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明見到了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龔玲珍老師。
離開學校那麼長時間,還記得老師們的名字嗎?高安路第一小學在心目中的地位是什麼?令人難忘的是什麼? ……10月28日,中國籃協原主席姚明經過20個小時後回到上海,見到了當年讀小學時的一年級班主任龔玲珍老師。在高安路第一小學建校70週年活動上,姚明說:“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後發現一件事,就是要學會做’減法’。在做’減法’之前,非常感謝有學校能幫我先做’加法’,使我們到時候做’減法’的時候,有很多餘地可以去選擇。”
高安路第一小學校長馬驥回溯了學校自建校起70年的堅守:“從建校初期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桃李芬芳,學校始終秉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從藝術教育的特色探索,到’七彩教育’的全面綻放,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踏實,結出累累碩果。 ”
今年,高安路第一小學全體師生開啟了一系列校史學習活動。學校建立了校史長廊,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學校的發展歷程。年輕教師走訪老校長、學生採訪身邊的校友。學校開辦了一系列文創活動,讓孩子們通過創意和製作演繹“高安一小的故事”。學校還推出“5+”計劃,歡迎已完成初中學業、對相關領域有濃厚興趣的畢業生回母校,與學弟學妹們共同探索學問,攜手成長。

“老少潮童”話高一訪談環節。
“小學正是對世間萬物萌生興趣、主動探索的年齡,最好的教育並不是用無限多的課程填滿孩子的時間。”高安路第一小學原校長滕平說,要給孩子留白,沒有填滿的部分,要孩子自己去發掘和充實。老校長吳文珍提及,學校從1991年開始倡導舉辦藝術節,讓學生自主參與在長卷上做書畫。此次展示的兩幅長卷,是學校堅持35年的成果。

姚明和學生互動。
2020年,高安路第一小學華展校區的落成,標誌著學校“一校三區”辦學格局升級,讓優質教育惠及更多家庭。多年來,學校每學年開展學生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和科技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履行“讓不一樣的孩子,有不一樣的精彩”的承諾。學校在已成立的布穀鳥合唱團、小姚明籃球隊、向日葵書畫團、金孔雀舞蹈團等基礎上,還開設了無人機、融媒體、高爾夫、空間暢想家、快樂小農夫、創意工坊等社團,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高安路第一小學“智能傳感創新學習空間”揭牌。
當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為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以澤、中國工程院院士汪華林等多位專家共同為學校“智能傳感創新學習空間”揭牌。學校將從頂層設計入手,系統規劃課程體系,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高年級學生積極參與創造實踐。
原標題:《飛了20小時回母校,姚明見到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感謝學校幫我做“加法”》
欄目主編:徐瑞哲圖片來源:主辦方
视频采制:许沁 崔蓝茜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許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