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看鄉村丨全域旅遊,小烏石塘的共富之鑰


隨著朱家尖旅遊總體佈局優化,一個昔日被人遺忘的空心村走出了民宿業發展的“不尋常之路”

全域旅遊,小烏石塘的共富之鑰


小烏石塘。攝影 記者 張磊

朱家尖,一片旅遊經濟發展沃土。

這裡,靠近國家5A景區普陀山,兩地管理體制上的一體化,讓全域旅遊版圖成倍擴大,並以一種燎原之勢向外綿延。

借全域旅遊東風,這幾年,相對偏僻的小烏石塘逐漸走入人們視野,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近日,舟山日報記者來到朱家尖小烏石塘,進村落、看今朝、話未來,探尋小烏石塘的“前世今生”,看全域旅遊這把“鑰匙”如何開啟他們的共同富裕大門。

小烏石塘,伴隨全域旅遊改變,敞開大門迎客

從朱家尖南沙景區開車前往東沙,路過民宿電商樣板村——東荷嘉苑,駛過一段蜿蜒的沿海美麗公路,便來到了小烏石塘。

走進村落,一幢幢白牆黑瓦的精品民宿映入眼簾;村道兩邊,許多原有民居已被推倒重建。朱家尖南沙村小烏石塘工作人員吳珊穎告訴記者,目前,當地民宿已開了30多家,還有20多戶民居正在重建,估計也將做民宿生意。

在吳珊穎的指引下,我們路過了一個廢棄船塢,再往裡走又是一番光景:原來的晒網場成了臨時停車場,沿街特色民宿林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民宿面朝大海。由此,小烏石塘大致輪廓已然清晰。

延伸閱讀  趵突歡騰,遊客圍觀

三面環山,東邊有一條天然鵝卵石堆成的海灘,長約350米,寬約50米,有別於樟州灣的烏石塘,故名小烏石塘。

據《朱家尖志》記載,在計劃經濟時代,小烏石塘有一個響亮的口號,“男子三年不分紅,老婆養老公。”

當地人解讀,當時,下海捕魚的男人三年裡一分錢不得,全部交給集體,用來掙隊裡的機帆船,而女人們毫無怨言,甘心在後方婦女隊勞動養家。20世紀90年代初,小烏石塘有5對機帆船,還有發電廠、機械廠、船廠等企業。

衝在漁業發展的第一線,卻因漁業資源衰退,小烏石塘漁民率先面臨轉產轉業。趁著旅遊業發展的契機,2013年,小烏石塘明確了前行方向:打造傳統漁業村落,做精做強傳統漁業,積極開發傳統漁業特色遊。

說說容易做起來難。一個戶籍人口500多人、但常住人口只有170多人且大多是老年人的村子要做旅遊,談何容易,而且最關鍵的是,村落相對閉塞,交通非常不便。

“這裡之前很偏僻,連計程車司機都不敢開車進來。”小烏石塘村民邵一恆說,以前去一趟大洞嶴很麻煩,要推著自行車翻越泥濘的盤山路,這條盤山路也是他上學時的必經之路。

發展旅遊,暢通道路首當其衝。當我市開啟全域旅遊、打造全域景區後,基礎設施建設強勢推進,小烏石塘的向外通道也逐漸“提檔升級”,這為小烏石塘敞開了共富之門。

錯位發展,打造精品民宿致富,強化整村規劃

今年5月,邵一恆投資200多萬元的“香樟樹精品海景民宿”正式營業。

“做夢也沒想不到,會回鄉開民宿,之前我在外地當大廚,每月工資6000元左右。”邵一恆說。

獨棟民宿、白牆黑瓦、獨門獨院、光鮮靚麗。走進“香樟樹精品海景民宿”,每個房間各具特色,親子房、星空房等,很適合現代年輕人的口味與度假需求。“今年7月旅遊旺季,9個房間的預訂率很不錯。”

從2017年開始,小烏石塘民宿逐步興起。為了不與周邊同質化競爭,當地引導村民錯位發展,集中打造精品民宿。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9年民宿》指出,現在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高了,人們也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農家樂、農莊和旅遊景區提供服務,轉而投向精緻高品位的民宿休閒旅遊。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周邊環境等資源,將天然的山水、傳統的街區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加關注消費者情感共鳴和滿意度的提升,以期更符合人們心中對生活品質的渴望,是經營者的目標。

延伸閱讀  青島百年曆史城區尋求保護更新“合夥人”

我市對精品民宿的定義也十分明確:打造具有主人文化,有設計、有溫度,能活化鄉村、延續當地文化、拓展融合業態,為遊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

“我們這個漁村,最大的優勢在於,還未被完全開發,仍在做整村旅遊規劃。”吳珊穎告訴記者,小烏石塘大批精品民宿未來將會不斷上馬,肯定要有旅遊亮點,更要會“講故事”,這樣才會持久紅火。

像小烏石塘這種老漁村,其實最不缺故事。邵一恆家門口的香樟樹,就見證了一家人的歲月,一個時代變遷。

“我記得這棵樹是我兒子種下的,孩子們常在樹下盪鞦韆。”邵一恆的母親湯友娟告訴記者,小烏石塘作為漁村,以前還算是富裕的,後生都能從外村娶到漂亮媳婦,她家在1980年還蓋了樓房。

望著那棵香樟樹,邵一恆說:“對未來的發展,希望政府做好整村規劃,結合村莊文化,真正打造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精品民宿村。”

如今在小烏石塘,直播營銷正在民宿主中興起,他們將手工製作、漁村休閒、茶藝等體驗類活動通過直播“種草”,吸引遊客入住,實現從單一住宿到“民宿+”轉變。

專案為王,引入經濟發展“活水”,做大旅遊蛋糕

望著家門口的美麗港灣,吳珊穎眼前總會浮現這樣的場景:

赤腳走在海灘的烏石上,坐到廢棄的小船邊,聽著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與三五好友一起享受歲月靜好……

“港灣很漂亮,廢棄的船塢與碼頭可以出租,可以引進有資質的公司開展水上運動。”如何讓這片禁止游泳的海域成為村民增收的又一來源,吳珊穎有很多想法。

按相關規劃,小烏石塘將發展成為精品民宿聚落,形成“一島一特、一村一品、一居一韻”主題鮮明的精品民宿產品。

朱家尖街道辦事處主任賀磊告訴記者,隨著全域旅遊與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街道正在對朱家尖東部沿海原生態漁村進行高起點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和品質建設,推進精品民宿產業與海島優勢產業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階梯式舟山精品民宿產業體系。街道委託中國美術學院對小烏石塘進行村莊整體規劃,目前已完成初稿設計。

在賀磊看來,一個旅遊地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好專案必須放在首位。因為好專案是一渠“活水”,不僅能帶來好業態,而且還能吸引大量人流,做大旅遊經濟蛋糕。

延伸閱讀  家鄉處處好風光

這些年,朱家尖全力壯大區域經濟,在主動承接普陀山輻射效應、整合景區資源優勢的同時,大力招商引資,目前,長喬海洋世界科技館專案、保利文旅綜合體專案、普陀覽海聖境等相繼落戶,正穩步推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鬧中取靜的小烏石塘,久居的老人們最近發現,那些遠離故土的孩子們紛紛歸來,來打招呼的熟人們漸漸多了,過去熱鬧的漁村,似乎又“回來”了。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