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去年6千多件 過動、遲緩兒佔2成

過動、自閉症兒童與青少年常有情緒行為障礙,如難以坐定寫作業,或較衝動,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等,若未及早診斷,父母常把症狀當成「不聽話」,打罵要求孩子遵守規則,久之演變成虐待行為。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統計,去年逾六千件家內受虐案件中,兒虐受害者屬過動、發展遲緩者高達二成;接受家外安置的中,則有三成為身心障礙、發展遲緩者。衛福部表示,這類孩子常有行為障礙,若被家長當成一般孩子,容易引發兒虐事件。

世衛組織估計,全球童盛行率約百分之六至八,但去年國內六歲以下發展遲緩兒童通報率僅百分之四點三,實際接受療育者僅百分之二點七;國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盛行率僅百分之十,但僅百分之二接受診斷,百分之一完成完整治療。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說,台灣在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治療上,仍有進步空間。

張秀鴛說,過動、的兒少常有情緒行為障礙,如難以坐定寫作業,或行為較衝動,易與他人起衝突等,若未及早診斷,父母常把症狀當成「不聽話」,若打罵要求孩子寫功課、遵守規則,孩子卻因專注力不足,難以遵守,久之演變成虐待行為,遭通報進入兒少保護服務系統。

另外,公權力要求家外安置特殊需求兒少,有些孩子卻因情緒行為困擾,被安置機構視為管教不易的「難治兒」,不斷被「退貨」,輾轉在不同機構接受服務。

社工訪視發現,受虐兒少未及早治療,疾病情況嚴重,亟需藉宣導,讓家長知道孩子需要醫療、心理社會資源協助,不是打罵就能改變。過動及自閉症兒少,幼年時被家長虐待,長大後轉為施暴家屬,陷入惡性循環。

張秀鴛表示,未成年「卑對尊」暴力事件加害者,近七成有身心狀況,過動佔百分之廿二點七,泛自閉症診斷佔百分之十七點八,情緒障礙及妥瑞氏症各佔百分之四點四,憂鬱症佔百分之三點一。

張秀鴛表示,特殊需求孩子若能盡早發現,經兒童發展篩檢、聯合評估中心評估後,進入社區療育服務單位接受療育,可讓孩子穩定成長,且相關服務均為免費,偏鄉地區也有親子館、衛生所等提供早療資源,由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駐點服務。


標題:兒虐去年6千多件 過動、遲緩兒佔2成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