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要失業了嗎? AI無法取代真人設計師的6大原因

分享本文


▲新竹市東門市場場域導入美學設計,落實地方永續發展。(圖/優視覺溝通提供)

記者潘姿吟/台北報導

AI生成的崛起,彈手就能快速生成圖片的時代,設計師要失業了嗎?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表示,大轉折時代的來臨,也代表著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有鑑於此,不妨積極面對挑戰,並尋求策略整合AI技術,增強創意能力,AI目前尚無法取代人類的創意思考。

▲王俊博用AI生成的動態影片。(圖/王俊博提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兼任講師王俊博表示,AI雖然威脅著設計師的存在價值,但使得許多設計任務變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未來的趨勢可能是人類設計師與AI工具的融合與協作,而非完全取代。

▲設計師要失業了嗎?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理事長王德明表示,時代快速變化的同時,也代表著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圖/中華平面設計協會提供)

對此,王德明觀察,儘管AI提供了許多輔助工具,加速了設計創作過程,但目前,在創意發想、文化洞察、情感表達和倫理決策等6個面向,仍然是AI難以取代人力設計師的部分:

一、 創意思考與創新:設計師能夠進行創意思考和創新,提出全新的概念和想法。AI雖然能夠生成大量的設計選擇,但其創意通常是基於已有的數據和模式,難以真正創造出全新的創意或理解深層的創新概念。

二、 文化和情境敏感度:設計師能夠從理解特定文化、社會和情境背景下的設計需求後,針對特定設計風格、符號和信息的接受度,並在設計中,適當反映這些細節。

三、 客戶與市場洞察:設計師通過與客戶的直接溝通,深入理解客戶的具體需求、品牌價值和市場目標。透過這種深層次的理解和洞察力,使設計師能夠創造出更加精準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四、 情感共鳴與人性化設計:設計師能夠在設計過程中加入人性化的考慮,使設計作品能夠觸動人心,傳達情感和故事,創造出能與人類情感產生共鳴的設計,這是AI難以達到的。

五、 倫理和責任: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倫理和社會責任問題,如:保護隱私、避免歧視和維持可持續性等。

六、 複雜專案管理和溝通:設計項目的管理,涉及到與客戶、團隊成員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協調,以及項目時間線和預算的控制,因此,需要設計師的直接參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兼任講師王俊博指出,面對AI快速發展,設計從業人員無須憂心被取代,反而應善用AI的便利性。(圖/中華平面設計協會提供)

最後,王俊博提到,近期在教學現場,已經嘗試把AIGC這項技術帶進動態設計的初階課程中,也慢慢地整理了一些教案。他強調,雖然現在有很多平台工具能一鍵生成短影片,但若真的要想將動態設計做好,熟悉業界主流軟體的基本操作必不可少。


標題:設計師要失業了嗎? AI無法取代真人設計師的6大原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