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危橋半幅拆除
卻拆出了周邊百姓的出行“難”
最近,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三合學校的學生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平時只需要走幾分鐘就能到學校,現在卻要走四十多分鐘,原因就是從家到學校之間的一座橋塌了。
貴州大灣鎮的三合橋,河水沖垮了老橋,而新橋仍在停工狀態中沉默,孩子們的求學路因此而拉長。原本幾分鐘能過橋去上學,現在卻要繞道四十分鐘;村民扛著農具往返田間,腳下的路也遠了,心裡的愁也重了。
![]()
河水沖垮了老橋
11月6日,《百姓關注》記者來到了大灣鎮三合學校附近,校門外就是鍾山區的運煤大道,緊挨著的就是流經大灣鎮的三岔河。而此時,三岔河上卻只剩下了一半的橋體。
![]()
三岔河上如今只剩下了一半的橋體
記者:這座橋是什麼時候垮的?
當地村民:垮了好久了,有三個月了,漲洪水把橋的地基沖垮了。
記者:為什麼一直沒有修呢?
當地村民:不曉得,政府一直沒有回話。
村民告訴記者,這座橋大概是在九月份的時候垮的,這給他們帶來了很多不便。
![]()
![]()
漲洪水把橋的地基沖垮了,大家只能繞路
當地村民:所有人的地全部在河對面,那邊的娃娃讀書要過河,也過來不了,有三個學校的學生要過河。
記者:如果不走這裡,走其他橋要繞多久?
當地村民:繞得很,這裡下去有三公里,最少要走四、五十分鐘。
村民們說,由於大家過河都不方便,他們全體村民就準備集資搭建一座便橋,可錢都籌集好了,這事兒卻被擱置了。
![]()
村民們集資準備搭建一座便橋
當地村民:老百姓集資準備搭浮橋,政府的來說不讓搭。
記者:河對面有多少學生是在這邊的學校讀書?
三合學校老師:有一百多名學生。
記者:那麼橋斷的這段時間,學校是如何組織學生來學校的?
三合學校老師:一開始我們動員了社會愛心人士,他們用車輛來接送。但是接送一段時間我們發現這個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於是國慶之後就沒有讓這些愛心人士再送了,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行車安全,到時候出安全事故沒有人來負責。
學校的老師告訴記者,三合學校有三百多名學生,其中有一半學生的家都在三岔河對岸。每天這一百多個學生都需要繞行四五十分才能到學校,而且繞行的這條路又是運煤大道,路上的大貨車特別多,給學生的出行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
![]()
如今每天一百多個學生都需要繞行四五十分才能到學校
![]()
繞行的路上有很多大貨車
當地村民:我們和政府反映過這個情況,村民也和政府溝通過。村民自發集資來搭便橋,搭便橋在我們看來也不安全。
![]()
圖為經過的大貨車
記者:政府這邊有沒有回話多久修呢?
三合學校老師:政府說會給我們回复,但是具體的結果還沒下來,估計他們還在協商還在統籌,這個問題我相信政府肯定會解決的,只是時間問題。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了鐘山區大灣鎮人民政府並找到了相關負責人。
![]()
圖為鍾山區大灣鎮人民政府
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副鎮長馮陽:今年9月22日,在發現承重橋墩出現明顯位移和沈降,導致橋體下沉傾斜的險情后,我們立即對橋上進行了封閉措施。經專家現場勘測,該橋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 建議拆除。為保障通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們組織對該橋進行緊急拆除。
馮陽說,三岔河是省管河流,如果在河面上建橋需要到省里相關部門報備審批後才能進行。目前,他們是將出現問題的一半橋體拆除,並將相關材料進行上報,等待上級部門的審批後,再看怎麼來修復。而群眾搭建便橋既不安全也沒有得到任何部門的審批,所以他們阻止了這樣的舉動。
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副鎮長馮陽:在此期間,我們多次召開群眾現場會,並通過微信群等方式開展解釋工作,通報進展情況。及時安排鎮村及交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學生上放學的重點時段,開展巡邏勸導,維護交通秩序,保障學生及群眾出行安全。
![]()
馮陽稱他們也正在等待上級部門的審批
馮陽告訴記者,為盡快解決學生和群眾的出行方便,他們正在編制臨時通行橋的通行方案。
![]()
馮陽稱預計本月將啟動臨時橋啟動工作
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副鎮長馮陽:預計於11月中旬完成方案編制後,立即啟動臨時橋啟動工作。
拆除危橋是為了保障安全,但民生需求同樣不容忽視。如何快速拿出替代方案,讓群眾不再為“過橋”發愁,考驗著政府治理的溫度和效率。
來源:《百姓關注》記者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