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生命科學論壇暨展覽台灣館蟬聯最大國家館 打造大健康產業

▲台灣館開幕(左起)立國生技協會會長Tomas Andrejauskas、立國衛生部次長Daniel Naumovas、我駐立陶宛代表處大使王雪虹、立國創新署創新開發部主任Martynas Survilas。(圖/貿協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2025年波羅的海生命科學論壇暨展覽(Life Sciences Baltics 2025)本月17日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隆重開幕,台灣連續第二屆設立最大規模國家館,展現生技產業在國際舞台的堅實實力,進一步深化與立陶宛在健康產業領域的戰略關係。

本屆台灣館以「精準醫療」為核心主題,精選16家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參與,展品涵蓋新藥研發、生物標記檢測、高階醫材等關鍵領域,充分對接立陶宛生技生態系的發展需求。

其中,朗齊生醫之乳癌新藥LXPB5268於臨牀試驗中展現顯著成效,引起立陶宛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 NCI)高度關注,雙方正積極洽談後續合作事宜;光鼎生物亦正與國際大型企業T商探討合作模式;奈捷生物則與維爾紐斯大學醫院(Santaros klinikos)確認未來技術對接計畫。多項實質成果顯示,台灣在醫療科技轉譯、產品化與全球佈局方面具備高度成熟的實力。

台灣館開幕儀式冠蓋雲集,由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大使王雪虹親自主持,立陶宛衛生部次長Daniel Naumovas、創新署創新開發處處長Martynas Survilas、生技協會會長Tomas Andrejauskas等政要與產業貴賓出席共襄盛舉。王雪虹致詞指出,儘管台立兩國地理距離遙遠,因共享民主價值與面對類似挑戰而深化彼此連結,期盼透過此次平台創造更多交流契機。Naumovas則高度肯定台灣於生醫科技的技術深度,並期待雙方持續深化產研合作。

除實體展出之外,兩家台灣企業代表亦受邀於論壇中擔任講者。朗齊生醫邀請中國醫藥大學乳房外科醫師郭芷吟分享LXPB5268結合三陰性乳癌(TNBC)輔助化療的臨牀成果與研發策略,而微科生醫則闡述了其在醫療器材快速開發與商業化方面的經驗。兩場演講均座無虛席,現場互動踴躍,展現台灣在全球生技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為深化交流與建立長期合作網絡,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台灣代表團拜訪當地重點研發機構,包括維爾紐斯大學醫學科學中心(Vilnius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 Center)、創新醫學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ve Medicine)、維爾紐斯市創新工業園區(Vilnius City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與ALEX考納斯創新園區(ALEX Kaunas Innovation Park)等,實地了解立陶宛生技產業發展現況,並成功鏈結當地研究單位、新創企業與潛在投資方,為後續設點、技術合作與市場拓展奠定基礎。

波羅的海生命科學論壇暨展覽為該區域最具規模與指標性的國際生科展會,今年吸引30國60家生技企業參展,並吸引了千餘位專業人士參觀。國際重量級企業如Thermo Fisher Scientific、Northway Biotech、AstraZeneca及Novartis亦參與其中。

立陶宛政府將生命科學列為國家戰略重點產業,產值年均成長率高達25%,預計至2030年將佔GDP比重達5%。立陶宛憑藉強大的軟體開發與創新能力,與台灣在精密製造及醫療產品商品化方面形成高度互補。此次展會成功整合雙方優勢,不僅深化台立雙邊生技連結,也為推動全球健康產業開拓更多實質合作空間。


標題:波羅的海生命科學論壇暨展覽台灣館蟬聯最大國家館 打造大健康產業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