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8日專電)德國春季蘆筍季登場,白蘆筍因勞力短缺與氣候變遷價格飆升,每公斤突破20歐元,被稱為「白色黃金」的國民蔬菜正逐漸失去優勢。相較之下,平價又易料理的綠蘆筍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
每年4月中旬開始是德國蘆筍生產季節,向來有「白色黃金」(Weißes Gold)之稱的白蘆筍受歡迎,不僅各國料理餐廳都會推出白蘆筍菜單吸引消費者,各地白蘆筍產區也會開放休閒農場觀光,是春季德國近郊家庭旅遊的熱門去處。
不過受勞動力短缺與氣候變遷影響,白色黃金的光芒逐漸黯淡。近年白蘆筍價格節節攀升,2025年德國蘆筍開季價格每公斤超過20歐元(約新台幣700元),讓不少家庭望之卻步。
德國農業協會(Deutscher Bauernverband)近期發佈數據,白蘆筍的德國產量從2018年的13.3萬噸下降至2024年的10.8萬噸,創下近十年來新低,產業界預估,全國四分之一的蘆筍農場可能面臨關閉。
蘆筍價格飆升的背後,是逐步上升的勞工成本。由於白蘆筍必須手工採收與包裝,一個農戶最多每年需僱用150位季節工,主要來自羅馬尼亞、烏克蘭與波蘭。
德國5月將上任的新政府擬將最低工資自13調升至15歐元(約新台幣550元),白蘆筍農戶貝克(Stephan Bäcker)受每日新聞(Tagesschau)採訪時坦言,明年每公斤成本可能再增加,不得不轉嫁給消費者。
除了勞動問題,氣候也成為左右蘆筍命運的重要變因。以白蘆筍種植大邦布蘭登堡(Brandenburg)為例,今年3月降雨量僅為平均值的四成,且分布不均,導致部分農地面臨中度至重度乾旱。
由於蘆筍根系深入地底兩公尺,目前農民尚能從深層土壤汲取水分,短期內白蘆筍仍可維持品質。但長遠而言,氣候不穩定使農業風險加劇,也加快農民轉作或縮減面積的決策。
在成本與風險都逐步攀升的情況下,綠蘆筍正悄悄逆勢崛起,因價格親民、可快速料理,越來越受到德國消費者青睞。

雖然綠白蘆筍實為同一植物,僅因種植方式不同而呈現不同色澤與口感,但白蘆筍需埋土遮光、工法複雜,需付出較多勞力成本;綠蘆筍的種植則需充沛陽光,在勞動成本上升、氣候變遷綠蘆筍生長更良好的情況下,綠白蘆筍的價差日益擴大。
德國全國蘆筍與莓果協會預估,2025年德國蘆筍產區將擴大綠蘆筍種植面積。輕奢形象的白蘆筍也讓平價綠蘆筍,逐漸成為德國家庭的日常選擇,不再只是蔬果攤上的配角。(編輯:陳承功)1120418
標題:勞力與氣候變遷衝擊 德綠蘆筍人氣超車白蘆筍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