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重啟買賣,放水信號來了!

昨天,央行行長潘功勝親自宣布,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

時隔9個月,央行重啟在公開市場國債買賣的操作。是新的“放水”信號,錢又要變毛了嗎?

其實,具體影響還是要看央媽後續具體的操作。

畢竟從去年8月底宣布央媽能在公開市場買賣國債到今年1月份這5個月的時間,其實央媽就操作了1萬億的量,這個量級並沒有大家一開始想像的那麼兇猛。

說一下年初的時候,為什麼突然暫停了這個操作。

因為當時“市場避險情緒”與“降準降息預期”雙雙高漲。這意味著投資者普遍尋求安全,並認為未來利率會走低。

加上去年底的一項關於存款利率自律倡議,讓機構存放在銀行的錢收益吸引力下降。

這兩者結合,促使大量資金從銀行體系湧入了債券市場尋求避險與更高收益。資金的集中湧入必然推高債券價格,但同時也把國債收益率的價格急速拉低,當時,市場核心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被壓至1.6%的歷史低點。

那這個時候,如果央行再進行國債購買操作,相當於在市場需求本已旺盛的情況下,又增加了一個“超級買家”,可能過度壓低收益率,扭曲市場定價,會留下隱患。所以就暫停了買賣了。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過去幾個月因為,股市一路衝高,債券的蹺蹺板效應導致債市有一輪很明顯的回調,債券價格下跌,就把收益拉高。 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64%逐步上行,如今已經到1.84%的位置了。

自2022年4月起,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明確要求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

國債收益率並不是一個簡單數字,意味著市場一個無風險利率的水平,可以說金融市場基準,也是銀行存款利率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就說銀行存款利率,過去5個月LPR一直沒有變動,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路向上走。這與銀行存款利率想往下調的初衷是相悖的。

現在銀行淨息差在收窄,存款利率不下調,銀行資金成本過高,就會影響利潤不斷收窄,這時候,銀行存款還得下調。

但是現在因為股市的影響,導致去年那一波因為避險情緒盲目衝進債市的資金,逐步撤離到股市,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收益率上調,很可能影響銀行往下調利率的進度。

央媽就必須在這個時候,手動地調低國債收益率。這也給銀行存款利率向下調創造了空間。

前面也提到,今年以來LPR只降低了一次,其實市場都在等利率下調進一步喘一口氣。

短期來看,現在國家通過重啟國債買賣的操作,將市場利率企穩,至少恢復到原本的穩步下行的節奏。給銀行創造了利率下行的空間,這對買房的人或者貸款做生意的人,都有一個下調的空間。這樣一來,不用每次都用LPR這個工具,讓利率都下調,使得銀行的收入承壓。

更重要的是,央行重啟購債釋放了明確的貨幣寬鬆信號,儘管國債買賣本身不直接決定LPR,但它為後續降準、降息打開了窗口,

今年,還有兩次LPR下調的機會,現在普遍預測接下來應該還會降10個基點。

一旦下調,也可以減輕一下大家購房壓力。

而如果接下來下調LPR,也就意味著,常規房貸利率就要跌破3,來到2字頭了。根據冰山指數統計的數據,現在全國租售比已經到了這個利率水平或許能給低迷的市場帶來一點刺激。

另一個點,央媽恢復國債買賣的操作。這個時候,也相當於給市場放水。市場普遍預測,這次恢復買賣之後,央媽應該以買為主。因為,去年央行買了近1萬億國債,今年基本8000億都陸續到期了。

能賣的空間不多,應該以買為主,而買的話相當於央媽給市場撒錢,回收國債,來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再說說對債市的影響,很多人的錢都放在了理財產品或者債券基金,而這些很多底層產品的都是債券。

對債市來說,央行重啟買賣國債,其意義遠超簡單的“放水”,更是一劑扭轉市場信心的“強心針”。

現在市場低迷,央行很可能化身“最終買家”入場托底,給足市場信心。這種“跌多了就有托底”的預期,可以遏制了恐慌性拋售,重新凝聚了市場的做多信心。昨天發布會一處,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應聲下跌(價格上漲),這幾個月,在債市裡面,虧錢的朋友有機會翻紅了。

總的來說,央媽恢復買賣國債的操作,為降息創造空間,以及給市場流動性上影響比較大,特別是以此開了頭,市場都在猜測年底前可能還會降準降息的動作。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