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30年,星之卡比到底有多少種不同變化?


上個週末,玩家們心中的可愛度天花板角色“星之卡比”,憑藉它在即將發售的系列新作《星之卡比:探索發現》裡的新能力又一次“出圈”了。

在這部最新作品中,星之卡比獲得了新能力——“塞滿嘴變形”。只見卡比張開大嘴,“嗖”的一聲就把一輛小轎車吞進了肚子裡,下一秒又把汽車的底盤和輪胎露了出來。粉紅色的卡比牢牢地吸住汽車,操縱汽車一路奔馳,把周圍的敵人一掃而空。一直以來,卡比的變身能力是它最富趣味性的設定之一,通常它會復制目標的能力並獲得一部分外形特徵。塞滿嘴變形和之前的變身能力最大的不同在於,卡比似乎並沒有直接變成那輛車,而是以“寄生”或是“附身”的形式掌握了汽車的控制權。

玩家親切地稱呼汽車化的卡比為“卡車”

和前作中將其他生物吸入後獲得能力不同,這次卡比瞄準的不再是擁有各種能力的生物,而是遊戲場景中的“非生物”。從廢舊的汽車到裝滿商品的自動售貨機,從燈泡到當作船帆的井蓋,再到能在空中滑翔的飛鏢,這些沒有生命的物件都成了卡比“吞食”的對象。

如果說之前頭上頂著各種裝飾的卡比算得上可愛,那這次把各種東西塞滿嘴的卡比對不少玩家而言就只能說是“詭異”了。不過,這種恰到好處的詭異似乎正中玩家們的“好球區”,被這輛粉色的“卡比車”震撼的玩家們開始了瘋狂的二次創作,一時間,社交網絡上到處都是各種被卡比塞滿嘴的圖片。

有了塞滿嘴變形,星之卡比的變身能力一下子又豐富了不少,畢竟這算是整整多了一個新的變身類型。從初代《星之卡比》發售以來,“星之卡比”系列已經走過了整整30年,這個粉色的小圓球也在一路的探險旅程中學會了一個又一個新鮮的能力。即使是作為GBA開始接觸卡比的系列老玩家,不做一下研究,我也說不清卡比到底一共能變成多少種形態。在《星之卡比:探索發現》之前,千變萬化的卡比到底有過多少種不同的樣子?

複製一切

和大多數動作遊戲中身懷絕技的主角不同,星之卡比本體並沒有什麼殺傷力,沒有復制其他能力的卡比就是個弱小的小圓球。原型星之卡比只有吸取場景裡的能量星星才能對敵人造成傷害,否則就只能在場景裡飛來飛去。

沒有任何能力的卡比只能吸取敵人的投擲物或能量星星進行反擊

真正讓卡比被稱作“粉色惡魔”的是它驚人的“吸收復制”能力。無論敵人有什麼絕活,卡比只要張大嘴一吸,再咕咚一聲嚥下去,就能把對方的特殊能力吸取過來。碰到會噴火的熾熱頭,吸過來吞下就能獲得相同的“烈火”能力,看到能放出電火花的斯帕克,吃掉後卡比也能釋放出劈裡啪啦的電光。當然,雖然說是“複製”,被吞下去的敵人是不會再回來的……

星之卡比的複制能力最早登場於1993年紅白機平台的《星之卡比:夢之泉物語》,“星之卡比”系列的多數主要能力都出自這部作品。包括光束、利劍、冰凍、烈火等在後續作品中出現的能力,都能在《夢之泉物語》這部系列第二作中找到影子。光是《夢之泉物語》一部作品中就出現了24種不同的複制能力,占到了整個系列複製能力數量的三分之一還多。可以說,《夢之泉物語》為整個系列複製能力的設計打下了良好基礎。

最初,卡比吸收敵人獲得能力後,會根據不同能力變換身體的顏色,例如冰凍形態下的卡比皮膚就會變為藍色。儘管屏幕下方還會用文字顯示當前能力,但這種方式明顯還不夠直觀。在1996年SFC平台的《星之卡比:超豪華版》中,HAL為不同形態下的卡比增加了一些新的設計,每種不同能力對應一種頭飾。比如烈火形態的卡比頭上就永遠頂著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冰凍形態的卡比頭上則少不了幾束晶瑩剔透的冰晶。從此,卡比的每一種形態都多了一份醒目的標識,這也成為後續“星之卡比”系列的傳統。

延伸閱讀  海賊王:黑鬍子如果顏值超高會不會吸粉無數,尾田:請看明哥

部分版本中卡比的形態設計會結合膚色和頭飾

“星之卡比”系列一直以足夠有親和力的難度著稱,用遊戲中大多數能力都能順利闖關,但每一項能力之間還是有不小的實用度差距。既有泛用度比較高的烈火、利劍等使用能力,也有平時很難靈活運用的小動物、摔跤手等。有些作品裡也有破壞遊戲平衡的能力出現,比如2006年的《星之卡比:怪盜洛切團登場》中,旋風能力擁有持續的無敵狀態,用和不用旋風能力幾乎是兩個遊戲。

2017年,“星之卡比”系列25週年之際,官方針對所有復制能力進行了總選舉投票,統計出了來自日本、歐洲和北美的“星之卡比”玩家最喜愛的複制能力。出自《超豪華版》的鏡子能力在全球和北美地區投票都獲得了第一名,鏡子能力擁有反射攻擊、分身等常規攻擊外的能力,比其他能力顯得強力而實用。歐洲的玩家則更偏愛利劍,頭戴綠色帽子的卡比看起來頗有點“塞爾達傳說”系列主角林克的風采。

能夠分身的鏡子能力在面對眾多敵人時相當有效

玩家選出的最後一名是“睡覺”。在《夢之泉物語》中,當卡比獲得睡覺能力後,它什麼也做不了,只會躺在地上睡一覺,然後醒來變回普通的卡比。在後續的作品中,睡覺能力獲得了一點加強,比如在《怪盜洛切團登場》中,睡覺的時候卡比能恢復部分體力,但在卡比的闖關途中,睡覺能力還是顯得沒什麼用處。

不過從可愛的程度來看,睡覺卡比絕對是數一數二的,看著卡比在戰場上吹著鼻涕泡睡大覺也能讓玩家感覺到幾分治愈。日本玩家甚至把睡覺能力選為了最喜愛的能力,或許在日本玩家的眼裡,可愛比強度重要多了。

睡覺能力完美詮釋了“可愛最重要”

截止到Switch平台迄今為止的最新作、2020年的《卡比群星戰2》,“星之卡比”系列中共出現了63種不同的複制能力。 2018年發售的《星之卡比:新星同盟》作為系列的“集大成”作品,擁有全系列最多的28種複制能力。一些混合能力沒有計入其中,例如《怪盜洛切團登場》中不同屬性的炸彈或利劍,或是《新星同盟》里和同行的角色合作生成的伙伴能力。 《夢之泉物語》中的星星魔棒或是《怪盜洛切團登場》的三重星這類特殊武器也不能算作是複制能力。

無論怎麼講,對於一個動作遊戲來說,主角能在一部遊戲中變出二十多種不同能力形態還是相當驚人的。在新作《探索發現》的預告片中,能看到不少未曾登場過的新能力,例如昇級之後的“龐大利劍”,看起來頗有點野蠻人的霸氣。相信今後的卡比還會有更多有趣的新復制能力,畢竟卡比的胃口是永遠也填不滿的嘛。

“龐大利劍”將作為利劍的升級能力登場

卡比和它的小伙伴們

儘管蹦蹦跳跳的卡比總是把其他生物當成自己的“食物”或“素材”,看起來像是個沒朋友的小“惡魔”,但這不意味著卡比在每部作品中都是孤膽英雄。 1995年的《星之卡比2》中,卡比的複制能力被弱化,更多時候是依靠它的動物小伙伴們——能背著卡比到處行走的小倉鼠陸庫、能銜著卡比在海中逆流而行的翻車魚海恩,以及能抓著卡比在天空翱翔的紫色貓頭鷹空。

延伸閱讀  一年之後,日本遊戲行業也開始討論元宇宙了

《星之卡比2》的封面上就能看到它的小伙伴們

除了作為輔助工具登場的小動物們外,“星之卡比”系列歷史上也有過不少和卡比一起冒險的伙伴角色,比如2004年的《星之卡比:鏡之大迷宮》中拿著手機隨叫隨到的紅黃綠三色的伙伴卡比,以及2010年《毛線卡比》中長著粗眉毛的毛線國王子弗拉弗。這些夥伴角色大多擁有和卡比類似的能力,作為2P角色存在。

其中,1998年《星之卡比3》中的蠱依是個相當有特點的角色。蠱依和卡比一樣能使用複制能力,長得卻有些“噁心萌”,是個總露出坏笑表情的藍色史萊姆。當然,對玩家而言,夥伴有時候也可以是利用的對象——卡比吃掉蠱依就能恢復一定的體力,所以不少玩家召喚蠱依的目的僅僅是把牠吃掉回血,而不是和它並肩作戰。可憐的蠱依!

蠱依在《新星同盟》中再次和卡比並肩作戰

在《新星同盟》中,夥伴機制得到強化,玩家可以使用“盟友之心”把敵人轉化成自己的盟友。轉化後的盟友和同種類能力的卡比在使用上沒什麼差別,在沒有其他玩家一起遊玩的情況下可以交給電腦操作,相當於現在的卡比可以同時使用4種不同的複制能力。帝帝帝大王、魅塔騎士這些和卡比亦敵亦友的系列常客角色在這一作裡也能和卡比並肩作戰。

“盟友之心”為卡比的玩法帶來了不小的變化,混合兩種不同的能力可以產生同時擁有兩種屬性的伙伴能力,比如在彎刀上附上火焰形成火焰彎刀,能用來切割並引燃場景中的巨型炸彈;水流和石頭結合則能變成“流水冰壺”,擊中遠處需要觸發的開關。有時也能生成出“燉鍋盟友”“火鍋盟友”這類讓人有些毛骨悚然的奇怪能力。由於《新星同盟》中大量謎題和夥伴能力有關,玩家在選取自己的伙伴時還要動動腦,考慮一下把哪個能力的敵人變為盟友,不然遇到有些關卡就只能和機制大眼瞪小眼。

看看這些被燉的盟友笑得多開心

即將在下個月發售的《探索發現》沒有繼承《新星同盟》的“盟友之心”機制,但玩家依舊可以使用瓦豆魯迪作為2P角色加入遊戲。從目前公佈的情報來看,“星之卡比”系列裡最常見的雜兵角色瓦豆魯迪也將出現在這個廢棄的世界中,和卡比一同冒險。被卡比解救的瓦豆魯迪會建立起自己的小鎮,隨著遊戲進度推進,小鎮也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設施和功能,還能解鎖不少小遊戲。在戰鬥之餘和可愛的瓦豆魯迪們一起釣釣魚、做做料理,享受一段愜意的時光似乎也不錯。

永無止境的卡比

《探索發現》中吞下小汽車的卡比的確令人眼前一亮,不過,能變成交通工具的卡比其實早已在系列中出現過了。化身小飛碟的UFO能力早在《夢之泉物語》中就已經登場,而《毛線卡比》中,卡比也有過更多交通工具的變化形態:碾壓一切的坦克、在軌道上噗噗冒煙的蒸汽機成,甚至是在大海中潛行的潛水艇和直上雲霄的火箭。這只粉色的圓球早就體驗過化身為各種工具的感覺了。

《毛線卡比》中卡比能變成不少大型機械

除了自己變身成各種機械,小小的卡比也有過操縱機器人冒險的經歷。在2016年3DS平台的《星之卡比:機器人星球》中,卡比能夠乘坐巨大的機器人,掃描不同的敵人獲得不同的能力,利用機器人強化過的能力闖過重重難關。關卡中時常出現需要機器人形態才能操作的機關,玩家需要活用機器人形態解開設置的層層謎題。最終決戰,卡比甚至可以乘上雄偉的宇宙戰艦,或是給機器人裝上巨大的鑽頭,相信鍾愛機器人動畫的玩家見到這裡都會會心一笑。

此時的卡比名叫“最終決戰艦哈爾巴德模式”

算上各種機器人形態、毛線變身以及各個系列裡的不同特殊夥伴能力,“星之卡比”系列裡目前已經出現過300多種不同的變身形態了。 30年前那個還沒有變身能力的粉色小球,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變身形態最多的遊戲角色。當然,我們還沒有算上它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中吸收對手後的變形,畢竟光是《特別版》中它就有對應全部角色的總共88種變身形態,要是把整個系列都算上可就太多了。

延伸閱讀  武庚紀132集先行,無頭刑天登場,聞姐附體武庚,一掌劈開歸墟大門

就連最新出的索拉也有對應的卡比形態

《探索發現》是“星之卡比”系列久違的3D作品,它引入的塞滿嘴變形,比起傳統的複制能力和夥伴能力,更接近於《超級馬力歐:奧德賽》中的附身能力。從宣傳片中不難看出,部分設計和《奧德賽》有些相近之處。但是這不代表“星之卡比”會拋棄系列傳統,經典的複制能力和2P夥伴一樣會在《探索發現》中登場。變成過毛線球、駕駛過機器人的小卡比這次準備附身在汽車、燈泡和自動售貨機上,在冒險旅途中變出更多的花樣來。變成燈泡之後用燈光照亮需要充能的機關,變成船帆後通過反向吐氣讓小船航行起來,塞滿嘴變形在延續了“星之卡比”一貫的設計風格的同時,和3D世界下的關卡更為契合。

由於塞滿嘴變形和關卡設計高度綁定,或許《探索發現》中並不會出現很多塞滿嘴形態。不過,這個新的設計思路已經為卡比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誰能知道下一部“星之卡比”中會不會有更多種新的塞滿嘴形態呢?只要這個小傢伙的大嘴還吃得下,一切都有可能。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