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量化行業對A股生態的貢獻

批判的武器

2024年初的“雪球產品敲入風波”給整個量化行業帶來了一次十分嚴峻的挑战,市場上妖魔化量化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劉紀鵬教授的觀點,下面是他在一次2024年中一次採訪中的表態:

我們現在的量化基金大概佔市場的29%-30%,量化靠AI、機器操控,沒有長遠的战略利益考慮,基本上都是做短差,今天來講,量化這個先進手段在中國不公平。當是一個散戶市場的時候,我們爲了保護這個市場,最好把這些短期行爲的都杜絕。

我態度很堅決,就應該暫停量化交易,量化一秒鐘可以交易300次,它不是一個長期投資者,我們這個市場一定要培養長期投資者,量化基金就是靠快速地买賣頻繁的進出,每天交易量增加,同時整你的錢,你剩下毛8分的都給你撈走,怎么能讓他去做這個市場上29%-30%的主力呢?今天量化交易的金額和數量,和我們3000點的市場,和我們99%的散戶是不匹配的。

顯而易見,他是喫瓜群衆(ps:代表普通散戶,並不代表利益受損的遊資),在其中並沒有什么利益糾葛,他只是對A股有一幅理想主義愿景——希望參與A股的投資者都是長期投資者。這種理想主義就類似於“我們每個普通人都希望世界和平”一樣。

但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表武器的批判”,說教沒辦法讓投資者變成長期投資者,只有投資者切身撞到短线投機的“南牆透明,投資者才會被迫成爲長期投資者。

武器的批判

事實上,量化產品就是短线投機的“南牆”。

在沒有這堵南牆之前,個人或者機構可以憑借自己的信息優勢、資金規模優勢、策略系統優勢、席位優勢等優勢對普通散戶形成碾壓,攫取超額利潤。

但是,有了這堵南牆之後,這些優勢都灰飛煙滅了。這就好比,在飛機、大炮和坦克面前,獅子、羚羊和老鼠並無本質區別,都是碳基生物。也就是說,在量化龐大的算力面前,所有人都一樣,都是渣渣。

因此,當量化產品規模膨脹到一定規模之後,衆生反而平等了,以前高高在上的機構或者遊資,跟普通散戶變成一個生態位的存在了。

碳基和硅基是鴻溝般的差距。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現象:舊世界的捕獵者不甘心跟曾經的獵物淪爲同等地位的存在,依舊在孜孜不倦地短线交易,尋找所謂的阿爾法,結果是越折騰越慘。

那么,誰又是那些不甘墮落的高貴的“捕獵者”呢??各種短线、超短线資金,俗稱遊資。他們在過去3個月過得極其悲催,被量化一遍又一遍收割,於是,有人出來發“勸降書”自嘲。

量化資金給A股生態帶來了劇變,他告訴所有人,碳基生物跟硅基生物pk短线,那是找死,純粹的送人頭。於是,所有的碳基生物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做長线投資者,买入並長期持有。

也就是說,碳基生物的賽道變得十分單純,一、pk投入多少本金;二、pk投入多少時間。顯而易見,這是極其公平的分配方式。

現實就是這么吊詭,我們追逐那么多年“求而不得”的公平,竟然通過一個極其不公平的方式來實現——碳基硅基之間的天塹。這種反諷類似於核威懾對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盡管各國依舊存在大量的分歧,常規武器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實力差距,但是,熱战的烈度和範圍卻被壓制住了。

批判的武器的確無法替代武器的批判。

思想的重塑

於是,慢牛在一個十分出人意料的時間窗口誕生了:

有太多的投資者對當下的慢牛表示困惑,因爲舊的範式告訴他們——經濟基本面和股市存在某種正相關。

當下的內需狀況好嗎??並不好,6月全國的餐飲收入增速只有0.9%

那么,爲什么股市還能走出慢牛呢??這是因爲,當下的股市只考投資者兩道題,一、投入多少本金;二、持有多少時間。

現在的股市並不考那些腦筋急轉彎了,譬如,對基本面的理解、對政策面的理解、對情緒面的理解等等。在幼兒園階段練就了一身腦筋急轉彎武藝的人,會極其不適應這種簡單粗暴的考核方式——拼記憶力,拼算力。他們覺得自己被時代背叛了。

顯而易見,大多數投資者的思路還在“碳基生物菜雞互啄”的年代,才會持續去問那些掉進“基本面和政策博弈”坑裏的問題。然而,這是短线交易的考題啊,現在碳基生物只能pk長线投資。

因此,硅基生物的介入徹底地改變了整個思考體系,那些基於短线交易的考題被大批量地清除出考題庫了。所以,碳基生物以前常玩的那些腦筋急轉彎變成了一個個笑話。考試已經不考這些題了,你還關注這些題,有什么意義呢??

因此,你對所謂的基本面思考得越多,就會越困惑;你會天天大呼小叫看不懂這個市場。

忘掉過去的那些所謂的成功經驗,不要讓自己成爲新時代的悲劇。

舊生產工具的淘汰

隨着量化產品滲透率的提高,整個系統的生產方式發生劇烈變化,很多生產工具也會被淘汰下來,也就是說,獅子的尖牙和利爪不再享有高估值,其中,一個典型的現象是交易所席位的溢價在縮水:

如果沒有量化,那么,這些席位依舊是“生產資料”,是獵食者捕獵的生產工具。但是,有了量化之後,舊的格局變化了,獵食者也逐漸淪爲獵物,於是,這些生產工具所包含的經濟租會不斷地流失

更具容量的新生態

當大部分碳基生物被逼到“長期持有”這個逼仄的賽道之後,量化資金可能迎來真正的滅亡,這類似於噬菌體把培養基中的大腸杆菌全部殺死。因此,短线資金不會被真正地消滅,而是,跟長线資金和量化資金形成某種微妙的平衡。

如上圖所示,量化資金、短线資金和長线資金最終會形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關系,相互牽制,相互促進,誰都無法真正徹底地消滅誰,最終,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攜手並進,共同成長。

顯而易見,量化資金在這個有機結構中起到了重要的樞紐作用,一方面,它壓制了短线資金;另一方面,它也反過來受到長线資金的壓制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明白舊體制的症結在哪裏,如上圖所示,在舊體制下,只有短线資金對長线資金的壓制,長线資金拿短线資金一點辦法都沒有

於是,我們就有了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人人炒小炒爛,人人立志成爲頂級遊資,甚至於公募都被拐過來玩風格漂移。最後,整個A股的生態亂得一塌糊塗,早早地達到了規模上限

但是,量化資金的發展壯大改變了整個格局,改變了“做短线一定好於長线”的失衡格局,讓A股重新回到正常軌道,大幅度地提高了A股的規模上限(PS:在三角系統下,上海的複合材料突破3700點將非常容易,易於使我自我懷疑,迅速飆升生態系統之間的容量差異((()

我們一定要對正常有一定的辨識能力,不能把正常當成異常,更不能把異常當成正常。

ps:數據來自wind,圖片來自網絡


標題:關於量化行業對A股生態的貢獻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