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效應/代工廠拚美國大投資 AI伺服器七雄已陸續前往德州考察

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18日透露,台灣七大AI伺服器代工廠近期陸續赴美國德州考察,5月10日前可望有廠商宣布加碼投資美國的計畫。聯合報系資料照

因應政府關稅戰,台灣代工廠將啟動製造大投資。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昨(18)日透露,台灣七大AI伺服器代工廠近期陸續赴美國德州考察,5月10日前可望有廠商宣布加碼投資美國的計畫。

台灣七大AI伺服器代工廠包括鴻海(2317)、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仁寶、和碩。業界估,在德州光是取得土地與廠房成本,至少20億美元,若新蓋伺服器組裝廠加上投入自動化設備,初估一座新廠需投資約30億美元至50億美元,七大代工廠若都有美國新布局,這波美國投資金額將高達數千億元。

李詩欽昨日出席工商協進會工商講座,以「電電公會對川普2.0的因應策略」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台灣資通訊產業在美國的投資,遠低於在美國市場的市佔率,2025年一定要達到很高的投資額,讓川普政府重新定位台灣與美國合作的雄心與積極度。

李詩欽說,過去考量成本,供應鏈逐漸轉移至墨西哥,但最近考慮回歸德州,電電公會2月10日到德州參訪,與德州州長艾伯特會面,也有大型企業一同前往,討論AI伺服器產能移轉問題,德州政府也釋出很大的善意。

李詩欽指出,台灣ODM廠在美墨生產僅佔不到15%,許多廠商在德州都有廠,只是規模不夠大,無法因應未來AI大幅成長的需求。川普政策剛好是一個機遇,讓台廠加速轉移生產基地。

業界分析,川普發起的「星門計畫」(Stargate)首座AI資料中心已在德州動工,德州政府也計畫打造軟體及低軌衛星產業重鎮,市場更傳出德州有意打造「德州版竹科」。

對前往德州考察,鴻海、和碩昨日皆不評論。目前鴻海集團是在美國布局最廣的台灣代工廠,在美國深耕近40年,設有50個廠區,僱用近5,000名員工。

廣達回應,在加州與田納西州都有產能,未來因應需求在兩座廠區擴產。緯創去年數度擴大投資美國,並取得德州土地與廠房。緯穎表示,因應關稅議題,不排除各種產能調配、生產據點多元化的選項。英業達總經理蔡枝安先前表示已看過幾個美國設廠地點,可能落腳德州。仁寶也考慮在北美設置生產基地,德州是首選。


標題:關稅戰效應/代工廠拚美國大投資 AI伺服器七雄已陸續前往德州考察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