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惡性度淋巴癌免疫新藥納健保 估5年2百病友受惠、每人年省400萬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黃泰中(右)表示,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最新指引,已將雙特異性抗體列為第3線建議藥物,本次給付也讓骨髓移植、CAR-T治療無效病人,有緩解腫瘤機會。記者林琮恩/攝影

8月1日起,免疫治療「雙特異性抗體」,可用於瀰漫性大B細胞瘤第3線病人,病人最長可申請12療程,預估第5年時,每年將有2百病友受惠,每位病人可望省下350至400萬元藥費。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黃泰中表示,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最新指引,已將雙特異性抗體列為第3線建議藥物,本次給付也讓骨髓移植、CAR-T治療無效病人,有緩解腫瘤機會。

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說,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當年淋巴瘤新案例共3433例,9成以上為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非何傑金氏淋巴瘤中,最常見的類型,在台灣約佔5成以上,同時也是惡性度最高的淋巴瘤種類,雖好發於50歲以上長者,但年輕族群、少數兒童也有可能罹病,現行治療方式為標靶結合化療,但仍有約4成病人治療後效果不佳。

黃泰中表示,全台每年約新增1400餘名瀰漫性大B淋巴癌病人,約3分之1病人,經2線治療效果仍不好,最終必須進入第3線治療;CAR-T細胞治療與雙特異性標靶,健保給付條件未限制只能2擇一,CAR-T治療申請到用藥需要3個月,且全台僅8家醫院可用,雙特異性抗體則不限治療院所,申請健保後,大約10至14工作天即可用藥,且若使用皮下注射劑型,不需住院就能完成治療。

一位越南籍女士,罹患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經2線治療無效,且無法接受骨髓移植,由新竹台大分院轉送台大總院,由黃泰中收治治療。他表示,病人治療當下,藥物尚未納入健保給付,以臨牀試驗管道用藥,減輕病人經濟負擔,患者原本痛到必須使用嗎啡止痛,治療後疼痛感消失,且經檢查腫瘤消融,至今規律回診,每次都會帶小孩來給他看。

淋巴癌第2線治療多需使用高劑將化學治療,黃泰中指出,許多高齡患者無法承受「連番轟炸」的高強度化療,年長、身體狀況較差者,也不適用骨髓移植,也有病人歷經移植後,又再度復發,此時即可與醫師討論,是否使用雙特異性抗體治療。


標題:高惡性度淋巴癌免疫新藥納健保 估5年2百病友受惠、每人年省400萬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