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10日電)中國汽車業惡性競爭風氣瀰漫,17家主要車企先前公開承諾支付供應商款項不逾60天,展現改善供應鏈生態決心,政府出手加開線上投訴窗口,著重車企支付承諾跳票等問題反映。
中國汽車業陷入低價競爭惡性循環,車企為了壓低生產成本,除了尋求較低價供應商合作外,也會要求供應商適時地有一定比例降價,支付供應商款項節奏明顯放緩,將車企應負擔的融資壓力與成本轉嫁給供應商。
一汽集團、東風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吉利汽車集團、長安汽車與其他等多家車企6月陸續做出「供應商支付帳期不超過60天」公開承諾,做為對於中國國務院發布「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回應。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昨天公告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台」開設「重點車企踐行帳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視窗」,著重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等中小企業被拖欠帳款問題的反映與解決。
財新網10日報導指出,政府系列「反內捲行動」目的包括維護上、下遊利益。價格戰從2023年以來,多次席捲汽車市場,車企為了降低成本,頻將壓力轉嫁供應商,車企壓低採購價格、延長付款帳期等是供應商集中反映的問題。
主要車企財報資料指出,2024年整車公司對供應商付款的帳款週期普遍落在120天以上,部分企業甚至達到200天,這些作為直接壓縮零組件供應商等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業界人士提到,過往付款帳期多落在45天、採現金支付。
業界人士對於政府作法評價不一。

部分業內人士在財新網報導中表示樂觀看待,認為主管部門「動起來」,車企應該想辦法緩和供應商帳期問題。
另一名業內人士認為,供應鏈帳期是企業間商業行為,若真有問題,「供應鏈企業敢投訴嗎」。工信部沒有直接處理這類問題的法定權力,監管權力集中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不過目前也沒有成熟的、適用的法律依據。(編輯:周慧盈)1140710
標題:中國汽車業反惡性競爭 政府出手加開投訴窗口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