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POS機的北大學霸,要IPO

賣POS機的北大學霸,要IPO -

港股IPO江湖從未如此熱鬧。

作者 | 筆鋒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港股IPO江湖從未如此熱鬧。

最近,智駕“雙雄”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同日敲鐘;賽力斯攜問界之勢轉戰H股,創下中國車企首次公開募股規模之最;忙碌的生物醫藥賽道更顯瘋狂,6天8家葯企扎堆遞表。

就在這種“風口+資本+賽道”的疊加周期里,一位神秘且低調的北大“創業教父”悄然入局——孫陶然,帶着他的“拉卡拉”向港交所遞交H股發行與上市申請,中信建投(國際)擔任保薦人,安永出任審計機構,正式開啟衝刺“A+H”上市之路。

提到拉卡拉,就繞不開創始人孫陶然。

在中國商界,能連續25年創業,且次次成功的人屈指可數,孫陶然無疑是其中的傳奇人物

從北大師從厲以寧的學霸,到橫跨媒體、公關、電子消費、支付四大賽道的連續創業者,再到著有《創業36條軍規》暢銷100多萬冊的“創業導師”,他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贏家思維”。

孫陶然的創業基因,早在學生時代就已顯現。他出生於東北吉林,從小就是“孩子王”,班裡的“調皮派”也都願意跟隨。這種號令與凝聚力,成為他後來創業版圖的隱性資本。1987年,他以省文科第四名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師從厲以寧教授,北大四年,他在宏觀視野與自我野心之間奠定基調。他一離開校園,就打破分配束縛,立刻將視野投向商界、媒體界、金融界,尋找創業自由。

上世紀90年代,他從廣告行業起家,短短三年就從副經理晉陞為總經理,隨後聯手同學創辦藍色光標,拿下聯想等大客戶,如今藍色光標已成為國內公關行業的標杆企業。中途跨界推出“商務通”,憑藉精準營銷讓這款電子產品在1999-2001年間市場佔有率突破70%,創造了電子產品銷售奇蹟。2001年,他創立乾坤時尚科技,推出掌上教育電子詞典,雖後遭遇好記星競爭,核心團隊仍隨他繼續創業。

更難得的是,他以天使投資人身份押注的永業集團,2009 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讓資本看到了他跨界判斷的準確性。2005年,孫陶然積累經驗後,帶着聯想、雷軍的投資,正式創辦拉卡拉,一頭扎進當時還處於藍海的第三方支付領域,標誌着他正式踏入“支付時代”。

彼時,互聯網支付還未爆發,掃碼支付、微信收款遠未鋪開,中小商戶的刷卡痛點尚存。他精準捕捉到“還信用卡”這一剛需,以便利店為戰場,將自助終端鋪到全國各大城市,成為無數人接觸第三方支付的“第一扇窗口”。

2011年,拿到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後,拉卡拉推出考拉刷卡器、POS機及公共繳費服務,形成線下支付閉環,截至2014年,拉卡拉擁有近1億個人用戶和超過300萬企業用戶,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線下電子支付公司,並連續兩年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位列第二,建立了銀聯之外最穩的收單網絡。

2019年年,拉卡拉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募資13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支付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一度逼近200億元,拉卡拉營收超百億,市場給予高成長溢價。彼時的拉卡拉,手握央行首批支付牌照,線下銷售點機覆蓋超千萬商戶身後是聯想控股等資本巨頭的身影,妥妥的行業標杆姿態。

孫陶然被冠以“創業教父”的稱號,不僅因為連續六次成功創業,更因為他在每個周期都踩中了行業拐點。從廣告、公關到通訊,再到支付,每一次都是對時代的精確預判。當互聯網金融還停留在概念層面時,拉卡拉已經跑通現金流和盈利模型,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外界稱他是中國支付版圖上,唯一能與支付寶、微信並列的“第三極”。

那一刻,他的故事被寫進了時代。

高光時刻,並未持續太久。

上市後,拉卡拉麵臨的挑戰反而更為艱巨,整個支付行業紅利見頂,監管趨嚴,巨頭加碼

在個人支付市場,央行開始整頓支付牌照行業集中度,加速向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巨頭傾斜。拉卡拉賴以立足的線下銷售點網絡優勢,被互聯網支付生態迅速稀釋,通道利潤下降、交易成本上升。

其重心轉向的B端收單業務,雖然早期通過銷售點機具鋪設獲得了可觀交易量,但也面臨著銀聯商務等老牌對手,以及美團、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向產業互聯網滲透帶來的擠壓,行業“天花板”隱約可見,昔日的“收單帝國”開始顯露疲態。

過去,拉卡拉靠線下通道和技術壁壘取勝,如今支付本身已變成基礎設施,利潤被擠壓,流量被巨頭壟斷。面對生死考驗,拉卡拉啟動了艱難的轉型,拉卡拉曾試圖通過金融科技延伸業務尋找新增長點,包括中小商戶貸款、供應鏈金融和跨境支付,但受限於金融監管趨嚴,這些業務難以形成持續放量。新的增長引擎,始終未能再現早年的爆發力。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拉卡拉的商業模式,依然重資產且依賴線下網點,這在移動支付時代顯得笨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通過線上場景滲透與流量生態閉環,幾乎壟斷了C端支付入口,而拉卡拉雖然試圖轉向B端數字化服務,但商戶服務賽道同樣競爭激烈,美團、京東科技、快錢等平台早已佔據高地。

面對平台化競爭,拉卡拉的獨立存在感被不斷削弱。為突破困局,孫陶然開始嘗試以“支付+科技服務”重塑品牌,試圖打造新的增長曲線。公司一度被市場寄予厚望,希望能複製美國支付巨頭Square從支付切入商戶增值服務的成功路徑。拉卡拉也的確在金融科技、電商科技、信息科技等領域積極布局

但轉型從來不是輕裝上陣的坦途,而是需要真金白銀投入的攻堅戰。

無論是SaaS業務的生態整合、AI技術的研發迭代,還是跨境支付網絡的全球布局,每一項舉措都離不開海量資金的支撐。因此,在內地業務增長承壓、轉型面臨挑戰的背景下,赴港上市,加速牌照布局,擴張海外市場,成為了其試圖破局的關鍵一步。

從2005年成立至今,拉卡拉經歷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黃金時代、移動支付的衝擊轉型,如今又站在“A+H”上市的十字路口。

“創業教父”光環背後,也潛藏多重資本壓力與戰略被動

規模雖大,但盈利卻並未穩健上升。

公開數據顯示,拉卡拉近幾年歸母凈利潤波動明顯。2022年至2024 年,其凈利潤分別為-14.38億元、4.58億元、3.51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拉卡拉營收40.68億元,同比下降7.32%,凈利潤3.39億元,跌幅高達33.9%更糟的是,其現金流凈額同比暴跌63%,僅餘2.9億元。

資本市場的信號更直接。創始人孫陶然的親弟弟、原第三大股東孫浩然實施了“清倉式離場”,合計減持超1927年萬股,並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此舉累計套現金額4.93 億元。與此同時,作為單一最大股東的聯想控股,也三年間連續減持,其持股比例從從28%降至23.5%。創始人家族,與早期投資人的同步離場,無疑為拉卡拉的港股上市前景,蒙上了濃厚的陰影。

更讓外界擔憂的是,拉卡拉在黑貓投訴平台的投訴量已超10萬條,涉及亂扣費、虛假宣傳、售後失聯等問題。另據報道,拉卡拉及其多家分公司在過去一年裡屢次因違規遭到監管處罰。要知道,在支付這樣一個高度依賴信譽與合規的行業里,這些幾乎是致命的。

賣POS機的北大學霸,要IPO -

目前,其主業仍是線下收單,收入佔比高達89%,而整個線下支付市場早已飽和。銷售點機鋪到盡頭,交易量見頂,每一分錢增長,都要靠蠶食別人的份額。它試圖轉向跨境支付,但這部分業務在總盤子中僅佔2%,短期內難以構成支撐。

更致命的是盈利結構失衡,拉卡拉的利潤高度依賴存量客戶和手續費抽成。監管層面對支付牌照、清算通道、聯合貸模式的高壓,使其擴張通道不斷收窄。合規成本飆升、毛利率下滑、創新投入不足,整個商業模式進入疲態。

從A股的“支付第一股”到謀求香港上市,拉卡拉的這一戰略轉身背後,港交所無疑將為拉卡拉提供一個國際化的資本平台,幫助其拓展海外業務。但問題在於,拉卡拉在國內市場尚面臨如此多的挑戰,海外擴張能否順利推進,仍存在諸多變數。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