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來說,散戶對於出脫持股的時機,比買進股票更容易感到困擾。買股票沒什麼大問題,但若是無法套利(買進的股票上漲,有獲利時賣出)或順利停損(買進的股票下跌,賣出後虧損),就會令人感到焦慮。
當手中持股在多頭行情增值,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在漲這麼多的時候賣出太可惜了,別開玩笑」。在多頭行情的吹捧下,一般人真的很難賣股票。不僅如此,認為「股價還會再漲」的預期心理,會讓人再一頭栽進過熱的牛市,買進更多股票。
股價確實會再上漲,但多頭行情不會永久持續下去,總有一天會到頂。接著進入空頭行情,感到驚慌的投資人開始急著賣股,促使股價一路下跌。到了這個階段,當初在多頭行情不考慮賣股的人紛紛感到後悔,不禁感嘆「早知道當初上漲時應該賣出,獲利了結」。
套利或停損不如預期的原因很簡單,當投資人追逐行情,想賣在最高點時,就會出現這個結果。投資是買低賣高的行為,只要買的價格夠低,隨時都能賣出。遺憾的是,受到「想賺更多」的欲望驅使,人們開始追逐行情,想賣在更高價,卻錯過套利時機,結果「住進套房」。簡單地說,就是股價跌得比買進價格還低,想賣也賣不掉。
但長期投資不會陷入這種狀態。因為在股市暴跌和景氣谷底時便宜買進的股票,隨著景氣的大波段進入上升趨勢,在此之後的「任何時機」賣出,都能獲利。
此外,長期投資者不會追逐行情,也無須找出股價最高點,更不是以「賺錢」為投資目的。因此,長期投資者絕對不會遇到錯過賣點,導致想賣也賣不掉的窘境。
既然如此,何時是長期投資的賣點?長期投資者搭上景氣大波段的順風車,股價一路上漲,只要覺得價格不錯,就能立刻獲利了結。最好的賣點是度過景氣復甦期,市場開始感到過熱的時候;或者在多頭行情中,買氣開始沸騰的時候。
長期投資者不管景氣的統計數字或行情走勢,也不會預估買賣時機。我們是從對社會和大眾的觀察,感受到「現在差不多可以賣股」,最後做出賣股的決定。
當街頭人潮湧現、年輕人消費力強勁時,就要考慮「獲利了結」。雖然看起來像是依靠自己的直覺,其實若反向思考,就會發現這是相當合理的做法。
總而言之,當人們的消費欲望提高,例如街上人潮愈來愈多、年輕人很敢花錢,代表每個人的收入增加,可以想見將有更多金錢投入消費市場,促進經濟活絡。如此一來,就會推升景氣迅速上揚。
這類解讀經濟的行為對長期投資者來說,並非基於當前景氣和行情走勢,而是仰賴自己的直覺。誠如先前所說,股價會比景氣走勢早半年到一年反應,若等到上升趨勢的頂部才賣出就會太晚。在投資的世界裡,即使發揮直覺,也要參考自己感受到的資訊較為安心。無論是證券公司或分析師所作的報告,這些別人提供的資訊早已傳遍四周。
長期投資者比一般投資者更早賣股,獲利了結。很多時候景氣會再上揚,即使無法再賺更多,長期投資者也不在意。
若受到股價上漲影響而將原先賣出的股票買回,認為股價會再往上飆,就會打亂長期投資的節奏。換句話說,只要出現追逐行情的行為,長期投資者往往就會變成追逐行情型的投資者。
(本文出自《》作者:澤上篤人 譯者:遊韻馨)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標題:何時是長期投資的賣點?投信董座:街頭人潮湧現、年輕人消費力強勁時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