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慶翔 TVBS「財經鈔能力」主持人兼財經記者政府近年力推老屋重建,但「都更孤島」的現象依然存在。建設公司董事長胡偉良指出,許多屋主對都更抱持錯誤迷思,反而錯失良機,甚至損害自身資產價值。他提醒,想當「釘子戶」博取更大利益的時代已過,現行法規允許建商合法排除不同意戶,他舉例,曾有屋主原可分回價值1.5億的房產,因貪心要求3億而被排除在都更案外,最終不僅錯失增值機會,原有的房產價值更慘跌至六、七千萬,且變得難以出售。
胡偉良進一步分析,許多傳統觀念已不適用於現今的都更市場。最常見的迷思莫過於「一坪換一坪,且不用出錢」。他澄清,這項條件有極高門檻,以台北市為例,除非房價達到每坪130萬以上,並符合防災都更等獎勵資格才可能實現,若想換取比原面積更大的坪數,屋主仍需支付差額。此外,認為「越晚簽約拿越多」或「貨比三家」能獲得更好條件,也是過時的心態。胡偉良解釋,現在是「僧少粥多」的時代,好的建商會提供「早鳥優惠」,且不願參與競標比價,屋主若姿態過高,反而會嚇跑一線建商。針對其他常見誤解,例如頂樓加蓋等違建,胡偉良強調,這在法律上無法換取任何坪數,最多僅能獲得部分建築成本的補償金。而對於「高容積率會影響生活品質」的擔憂,他認為,現今建築趨勢是高容積搭配低建蔽率,透過釋出更多綠化與公共空間,反而能提升居住品質。胡偉良建議,社區住戶應先成立改建委員會凝聚共識,了解自身條件後,主動邀請信譽良好的建商合作,建立夥伴關係,才是保障權益並成功推動都更的最佳途徑。他更顛覆傳統觀念,指出都更長遠來看能增加市場供給、減少額外購屋需求,是有效平抑房價的健康政策。所有資訊內容僅供參考用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標題:專家揭都更「潛規則」! 誤入6大陷阱小心房子變廢墟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