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爲“十五五”錨定產業新坐標:不僅要科技創新築基,還要國際競爭力突圍,而新興支柱產業正是破題之策。從4月到7月的政治局會議,產業政策焦點從國內布局潛移默化地向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發生轉變,這直接呼應了“十五五”的雙核訴求——既要實現科技創新的自立自強,也要在國際經貿鬥爭裏推動中國的再全球化(可參考我們此前的“十五五”系列報告內容),而新興支柱產業正是承載“攻堅”與“出海”雙重使命的根基。因此放眼“十五五”規劃,新興支柱產業可能成爲產業端應運而生的一大訴求。
以史爲鑑:五年規劃期對於產業的部署,聚焦於補短板和育新興。縱觀“十二五透明到“十五五透明,其產業布局變遷呈現出兩大規律:一是持續投入與強國差距較大的關鍵領域、着力縮小差距,比如從“十二五透明到“十五五透明均一如既往地部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二是前瞻性布局一些新興產業、力爭走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前列,比如“十三五透明新增了對於航空航天的部署;“十四五透明則納入綠色環保、海洋裝備,且首次對未來產業作出具體布局。
同樣,“十四五透明規劃也延續了這一規律。“十四五透明分別對战略性新興產業(已有一定技術基礎、產業化關鍵期,有望在5-10年形成較大規模)和未來產業(技術路线有待驗證、技術孕育突破期,距離產業化落地有10-20年甚至更久)作出部署,其核心目標也是分別聚焦於“補短板透明和“育新興透明。當前,我國國家級战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分布在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先進結構材料等領域,這些領域均是在當年“十四五透明規劃籌備階段全球競爭力偏弱、亟需重點突破的方向。
當然,“十四五透明規劃中的關鍵產業並非“橫空出世透明,而是早有政策鋪墊。相關战略新興產業在規劃籌備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重要文件中已屢次出現。更具標志性的是,在“十四五透明綱要發布前夕,總書記在考察浙江時首次提出了“未來產業透明的概念,爲“十四五透明產業部署的籌備釋放清晰的信號。
循此脈絡,當前的政策信號已提供重要线索。在4月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打造一批新興支柱產業透明的基礎上,7月政治局會議進一步強調“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透明,綜合現有信號,我們預計“十五五透明的“新興支柱產業透明將延續“十四五透明的框架,繼續分別對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進行战略部署。
但關鍵變化在於,战略新興產業的覆蓋範圍有望拓展到深海空天开發、智能網聯汽車等方向;同時,對未來產業的探索力度料將顯著強化。
結合近期決策層的重要表述來看,我們認爲“十五五”有以下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智能機器人:打造“超人類透明時代,推動各行業智能化升級,提升生產效率,可被廣泛應用於工業、醫療、服務等領域;也能緩解勞動力短缺壓力。
海洋經濟:涵蓋开發海洋資源、依賴海洋空間的生產及相關產業活動。海洋蕴藏豐富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可以保障資源安全,同時推動沿海地區發展,築牢海權基石。
深海科技:用於探索、开發深海資源及研究深海環境的先進技術,解鎖礦產與生物基因寶庫。發展深海科技不僅可以搶佔深海資源新大陸,同時可以提升國防話語權。
低空經濟:以低空空域爲依托,打響“天空爭奪战透明。借助無人機等飛行器开展運輸、觀光等活動。不僅能重構立體交通、豐富交通方式,同時還可以提升物流效率,培育相關產業發展,爲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智能網聯汽車:可視爲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透明,車路雲協同可提升交通安全性與效率,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發生頻率。重寫汽車產業規則,孕育智慧城市神經網絡。
類腦智能:模擬人腦神經機制,賦予計算系統類似人類的感知等能力,突破人工智慧天花板。類腦智能的突破能在醫療、教育、安防等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6G:性能指標遠超 5G,應用場景豐富,將與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發展 6G 可搶佔通信技術制高點,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量子信息:基於量子力學原理,進行信息計算、編碼與傳輸。發展量子信息能帶來信息領域變革,提升計算速度、保障信息安全,在金融、通信、科研等領域有重大應用前景。
氫能與儲能:氫儲能技術利用電力和氫能的互變性削峰補枯,維持電網穩定。發展該領域可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緩解能源供需矛盾,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基因技術:運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方法研究、解鎖生物密碼,其發展能推動生物醫學進步,用於疾病診斷、治療與預防,促進農業、生物制藥等產業發展,提升人類健康水平。
風險提示:未來政策不及預期;國內經濟形勢變化超預期;出口變動超預期。
注:本文來自民生證券2025年8月14日發布的《“十五五”規劃系列報告(五):從新興支柱產業看“十五五”》,報告分析師:陶川S0100524060005,鐘渝梅 S0100124080017
標題:從新興支柱產業看“十五五”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