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已進入秋冬季候鳥遷徙高峰期

中新網天津11月19日電 (記者 王君妍)記者19日從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根據監測,天津市已進入秋冬季候鳥遷徙高峰期,各保護區均迎來大量遷徙過境候鳥,整個秋冬候鳥遷徙季遷徙候鳥預計超過百萬隻。

天津已進入秋冬季候鳥遷徙高峰期 -

11月19日,在天津七裏海國家濕地保護區內,成群候鳥在此停歇補給。如今,這片候鳥驛站迎來了科技守護者——天津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其核心的“鳥臉識別”功能,正以AI之力為濕地保護注入智慧動能。記者 佟郁 攝

據介紹,各濕地保護區候鳥遷徙各有特點,其中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單日觀測數量最大值約為31萬餘只,其中雁鴨類7萬餘只,骨頂雞6萬餘只;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單日觀測到東方白鸛最大值約2300餘只、白琵鷺3200餘只、花臉鴨5萬餘只;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單日觀測到海鸕鶿2000餘只、銀鷗5000餘只等;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單日觀測到鷺類2200餘只、雁鴨類1萬餘只。

為保障候鳥遷徙安全,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通過“人防+技防”保護巡護機制優勢,嚴密開展野生動物巡護、監測等工作;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認真貫徹實施《靜海區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工作方案》,開展專項巡查行動;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按照《天津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巡護制度》,嚴格組織開展濕地日常巡護工作,為遷徙候鳥營造生態良好和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

由天津規劃資源局牽頭,聯合17個市級部門印發了《天津市保護鳥類活動和打擊非法捕獵販賣鳥類專項行動聯合工作方案》,方案共涉及案件查處、巡查巡護、宣傳教育等5大類14項具體任務,同時明確了各部門工作任務,將護鳥成效納入各區平安天津建設工作內容。聯合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協調公安、市場監管、交通等11個部門,印發《天津市野生動物保護聯合執法工作協調機制》,從分工協作,明確案件移交標準、信息共享流程及聯合執法啟動條件,形成保護合力,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完)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