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四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吉隆坡落下帷幕,這場持續十小時的”經濟棋局”終於顯現出關鍵性突破。
據參會代表透露,雙方在關稅結構、出口管制、芬太尼管控及航運費用等核心議題上達成”基礎性共識”,儘管中美官方表述存在微妙差異。
中國商務部代表李成鋼特別指出,面對美方持續施壓,中方在維護核心利益方面展現出”不可動搖的決心”。
![]()
這場被《華爾街日報》稱為”21世紀最複雜的經濟談判”中,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罕見地放棄”基於規則的秩序”話術,轉而強調”平等對話”原則,並明確排除徵收100%懲罰性關稅的可能性。
這種策略性調整,暴露出白宮在稀土供應鍊和大豆出口市場面臨的雙重壓力。
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24年8月中國對美大豆採購量同比驟降100%,而同期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已導緻美國軍工企業出現原材料短缺。
特朗普政府似乎試圖通過”雙軌策略”扭轉局勢。
![]()
26日總統在白宮記者會上預言,即將在首爾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美將達成”歷史性全面協議”。
但話音未落,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吉姆·裡施便聯合12名議員,向總統遞交要求”釋放亂港分子黎智英”的聯名信。
這齣政治戲碼與2014年黎智英首次被香港警方拘捕、2021年因分裂國家罪被判12年有期徒刑並追加5年9個月刑期的事實形成諷刺對比。
美方此舉絕非偶然。
![]()
8月15日,美國國務院發布《2024年度人權報告》,將矛頭直指香港國安法實施效果。
次日特朗普通過福克斯新聞宣稱:黎智英是民主鬥士,中國必須立即釋放這位英雄。
對此,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25日嚴正回應:美方政客對反中亂港分子的包庇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基本原則。
這種政治操弄背後,實則暗藏經貿博弈的算計。
![]()
時值第三輪中美經貿磋商前夕(8月底),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製造話題獲取談判籌碼。
而今第四輪磋商剛結束,美方便故技重施,其時間節點選擇之精準,暴露出”談判藝術”與”政治表演”的雙重屬性。
但現實處境已不容美方繼續激進。
除農業和稀土領域外,特朗普提出的”俄烏衝突停火方案”遭俄方斷然拒絕,原定匈牙利美俄峰會亦面臨延期風險。
![]()
在此背景下,白宮迫切需要中國在兩大領域釋放善意:一是放寬稀土出口管制以保障軍工生產,二是擴大美農產品採購以穩固農業州選票。
更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近期公開要求中國”配合對俄製裁”,實質是希望中國減少俄羅斯能源進口。
這種”多線需求”的困境,使得特朗普在26日表態時出現微妙轉變。
他一方面確認中美將在首爾達成協議,另一方面首次承認”中俄能源合作已是進行時”。
![]()
這種務實表態與美方22日宣布製裁俄兩大石油公司後,多家企業取消俄原油採購的現實形成呼應。
儘管白宮展現出妥協姿態,但國際輿論對此次談判成果普遍持謹慎態度。
BBC分析指出:中美博弈的天平完全取決於中方立場,每當談判陷入僵局,華爾街就會用暴跌表達不滿。
韓國《中央日報》則直言:尹錫悅政府的親美路線已證明失敗,李在明政府需通過修復對華關係重振外交。
![]()
面對美方”政治牌”與”經濟牌”的雙重施壓,中國展現出戰略定力。
駐美大使謝鋒24日明確表示:”未來五年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任何形式的’技術圍堵’或’經濟脫鉤’都無法阻擋中國前進步伐。
這種底氣源自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不可替代性——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已達30%,稀土加工技術領先全球2-3代。
![]()
當特朗普的專機離開吉隆坡經停東京飛往首爾時,這場跨越太平洋的經濟博弈遠未結束。
但可以確定的是,在21世紀的經濟版圖重構中,任何試圖通過政治操弄改變規則的行為,終將敗給市場規律與歷史潮流。
![]()
正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所言:”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取決於某次峰會的聯合聲明,而取決於雙方能否在相互尊重中找到動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