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戴表要戴勞力士。”
在經典香港電影《古惑仔》中,有這樣一個經典情節:山雞哥跑路去台灣時,陳浩南贈予他一只勞力士金表,隨後山雞哥將手表典當,換得5萬塊救命錢。
都說戲劇來源於生活,在過去數十年間,勞力士手表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商業品牌範疇,成爲獨特的社交與文化符號,佩戴一塊勞力士手表,更容易被貼上成功和品味的標籤,勞力士因此成爲無數人心目中的“夢中情表”。
然而,物以稀爲貴,由於勞力士的產量十分有限,如果要买熱門款式,排隊時間至少長達一年,不平衡的供需關系催生了繁榮的二手腕表交易市場,二手腕表的價格又往往高於專櫃零售價數倍。
然而,時移世易,這兩年來,勞力士的行情一路下跌,今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款式已經跌破了零售價,勞力士的保值神話,似乎要破滅了。
根據全球二手腕表交易平台WatchCharts數據顯示: 截止今年12月5日,二手市場勞力士腕表的價格指數,從2022年3月14日達到30199美元的高點,已經下跌至20853美元,跌幅超過30%,創下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倉庫“喫灰”的勞力士,讓國內經銷商們心急如焚,爲了完成銷售指標,只能不斷降低勞力士熱門款的搭售條件。跟买愛馬仕包的道理一樣,之前如果想买一支勞力士熱門表款,需要先买至少幾萬甚至幾十萬元配貨,但現在這個標准已經一再縮水,甚至爲了挽回局面,提出了免配貨免排隊到專櫃公價自提的新模式。
那么問題來了,從高不可攀到跌落神壇,勞力士爲何突然不香了?
01
奢侈鐘表品牌何其多
勞力士爲何獨佔鰲頭?
炫富有兩寶,豪車和名表。而提起名表,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勞力士。
可實際上,和百達翡麗、江詩丹頓這些奢侈品手表相比,勞力士只能算是“入門級”品牌,但偏偏就是勞力士成了收入最高的奢侈鐘表品牌,這裏面的原因可不簡單。
作爲最早引入我國的瑞士名表之一,勞力士又被稱爲“總統表”,這還要從勞力士贈予美國總統的第一塊手表說起。1950年,勞力士送給二战歐洲盟軍遠徵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一只純金版本的Datejust腕表,三年後艾森威豪爾就成了美國第34任總統,勞力士抓住這個奇跡,在廣告裏不斷強調:“勞力士戴在掌握世界命運的人手上”。
展開全文
溢出屏幕的霸道總裁既視感,受到無數名流們的追捧。往後幾年,美國新任總統約翰遜佩戴了勞力士新出的DAY-DATE手表,更坐實了勞力士“總統腕表”的說法,各國政要都要將勞力士的手表視作珍藏,勞力士搖身一變爲權利的化身,這是勞力士的高明之處。
除了是地位的象徵,勞力士還保持着一個吉尼斯記錄。曾有一款鼎鼎大名的“保羅紐曼”迪通拿被拍出1780萬美金的天價,號稱史上最貴,至今無表能打破,更爲勞力士增添一絲神祕色彩。
通過一波又一波的故事,勞力士逐漸在大家心裏扎了根,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後,香港人對勞力士的極度推崇,讓勞力士在中國市場所向披靡。
在早期的香港電影中,黑白兩道的大佬們幾乎人手一塊勞力士。因爲在粵語中,勞和撈相近,勞力士隱含着撈金的意思,而勞力士的黃金鑽石款腕表代表的則是“有金有鑽,有進有賺。”
當然,勞力士在國內有這么好的口碑,僅僅靠情懷肯定是不夠的,精湛的做工質量也是其主要原因。港片大佬們之所以選擇勞力士,那就是真刀真槍打起來的時候,表沒那么容易壞,正所謂“打架要穩,揍人要狠”,大佬們混跡江湖,偶爾也有需要自己動手的時候,打着打着表碎了,叫人家面子往哪裏擱。
恰好勞力士是出了名的堅固,勞力士的每只手表在出廠前都會經歷20多次的墜落實驗,除此之外,地獄級別的“bélier”(公羊)測試還會對手表進行高強度撞擊,只有經過各種極限挑战之後,依舊精准和堅固的手表,才能出現在大佬們的手腕上。
又有品質又有品味,港片文化的影響又傳到了大陸內地,自改革开放之後,我國的經濟一直呈幾何形的在不斷的遞增,到了21世紀以後甚至趕超了歐美許多的強國,當人們的收入水平顯著提升後,心思自然也就活絡了起來,曾經可望不可及的勞力士,想方設法也要收入囊中。
根據摩根士丹利聯合Lux Consult發布的2021年瑞士鐘表研究報告顯示, 勞力士成爲銷量第一的鐘表品牌,銷售額達到550億人民幣,年增長率高達77%。算下來,勞力士在2021年平均一天就能售賣出1億元。
同時,2021年勞力士佔據28.8%的鐘表市場,位居第二第三的Omega與卡地亞,兩者市場總額加起來爲14.4%,僅佔勞力士的一半。
最重要的是,即便有錢,也买不到現表。
02
從瘋狂买到驟然降溫
勞力士爲何神壇跌落?
逛過勞力士專櫃的表友們都知道,勞力士的一些熱門款式腕表幾乎都是只展示不售賣,甚至連預約都是有名額的,當月預約名額滿了就只能一直往後推,排到幾個月甚至十多個月都是常有的事。
專櫃买不到,很多人便把目光投向了二級市場,但是勞力士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更是風起雲湧。據二手勞力士和奢侈手表電商平台Bob’s Watches數據顯示,勞力士腕表在二級市場的價格漲幅超過股票、債券、房地產和黃金,平均銷售額從2011年的不及5000美元上升160%至2021年的逾13000美元。
2022年,勞力士在國內專櫃又推出新規,包括“新到商品十天內不能开卡銷售”、“各專櫃要強制展出不得少於十只手表(且不得售賣)”、“實時庫存要達到60只”、以及“每月开卡名額20至30個”,讓买到熱門款勞力士變得更加困難。
同時,勞力士對外宣稱每年只生產105萬台腕表,無形中大幅增添供貨不足的現象,而排隊等待的時間成本,也以高價的形式隱形轉嫁給消費者。
並且,勞力士的漲價毫無規律可言,但因爲勞力士的熱門款幾乎都是只漲不跌,买到就是賺到,由此,二手市場借勢把勞力士演化成一款“理財產品”,不少網友調侃勞力士爲“年化收益保守10%,10萬起投”的產品。
發展到這裏,事情已經變了味,潛移默化中,勞力士的腕表,從奢侈品轉變成了金融產品。一只勞力士的價值早已遠遠超過一只表的實際價值,成爲一個資本符號,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曾經一度領跑瑞表的先鋒科技,現在成了賽博符號,流通在二級市場中。
而當大量資金加入炒作,二手價格很快脫離了實際需求,市場產生大量泡沫,只是泡沫吹得再大,也終有破滅的一天。以綠水鬼爲例,炒作高峰期間,很多人盲目跟風購买,販子瘋狂囤積,物極必反,綠水鬼如今的價格已經從巔峰期的19萬降至10.5萬。
二手價格下跌的同時,勞力士在今年兩度提高產品售價,試圖通過漲價,維持住“保值”假象,但依然於事無補。
頹勢並未能止住。
03
泡沫散去消費回歸理性
勞力士的失寵並不偶然
勞力士的“失寵”,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疫情過後,經濟環境的不景氣,讓人們的消費觀念變得更爲理性,對價格也更爲敏感。有二手表商表示,以前一擲千金的豪客們,現在對高價腕表的接受度越來越低,許多客人开始用高價表置換低價表,將套現的資金用作其他投資。
其次,和勞力士水漲船高的價格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勞力士產品力的下滑。緩過神來的消費者發現,很多經典款式不過是通過更換表盤顏色、或者更改尺寸以及三針和表帶的顏色,就拿出來當新品消費大衆,甚至因爲某個顏色好看就搖身一變說是“限量款”,價格翻上好幾倍。
以勞力士的新款“潛航者”爲例,和老款相比較來看,變動可謂聊勝於無,准確的說只是盤面成了黑色,尺寸加大了一毫米而已,再者,勞力士的做工與機芯工藝在整個瑞士表圈中並不佔領頭優勢,但新品發布僅僅不到一周就被炒到了18萬元,而新款的工價不過74600元。
而勞力士的“飢餓營銷”,也讓消費者怨聲載道。如果說勞力士真的是因爲產能跟不上而導致市場缺貨,那么消費者是可以等待和接受的,但關鍵在於,勞力士的手表只能從官方零售那裏購买,想要买到熱門款必須捆綁購买相對不熱門的款式才行,還要預約排隊,這種模式只有勞力士才有,久而久之,消費者的熱情終會散去。
除了沒錢導致消費降級,最重要的是,隨着年輕一代的崛起,審美潮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輕人對老港片的勞力士光環並不感冒,且不說港片裏的大佬早已煙消雲散,港片連片場都被拆了,金表文化儼然成了老土過氣的象徵,年輕人更喜歡一切全憑感覺來。
與勞力士爲代表的高奢腕表下行呈現的不同趨勢是,中低價位腕表需求正在釋放。摩根士丹利和瑞士Luxe Consult公司發布的2023年瑞士鐘表銷售TOP50報告顯示,SWATCH品牌腕表在2023年的銷售量高達580萬枚,銷量額同比增長55%,勢頭迅猛。
從2022年开始,Swatch集團陸續發售了旗下大衆品牌Swatch與同集團的高端品牌歐米茄、寶鉑的聯名款,打着“只要千元就能擁有高奢品牌”的概念,受到許多中國年輕人的熱捧。
潮水終會退去,後知後覺的消費者們終於發現,手表的售價和成本並沒有太大關系,品牌的溢價才是佔據手表售價最大的因素,佩戴再昂貴的手表,也只是錦上添花,而起不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說到底,還是個人的實力決定了所佩戴手表的真正效果。
參考資料:
1.軸時《年產百萬的勞力士到底被誰买走了?》
2.鐘表界《有錢人爲什么都愛戴勞力士?》
3.公關頭條《勞力士跌破原價,保值神話崩塌》
大型峰會回顧
尋求報道:yangqin6060(微信)
標題:曾是大佬標配,如今跌破零售價:在倉庫積灰的勞力士,爲何突然不香了?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