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開大門,同時開放主動式ETF、多資產ETF兩大新形態業務,超過20家土洋投信業者摩拳擦掌,準備送件搶頭香,業者估計單是主動式ETF便有2,000億元規模。
金管會昨(30)日一公布開放ETF新業務,證交所、櫃買中心、投信投顧公會馬上動起來,全力配合政策推動,以法規預告一個月推估,預計交易細則等相關配套措施第4季公布,以便投信業者循規設計商品送審。據此,最快明年第1季就可以看到首檔主動式ETF、多重資產ETF。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資本市場必須有多元化商品,而主動式ETF在國際間已成氣候,新商品對台灣資本市場的效益樂觀其成。
有台灣ETF教父之稱的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看好新業務將使台灣ETF市場出現「雙軌轉型」效益,有助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雙軌轉型」是指產品多元化的轉型,在既有股票、債券、槓反、Smart beta等四大類ETF基礎下,多重資產型ETF好比綜合維他命,對手邊已有存股、存債的小資族將是資產配置新選項,對基金業者的主動多重資產團隊也是一種技術突破。另一方面,ETF不必追蹤特定指數,也使過去主動式與被動式產品間的零和競爭轉型為整合合作。
另一轉型是境外基金公司。台灣目前ETF市佔主要在本國公司,尤其是金控旗下投信公司,外商僅大華銀、野村兩家,但看好主動式ETF潛力,不少外商公司已經表態問鼎台灣主動式ETF,包括安聯、摩根、保德信等,市場也看好景順、貝萊德、聯博等將伺機而動。
當中,不乏歐美大型主動式ETF領導品牌,隨著進入台灣市場,將為台灣引進更多資金、人才、技術、產品,為台灣ETF提高競爭力、創造力、產品力,同時也將對券商通路、保管銀行產生外溢效果,有利於台灣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劉宗聖提醒有意跨足ETF業務的業者,除產品設計要合規外,亦應重視對ETF業務的基礎建設,包括投資人的教育與推廣,以及如何串聯銀行、券商等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建立。
延伸閱讀
標題:主動式ETF…投信都有興趣 規模預估2,000億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