。李到晛所屬社回應戀情,「兩人一直都是關係很好的前後輩關係,現在互相有好感,正在小心翼翼地了解中」。林智妍所屬社也是相同立場,並補充「希望大家以溫暖的視線看待她」。 根據稍早時間 Dispatch 報道,兩人在《黑暗榮耀》電視劇研討會認識後產生好感,作品結束後迅速親近起來,逐漸發展成為愛情。 這對姊弟戀情侶消息公開後,網友紛紛表示「今天是愚人節,還以為是在說謊」、「比想象中更適合」、「完全是不同的角色,真是令人驚訝」、「我自己過愚人節,別人過情人節」等,對李到晛、林智妍戀情表達祝賀。 此外,韓網 dcinside 上月曾出現李到晛、林智妍交往的貼文,「李到晛的女朋友是誰?ㅇㅈㅇ是誰」,有人推測是林智妍,不過當時網友都認為只是釣魚文,未有引起大家關心和討論。
-
BTS j-hope 將於 4 月陸軍現役入伍!所屬社囑咐粉絲勿到場送行
這個消息也不是愚人節玩笑啊!防彈少年團(BTS)所屬社在今日宣布,j-hope 將於 4 月入伍,但具體時間和場所未有公開! BIGHIT MUSIC 在 4 月 1 日表示,j-hope 爲履行兵役義務,將作爲陸軍現役兵入伍,入伍新兵教育隊當天沒有其他正式活動。新兵教育隊的入伍儀式是多數將士和家人一起參加的場合。 爲了預防現場混亂帶來的安全事故,希望粉絲們不要訪問現場,希望大家能夠用心去送行 j-hope。直到 j-hope 服完兵役健康回歸的那天爲止,請大家多多支持和喜愛 j-hope。 j-hope 在今年 2 月取消延期入伍申請,上月 16 日在 weverse 直播向粉絲透露,入伍日期已經出來,慢慢準備中。繼大哥 JIN 於去年 12 月入伍後,j-hope 成爲隊內第二個入伍的成員。 上月公開的個人單曲《On the street》是入伍前的最後活動。其他成員也將依次入伍,預計 2025 年以完整體活動。
-
D社愚人節拋震撼彈!李到晛、林智妍爆戀愛ing,情侶裝、堆雪人約會曝光!
今日(4.1)韓國狗仔隊《Dispatch》在愚人節拋出震撼彈,報導標題寫道「像開玩笑一樣的戀愛」,爆料《黑暗榮耀》誕生姊弟戀情侶,「暖男醫生」李到硯、「惡女」林智妍在戲外交往中,一起共度白色情人節,在寒冬中浪漫堆雪人。 根據 D 社報導,李到晛和林智妍自去年 12 月就走得很近,兩人私底下會偷偷約見面。D 社在去年 12 月 15 日也拍到了兩人在金湖洞男方的停車場,開心堆雪人,再將雪人放在李到晛車上拍照留念的甜蜜約會畫面。 隔天他們再到龍仁自然休養林附近約會,「年下 5 歲的李到晛親自買咖啡的樣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月 14 日情人節這天,他們也享受約會。 27 歲的李到硯和 32 歲的林智妍雖然在戲中沒有太多交集,但卻在電視劇研討會認識後產生好感。他們的交往在演員之間是公開的秘密,電視劇相關人士表示:「雖說沒有親密互動,但他們常常穿上情侶單品、默默放閃」,另一人也表示:「《黑暗榮耀》是歷代級的團隊合作,演員們之間經常聚餐,就這樣互相了解,逐漸發展成愛情」。
-
一場“黑魂”一場夢
■ “讚美太陽” 石白已經不止一次想過要去找林杰。 他們上次見面是在4個月前。林杰辭職以後來找石白,兩個人住在石白租的小房子裡,吃飯,聊天,玩《艾爾登法環》,直到有一天,石白的女朋友突然決定來找他。那天中午,石白支支吾吾地和林杰提到女朋友要來,睡完午覺,他發現林杰走了,房間被收拾得乾淨整潔,像是從來都沒人來過。林杰消失了。 之前4年,林杰在當地的核電站上班。那裡算是國企,招收標準高得驚人,但林杰校招時順利進去了。同學們都很羨慕,隔壁學校的石白聽說了,專門跑到林杰的宿舍向他賀喜,兩人在學生街的“週麻婆”吃了頓飯慶祝。 吃麻婆豆腐的時候,林杰忽然說:“我們不知什麼時候能再見面。” 石白安慰林杰:“沒事,我們保持線上聯繫,還有那麼多遊戲沒玩呢。” 然後他聽到林杰很正經地說:“我有個想法,我們以後一起做遊戲吧。我想核電集團的工作會很枯燥,我可以自學美術和編程。” 聽到林杰這麼說,石白也很振奮。他說:“我負責寫劇本,我會寫。” 兩個人舉起杯子,裡面盛的是可樂。 “乾杯。” “讚美太陽!” 讚美太陽,像是擁入世界的懷抱 “讚美太陽”是“太陽戰士索拉爾”的出場姿勢。索拉爾是遊戲《黑暗之魂》中的角色,總是在玩家陷入困境時伸出援手,深得玩家們喜愛。許多人加入他的教派,以金閃閃的讚美太陽的姿態和他人聯機。 對石白來說,它不單是一句掛在嘴邊藉以彰顯自己遊戲趣味的口頭禪。 林杰走後,回顧多年來的友情,石白才意識到,林杰的消失某種意義上也是石白自己過往的終結——假如現實中的過往可以有終結,那麼,就是“黑暗之魂”佔據了這段友情的開始和過程。 ■ “向前指” 2015年10月14日,大學。 石白又沒去上晚自習,獨自在宿舍裡打《黑暗之魂:受死版》。遊戲冷酷又黑暗的氣質很讓他著迷,但老舊的筆記本電腦難堪重負,以極低的幀率在運行。石白艱難地玩著——就算幀數不低,這遊戲對他也夠難了。 一連好幾天,石白都在重複這樣的事:從篝火(存檔點)復活,跑上曲折的城牆,躲過路上層出不窮的怪物的攻擊,到達頭目面前,然後被一錘砸回篝火。 遊戲的過程是一趟艱難的冒險 遊戲裡充滿障礙,石白卻早已習慣了跨越障礙往前走。石白出身農村,中學時從幾百號人中脫穎而出,考上了省內最好的大學之一。專業是叔叔替他選的——機械自動化,聽著還不錯,實際讀起來才知道對他而言有多痛苦。 無窮無盡的實驗、製圖像是遊戲里永遠打不完的怪物,擰螺絲、接線這樣的日常更讓他恨不得砍掉自己雙手。有一次,他在實驗考試上哭了:同學們做完實驗走了,只剩下他,幾個老師一起圍過來,催他快點,可他怎麼也沒法像別人那樣巧妙地把螺絲擰進電路板裡,讓燈泡亮起來。 “快點,快點!”老師們說。 這在石白聽起來是:“障礙,又一個障礙。” 他搖了搖頭,語氣裡有股沉重的東西。 《黑暗之魂:受死版》裡充滿障礙,但障礙總歸能被克服。和他怎麼也擰不進的螺絲相比,一個Boss挑戰40次也好,50次也罷,總會有一次成功。他需要這種越障的體驗。 他一次次越過障礙,一點點爬過遊戲裡的教堂、病村,還有王宮——一切都在他Steam的截圖庫中留下了記錄。灰濛蒙的截圖裡,石白操控的角色總是孤零零地站在屏幕中間,面對巨大、荒蕪的城堡,抬頭望天——直到10月14日,這一天,他旁邊站著一個渾身發金光的人影。 金色光芒是太陽的象徵 石白在截圖裡留言:“和我的好哥哥讚美太陽!” 截圖的場景是“結晶洞穴”,這關是個迷宮,玩家需要從無數交叉的水晶橋中找到正確的道路。那天,石白在洞穴裡繞了一圈又一圈,始終找不到出路,不知不覺中,夜深了,舍友們還沒回來。 宿舍在晚上是斷電的。本來並沒有這樣的規定,但有個同學給輔導員寫信,說同學們晚上留在宿舍裡打遊戲不太好,為了讓他們上進,希望規定一個時間讓所有人出門自習。於是就有了每天晚上停電4小時的規定。 石白在黑暗中玩著遊戲,電腦屏幕的光一閃一閃地照著他的臉。他不甘心迷路,用手機到處搜攻略。攻略告訴他,這關最好的解法是聯上游戲服務器,跟著其他玩家共享的留言走。但問題是,學校的網絡很差,基本上收不到其他玩家的留言。石白平時也很少見到其他玩家共享的踪跡,從來是體驗脫機模式。 放下手機,石白又繞了兩圈,還是毫無頭緒,無奈中,他準備試一下聯網。聯網之後,果然等了半天還是沒見到其他在線玩家的痕跡,正準備放棄時,他的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個閃閃發光的金色符號。 ■ “沉靜意志” 距離石白不過幾百米的另外一間宿舍裡。林杰離開電腦,起身給自己燒了壺水,電腦屏幕上五光十色的水晶在閃閃發光,他站在結晶洞穴的中心,這是白龍希斯的巢穴。 只有在激烈的頭目戰後,他才有空審視周圍:重重水晶折射出的光影讓整個洞穴越發顯得空曠,巨龍死了,本來滿是喧鬧樂聲的巢穴安靜下來。整理背包時,他注意到自己從來沒用過的道具——聯機蠟石,它可以在線上所有玩家的世界中寫下召喚符號,向他們發出聯機邀請。 寫下召喚符後,林杰百無聊賴地打量著窗外星星點點的燈火。林杰喜歡這個學校。這裡屬於城郊的大學城,周圍都是紮堆的大學,與世隔絕,生活節奏相對簡單。他相當滿意除了上課、自習就是在宿舍打遊戲的生活。 白龍希斯是水晶洞穴這一關的頭目 林杰筆記本電腦背後的牆壁上貼著一輛汽車的拆解圖,細節纖毫畢現,齒輪、引擎、槓桿的每條紋路都被完整地勾勒出來。那是林杰自己畫的。 內斂,有才能,適合車輛工程專業。這是老師對林杰的評語。他其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只是讓自己在學,學得竟然也不錯。 林杰知道學校的網絡很差,所以從沒用過聯機道具。當他一時興起寫下自己的召喚符時,本沒抱什麼指望。這麼差的網,就算是和市裡的高中同學聯《刀塔》也不行。 但奇蹟出現了。召喚符消失時,林杰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下一刻,他就化身為金色的形貌,以讚美太陽的姿勢來到了另外一個玩家的世界,石白的世界。 林杰看著石白,石白也看著他,兩個人都在發呆。 “真有人玩這個遊戲?”林杰懷疑著舉起手裡的法杖,衝石白揮了揮。 遊戲沒有語音功能,兩人只能用動作交流。石白忙亂地繞林杰轉了個圈,表示歡迎。林杰做了個“向前看”的動作,指了指洞穴的方向,然後轉身走進去。石白跟在他後面。 進洞後,石白跟著林杰來到一處死路,前面是深不見底的洞穴。石白看著他不可思議地離開水晶橋,踏進深淵,在看來根本沒有路的地方沉靜地走著,沒有墜落,沒有卡死,而是抵達了一直以來遙不可及的洞穴中心。在那兒,他看到林杰回頭,沖他高舉雙手,漸漸消失。 掉線的前一刻,林杰看到石白急匆匆地走上了空氣橋,沖他跑來,然後是踩空,墜落,死亡。 這是石白和林杰的初次相遇。 沒過多久,石白通過玩家查詢功能加上了林杰的好友,才知道兩人的大學互為友鄰。林杰沒想到隔壁學校也有個同樣愛自虐的玩家,遊戲本來就夠小眾了,偏偏還是在同一個場景裡遇到彼此,這當然是一種緣分。之後的晚上,石白宿舍停電時,他就背著電腦去林杰的宿舍裡玩。 第一次來到這裡,石白就注意到那幅汽車的拆解圖,這張圖讓他備受撫慰。他說不清這種感覺怎麼來的,也許是線條清晰、簡潔,井然有序,顯示出作圖者的耐心和氣度。 石白對林杰的態度近乎仰慕。不僅因為林杰遊戲悟性高,更因為他實打實地掌控一切。車輛製造工程和機械自動化專業的課程幾乎一樣,都要完成大量繁瑣的繪圖、無數的電子實驗和設計作業。 “……由這些課程構成的巨大迷宮你得花上4年去走,走到最後,你會發現,這個迷宮沒有出路。”石白在自己的博客裡寫道。 […]
-
粉碎離婚謠言!與玄彬結婚一週年,孫藝真 IG 曬超甜「未公開婚紗照」
「迫降CP」玄彬、孫藝真因拍攝《愛的迫降》結緣,於去年 2022 年 3 月 31 日舉行盛大婚禮,同年 12 月升格為新手爸媽,一家三口生活幸福美滿。轉眼間兩人在今天(31)迎來結婚一週年,孫藝真也透過個人 IG 曬出從未曝光的婚紗美照慶祝,標註「1st anniversary」和畫上兩顆愛心。照片中孫藝真緊雙手牽著玄彬的手,而兩人臉上皆露出幸福洋溢的笑容,畫面超甜。 事實上,玄彬、孫藝真婚姻備受看好與祝福,但近日有 YouTube 頻道為吸引流量上傳造謠影片,內容指出,玄彬、孫藝真在本月15日協議離婚,原因在於玄彬好賭,在國外賭博還賭輸了孫藝真的財產,讓孫藝真看不下去,決定提出離婚。孫藝真在結婚一週年上傳的幸福婚紗照,間接闢謠了 2 人婚變的謠言。
-
朴炯植&朴寶英再度合體!以「婚後故事」客串《大力女子姜南順》
由朴炯植、朴寶英主演的 2017 年電視劇《大力女子都奉順》,曾創下 JTBC 歷代電視劇收視率一位佳績。近日韓媒消息,兩人已經完成客串拍攝後續作《大力女子姜南順》,預計以「夫妻」身份登場,消息讓觀眾粉絲倍感期待。 根據韓媒透露的具體角色劇情,朴炯植、朴寶英在《都奉順》已經確認彼此心意,結婚並生下雙胞胎女兒,預計將延續世界觀,以「結婚生子」的婚後故事特別出演《姜南順》。製作組也證實,兩人的客串戲份已經在最近完成拍攝。 《大力女子姜南順》是白美瓊編劇於 2017 年創作的女性英雄作品《大力女子都奉順》將推出後續作,劇情講述與天生力大無比的都奉順是遠房親戚的「姜南順」(李瑜美 飾)和媽媽「黃金珠」(金廷恩 飾)、以及外婆「吉中干」(金海淑飾)一起調查,以江南為中心展開的揭露新型毒品犯罪真相的故事。 另外,邕聖祐飾演江南毒品秘密調查組成員,受到姜南順關注的「姜熙植」;邊佑錫飾演魅力反派「柳時五」。該劇從去年開始拍攝,預計今年上半年播出。
-
「布丁果凍夫婦」話題仍有後續,鄭亨敦曝「前妻」太妍拒參加婚禮
在 3 月 29 日播出的《屋塔房的問題兒童們》,喜劇演員吳娜美在節目公開婚禮花絮和老公貼心舉動,還遭金敏璟爆料吳娜美婚後生活 180 度變化,老公對她疼愛有加,過著幸福甜蜜的新婚生活。 而在主持人群中,唯一已婚的鄭亨敦也透露結婚當日與「前妻」太妍的軼事。他表示,結婚當日第一個打電話來的人是太妍,因爲參加音樂節目而未能參加婚禮,所以凌晨打電話,用前任口吻充滿 sense 對他說:「我今天應該去不了,我今天實在是沒法去這個婚禮」、「祝賀你,歐巴」,讓所有人爆笑不已。不少粉絲留言表示,這是《驚人的星期六》的後續嗎?! 鄭亨敦和太妍在 2009 年作為假想夫婦出演《我們結婚了》,愛稱分別取自甜品「布丁」和「果凍」,由於不小的年齡差、當紅偶像身份,在當時造成不小的轟動! 然而,鄭亨敦在拍攝過程中「出軌」,承認與現在的妻子韓宥拉的戀愛中,「布丁果凍夫婦」自然而然結束了 3 個月的假想夫妻生活並退出節目。在最後一集,鄭亨敦和太妍各自寫下對彼此遺憾和開心的事情,太妍充滿怨氣寫出「第一次見到哥哥的那天就指定了 Yuri 和 Tiffany」、「瞞着我正在和別的女人交往」的字句。 事實上兩人關係很好,鄭亨敦透露太妍主動問要不要她唱祝歌,太妍在其他場合也表示,如果拜託就一定會唱,展示出深厚的友情。 2021 年鄭亨敦以《驚人的星期六》嘉賓身分再次和太妍相遇,被申東燁問「是不是前夫」,太妍回應「那個時候我不懂事」。鄭亨敦節目中又一次呼喊「果凍」,讓太妍很驚慌,當場用非敬語大喊「不要這樣叫我的名字,別提我」。提到因緋聞退出《我結》一事,鄭亨敦說「總是對果凍(太妍)感到抱歉」,爆料當時拍攝,原本安靜的太妍突然調侃「你在幹嘛,跟我拍節目,卻另外在別的地方談戀愛」,後來,太妍也很灑脫地回應:「我很酷的,沒關係!」,有趣的互動仍然讓粉絲相當懷念!
-
MNH Entertainment 宣布請夏約滿離開,新專輯留待新公司發行!
歌手請夏以練習生參加《Produce 101》,成功以限定女團 I.O.I 出道,解散後作為 SOLO 唱跳歌手活動,在 7 年的時間裡與 MNH Entertainment 合作無間。 不過,所屬社 MNH 在今日發表聲明,與請夏的專屬合約將於 2023 年 4 月 29 日結束。新專輯《Bare&Rare Part.2》不會在現所屬公司發行,希望粉絲們諒解。最後公司向長期合作的請夏、給予請夏無私支持的粉絲們表達感謝,以後也會爲作爲帥氣的藝人活躍的請夏新開始加油。 事實上,請夏離開消息早於今年 1 月底傳出,韓媒當時透露,「請夏想在新的環境下挑戰,是尋找新的經紀公司,還是準備 1 人企劃公司,目前還沒有決定任何事情」。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청하 CHUNG HA (@chungha_official) 此外,MNH Entertainment 初期只有請夏一位藝人,被外界稱為「請夏養活的公司」,在管理藝人工作出色備受粉絲稱讚。然而,從去年開始管理似乎出現問題,回歸宣傳頻頻出錯,未有上傳請夏自拍照,請夏不受重視等,特別是去年 8 月,請夏在直播透露想開世界巡演,但公司卻不讓她做,坦言想離開公司,引起粉絲們討論,大家都支持請夏快點跳槽。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청하 CHUNG […]
-
“精神鴉片”進化史
所謂“玩物喪志”的說法,人人都非常熟悉。從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閒書,到流行音樂、搖滾樂隊,再到遊戲和短視頻,幾乎沒有什麼文娛產品能夠逃脫這個魔咒。 這個詞並不是現代文娛產品的專利。它的歷史能追溯到最早的儒家五經之一《尚書》中的一篇。西周時,周武王認為自己討伐商紂王有功,開始在生活上放縱自己,常常耽於享樂。當時周邊的部族進貢奇珍異寶供王室貴冑賞玩,其中有一種異域獒犬格外討武王歡心。武王整天和這些獒犬嬉戲,荒廢朝政,終於到了大臣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於是,朝中大臣召公就寫了一篇《旅獒》勸諫武王,其中有兩句:“玩人喪德,玩物喪志。”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沉溺於玩弄他人,就會喪失做人的道德;如果沉溺於玩弄器物,就會喪失原本的志向。武王聽後覺得有道理,便收斂了娛樂,勵精圖治。 後來,“玩物喪志”作為一個成語流傳下來,專門用來形容因為沈迷於某事而偏離正道的行為。似乎僅僅是為了說明“喪志”還不夠警醒,再後來,我們有了情緒更強烈、嚴重性更甚的形容詞,用來批判一些事物對人身心的蠶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人,一度被認為聽著“靡靡之音”,跳著“精神污染”。進入新世紀,遊戲行業趕上了最嚴厲的用詞,比如“電子海洛因”和“精神鴉片”。 可見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究竟何物能使人喪志,一直是個不斷隨時代變遷的概念,並沒有具體和固定的意涵。如果從它的反面去歸納,反倒更為明確——凡是不符合、不利於“志”,或者說所謂“正道”的,都可被分到這一類。在歷史上,每個時期的社會“正道”定義往往都比較單一,故而也襯托出了“玩物喪志”的標準的靈活性。 所以,當大多數人,或者說主流觀念,在談到“玩物喪志”和“精神鴉片”時,談的究竟是什麼?為此,我們嘗試簡單梳理了一些曾被稱為“玩物喪志”,甚至夠得上“精神鴉片”的事物。其中不僅能看到這些事物範圍的變遷,還能瞥見它們尋求正統與主流認可的百般努力。 ■ 不“聖賢” 回顧古代幾個比較聞名的使用“玩物喪志”的例子,人們想必會感慨於這個詞能形容的事物有多麼廣泛。 別的不說,賞玩器物就是罪大惡極。宋代士大夫當中流行的,以賞玩青銅器和石刻為主的金石學,一度被理學家認為是“玩物喪志”的典範。哪怕人們現在認為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當時的金石學家也拼命自證,認為自己能通過訪求、研究古代器物來博古通今,並非單純玩樂,可還是有很多宋朝人“恆譏誹金石學為玩物喪志,而金石學家每不能與之辨,雖憤之於心,終不克宣之於口”——這是不是有點像當今遊戲產業拼命想證明自己有教育意義、是第九藝術? 畢竟當時主流的學術界,乃至主流的社會風氣,都以儒家為正統,以儒家的聖賢之道為正道。因而理學家們認為,凡是無益於追求聖賢之道的東西,都不足掛齒。沉迷於古代文物這種物質的東西,更是下等。所謂:“凡聖賢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進矣。若直以文字求之,悅其詞義,以資誦說,其不為玩物喪志者幾希!”研究古器物也好,研究金石之上的古文字也好,都會被視作偏離“道”。 宋人還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本質上也是為了通過讀書領悟聖賢之道,或者為官入仕,走上“正途”。但“讀書”也不一定就穩穩佔據道德高地。在一些人心目中,讀書治學也得符合要求,才能不被批評為“玩物喪志”。 唐宋古文運動興盛時,當時的理學家和文學家都認為,文章需要反映“道”,為“道”服務,所謂“文以載道”嘛。北宋理學家程頤還批判過蘇軾、韓愈等人局限於琢磨文辭,對修身養性和求道的追求不足。他曾說:“凡為文不專意則不工,若專意則志局於此,又安能與天地同其大也。《書》雲:’玩物喪志’,為文亦玩物也。”意思是說,這些人咬文嚼字搞得太專心,格局太小,還弄得沒有心力去悟道,導致文學也成為了一種“玩物喪志”。 “程朱理學”中的“程”包括程頤,其“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念被後人數度演繹、愈發僵化之後,最終發展到了“禮教吃人”的地步 程頤批判的尚且是標準士大夫審美的古典文學。元明清時期,有更典型的例子能用來詮釋所謂偏離正統的文學。因為在元代,由文人士大夫主導的中國古典審美髮生了裂變。這種裂變,源於元代社會環境變化導致的文人階層的下沉。以唐詩宋詞為代表的較為高雅的文學,逐漸被雅俗共賞的元雜劇所代替。 明清以後,各種“雅俗共賞”,或者乾脆就是“通俗文學”的門類開始流行。話本、小說成了最受市井階層追捧的文學形式。現在我們所說的“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在誕生之初都屬於通俗文學,大多起源於唐宋時期說書人演講故事的底本,說書人在茶肆、酒樓中將這些故事分享給普羅大眾,廣受歡迎,於是流傳下來,到明清時代才整理寫成定本。 流行歸流行,一直到近代,通俗小說、白話小說還是被視作不入流的作品,難登大雅之堂,不受官方和傳統力量的承認。如今“四大名著”的真正作者大都難以考證,羅貫中、施耐庵等是不是真有其人,他們是不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文本的整理者,學界一直存在爭議。除了當時著作權的概念不明晰之外,也有可能是作者們為規避責任或掩蓋身份,故而使用了筆名。 通俗小說和古典詩文在文學地位上存在差異,要解釋原因,還是得繞回所謂“正道”的概念上。明清統治階層重視的還是正統詩文、儒家典籍的教化作用,只要提倡所謂“文”和“道”,服務於有效、穩定的社會秩序即可。 不過,通俗小說最終還是爭到了自己在文學界的地位。給通俗小說和白話文學“正名”並提高其文學地位的呼籲始於近代,而且是隨著清末以來社會的劇烈變動逐漸實現的。 在被列強圍困的光緒年間,《演義白話報》和《新小說》等白話刊物相繼創刊,乃至倡導“小說界革命”,其實是文化界面對列強威脅,試圖更廣泛開啟民智的舉措。所謂“欲開民智,莫如以演義體裁,編纂時事,俾識字而略通文義之人,得以稍知大概”。文人義士指望通過推廣白話讓書面文字和日常語言不再脫節,從而啟蒙大眾,倡導救亡,最有效的推廣渠道就是雅俗共賞的小說。有了這樣生死攸關的理由,就沒多少人再提讀通俗小說是“玩物喪志”了。 ■ 不“健康” 時代變遷,到了近現代,傳統的儒家學說、聖賢之道雖然對社會仍有深遠影響,但已經不被視為唯一的“正道”。新時代的“正道”,與思想覺悟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結合得更加緊密。換句話說,如果一種活動不符合主流提倡的思想情操,又無益於促進社會生產,就很容易被認為是“玩物喪志”,甚至有可能被斥為“精神鴉片”。 在這種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追求個人娛樂、抒發個人情感的產物首當其衝。外來新鮮事物和文化產品所面臨的審視就更加嚴苛,不少都會遭致“腐化精神”“污染精神”的批評。 與這種主流的審視相對應,幾十年間,深受市井階層追捧的娛樂形式、文化形式越來越豐富。除了文學之外,也有了音樂、歌舞、影視和遊戲,比如五六十年代興起的新派武俠小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音樂、八九十年代的電視劇……它們的共同特徵在於獲取代價較為低廉,受眾比較廣泛,又具有娛樂性。無一例外,這些新興的娛樂形式,都有過被視為“精神毒品”“教壞下一代”的日子。 其中,我國流行音樂的曲折發展可謂典型。 早在抗戰時期,從上海灘流傳出來的流行歌曲就被認為“軟綿綿”“消磨人民的反抗意志”。同期流行的爵士樂,則因為其慵懶的氣質被指“頹靡”。那時候人們正處在生死存亡關頭,不允許消磨鬥志的事物出現,完全可以理解。 但在改革開放之後,為了避免“工人階級本色”被隨著開放席捲而來的外來事物污染,從我國港台地區流行到內地、以談情說愛為主題的抒情曲調也被認為是“黃色歌曲”“靡靡之音”,婉轉的唱法和腔調被認為“起到勾引的效果”。這些都被寫在正式出版物《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當中。 搖滾樂、迪斯科等西方舶來品更是被警惕為文化滲透和精神污染。 1983年,國內音樂界的權威人士在正式場合批判這兩樣事物:“跳秧歌有更多廣大的群眾基礎,而跳迪斯科卻缺乏廣大社會基礎,而且其中還有不健康因素,難道對外開放迪斯科也必須引進麼?” 但大眾的看法並不是這樣。 1980年,李谷一演唱的抒情流行歌曲《鄉戀》在央視播出,後來被批判為“黃色歌曲”。 1983年春晚,因為採用直播的形式,有大量電視觀眾要求點播這首歌,終於讓《鄉戀》得以重登央視舞台。這標誌著主流媒體的態度出現鬆動。 1986年,通俗唱法正式被納入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流行音樂終於從官方層面獲得承認。 李谷一至今仍活躍在歌唱舞台 八十年代以後,人們對經濟發展和出人頭地的需求佔了上風。最體面、對普通家庭來說最容易“逆襲”的道路,就是讀書。上好大學成為了新時代的“讀聖賢書”,新的“正道”,偏離了這條成長軌蹟的孩子,往往會被視作“偏離正道”。 於是,流行武俠小說和電視劇,除了對它們在思想情操上的評判,“影響學習”就成了它們最大的罪過。 在特定年代裡,人們會出現這種對“正道”的認知是情有可原的。畢竟,“讀書改變命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可以企及的現實,也幫助無數人獲得了原本難以想像的成長機會。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雖然也存在弊端,但在較為廣大的範圍內,仍被視作最公平的自我提升途徑。 但這也側面表明,很多人的生活的確缺乏這條道路之外的選擇。社會的價值取向越單一,“正道”越明晰,“玩物喪志”的定義就越廣,“離經叛道”的代價也就越大。主流認可以外的發展途徑,都會更加艱難,或者需要承受更嚴苛的審視目光。 ■ 不“正道” 電子遊戲在主流社會中的口碑滑坡,是許多人熟悉的歷史。雖然在為人們提供娛樂這一點上,電子遊戲和紙牌乃至電視劇沒有特別本質的區別,但因為新興的、流行的事物和整體嚴肅的主流氛圍天然格格不入,再加上涉及到未成年人和一些遊戲廳違規經營的問題,很快有媒體以“正道”的名義開始槍打出頭鳥。 2000年,《光明日報》先後刊載文章《別讓遊戲機害了一代人》和《電腦遊戲: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把電子遊戲在輿論上和“精神毒品”聯繫起來。 在《電腦遊戲: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一文中,記者通過暗訪,詳敘了各種合法和不合法的電子遊戲廳通過各種方式在學校周邊“發展客戶”,同時發動孩子拉來更多孩子,甚至引發“擂肥”(武漢方言,意為通過恐嚇威脅等手段搶劫或勒索他人財物,多用於青少年)等惡性事件的過程。這篇報導的重點是被歸因到遊戲的厭學、詐騙、擂肥等社會現象,其實沒有涉及到對具體遊戲的描述。把電腦遊戲稱為“海洛因4號”也不是記者本人或者來自官方的論調,而是文中一位母親和一個有意開設遊戲廳的“黃頭髮”的比喻。 《光明日報》的文章發表後,很快在2000年6月,相關部門就發布了《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即所謂的“遊戲機禁令”。也許是因為報導中這個“電子海洛因”的比喻太過生動,不僅被用作文章標題,還就此流傳開來,成為人們對那時官方態度的簡明總結。 這可能是中國遊戲史上影響最大的報導之一 2010年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經驗和技術的積累,我國遊戲產業有了長足發展,規模、產值、社會影響力逐漸擴大。但哪怕行業有所發展,尋求主流認可,證明自己對“正道”有用依然是生存的重要部分,業界也一直在從各種角度試圖證明自己能夠在某個方面為社會作出貢獻。 防沉迷和未成年人保護自然是重中之重。關於遊戲行業對科技創新的促進,以及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等話題也零散見諸報端。之後的十幾年,遊戲行業走得畏首畏尾,磕磕絆絆,各種意義上都像是看人眼色行事,順便往海外市場發展,給自己留條後路。 畢竟遊戲還是一項娛樂,而但凡是娛樂,在艱苦奮鬥、出人頭地、實現價值、不許躺平的價值觀下,就很難真正洗刷“玩物喪志”的嫌疑。哪怕實打實地能掙錢,遊戲在主流輿論中的處境依然不容樂觀。 2021年,《經濟參考報》發表文章《“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再次引起軒然大波。看標題的語氣,好像很不服這種“下等產業”能給國家掙到錢,還認為這是一種莫大的諷刺。這種“定性”的論調一度造成業界震盪,遊戲公司股價大跌。 與20年前的文章中由路人說出的“電子海洛因”不同,實際上,“精神鴉片”是個頗有來頭的用詞,它來源於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社會學家——卡爾·馬克思,最初被用來形容宗教信仰。在原始語境中,這個詞想表達的意思並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麼嚴厲和簡單粗暴。 1843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書的導言中寫:“宗教裡的苦難既是現實苦難的表現,同時又是對這種現實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沒有人性世界中的人性,是沒有靈魂處境裡的靈魂。它是人民的鴉片。” 一部分人把遊戲比喻成精神鴉片時,會想當然地認為是遊戲“毒害”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尤其是未成年人。但在原文中,它更偏向於麻痺和填補空虛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在將宗教比作“精神鴉片”進行批判的同時,馬克思做出了深入的思考,為何人們會產生對“精神鴉片”的需求和依賴。修復背後真正的苦難與精神空洞,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也許是考慮到面對龐大市場的風險,也許是覺得“精神鴉片”的確用詞不當,一天之內,這一說法就被從文章中移除,文章改名為《網絡遊戲長成數千億產業》後重新發布。一次沸沸揚揚的爭論還沒有開始就偃旗息鼓。 […]
-
《哭聲》導演時隔 8 年推出科幻鉅作《HOPE》!黃晸珉、趙寅成、鄭好娟,好萊塢演員夫妻檔加盟出演
《哭聲》羅泓軫導演時隔 8 年推出科幻鉅作《HOPE》,集結黃晸珉、趙寅成、《魷魚遊戲》鄭好娟,以及兩位好萊塢夫妻檔演員,《X戰警》年輕版萬磁王 Michael Fassbender 和《丹麥女孩》 Alicia Vikander。 《HOPE》講述的是被孤立的港口村湖浦港出現不明身份的外部人員後發生的事情。在村子外圍看到未知的存在後,搜索其實體的過程中,村子面臨被破壞的危機,居民們展開殊死搏鬥的故事。羅泓軫導演表示與其他科幻電影不同,其中融入了無法簡單一句話表達的多樣、殘酷、悲傷的故事。 業界還流傳着《HOPE》三部曲將投入超過 1,000 億韓元的製作費的說法,第一部曲製作費預計將超越電影《外星+人》第一部(320 億韓元)。羅泓軫導演對說法回應,「具體製作費用不能公開」,可能會製作三部曲,本來想將所有故事一部寫完,但這樣很難詳表達內容。現在除了第一部,還未開始寫其他劇本。 對於主演陣容,在《哭聲》合作過的黃晸珉、趙寅成,在選角初期接到提案後,馬上答應出演。 通過《魷魚遊戲》爆紅的鄭好娟,在好萊塢日程繁忙的情況下,接到《HOPE》提議後欣然決定出演,這是她首次出演韓國電影。鄭好娟在《魷魚遊戲》後,拍攝由《地心引力》 Alfonso Cuarón 導演執導的 Apple TV+ 影集《免責聲明》,並將出演 Joe Talbot 導演執導《The Governesses》。鄭好娟計劃調整日程拍攝《HOPE》後,再拍攝《The Governesses》。 演員陣容還邀請一對好萊塢演員夫妻檔出演,《X戰警》系列飾演年輕版萬磁王而廣爲人知的好萊塢演員 Michael Fassbender,憑藉《丹麥女孩》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 Alicia Vikander,這是他們繼《為妳說的謊》後,通過《HOPE》再度合作,兩人劇中將飾演夫婦。 據悉,羅泓軫導演為這對夫婦檔能出演,這段時間下了很多功夫,所屬美國經紀公司 UTA 也幫了很大忙。導演表示,「真的很想和 Michael Fassbender、Alicia Vikander 合作,與其說是看到某個特定作品後成爲兩人粉絲,不如說是期間通過很多作品自然而然地成爲了粉絲」。 《HOPE》計劃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在韓國各地和海外進行拍攝,並將與在《哭聲》中配合默契的韓國電影拍攝大師洪景杓導演再次合作。羅洪鎮導演表示,「能夠和優秀的演員們一起合作,真心感謝。計劃健康、安全地拍攝電影」。
Got any book recommend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