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一換三,特朗普喊話各退一步,出乎預料,中國對美的要價變了

這兩天,中美經貿磋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

當地時間10月25日,在吉隆坡默迪卡118大樓內,中美進行了長達五個半小時的唇槍舌戰,中方代表步入會場時展現出一如既往的沉穩與自信。談判出來的時候,滿面笑容神采飛揚。

中國代表團步入會場

反觀美方代表團,走地下車庫通道,根本不願意和外界打交道。華爾街某報直接在標題上感慨,中方對美的新策略是重拳出擊,少讓步。

美國財長貝森特

盧特尼克被疏遠與李成剛再次出現談判會場:中美硬實力的一個側面

談判前夕,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向外界表示,中美“有很大機會達成一項非常全面的協議”。他提議中美兩國“各讓一步”。他說:“他們必須做出讓步,而我們也會。現在我們要對他們徵收157%的關稅。他們希望降低,我們也希望他們做出某些讓步。”

但是特朗普的所謂各退一步,是完全不對等的一換三,他希望能夠暫停對華商品加徵更高的關稅,以換取中方恢復進口美國大豆、打擊芬太尼並放寬對稀土的出口限制。這樣的預期,與現實嚴重脫軌。

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還透露了一個細節:他將在亞洲之行中盡力勸說中方不要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這一表態又暴露出美方試圖同時多線施壓的意圖。

美國現在有實力像特朗普所說的那樣逼中國讓步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特朗普的關稅牌越打效果越差。根據彭博社10月22日報導,在中美貿易戰已開打半年的情況下,每天仍約有10億美元商品從中國漂洋過海運往美國,9月份中國對美出口較8月份還小幅上升。

而面對美國的高調施壓態勢,中國方面則是延續了過往的處理方式,在首日會談結束後,並沒有就會談公開表態,也未回應特朗普的相關表態。

關注中美經貿會談的人知道,中國從來都是“人狠話不多”,而美方則可能因為中方的震怒反製而妥協甚至換帥。

据美媒报道,对华鹰派、以喜欢放狠话著称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因在背后搞小动作,引发中方第二轮主动反击,已遭到特朗普训斥和疏远,特朗普公开表示,自己对导致中国反制的美国制裁措施“完全不知情”,认为其“做了愚蠢的事,搞砸了对华谈判”。过去一周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社交平台截圖

相反,中方的強硬派代表李成剛卻依然出現在了談判會場。貝森特於10月15日無端指責中國代表,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在8月28日發表了一些“煽動性”的言論,並未經邀請就出現在華盛頓特區,而且舉止不敬。 (據說美國翻譯把“玩火者必自焚”誤譯成“地獄火”、因此貝森特想讓東方撤換這位“雅量”談判代表)

幾天前貝森特還在福克斯新聞上他興高采烈地宣稱,憑自己幾句話,中方就把首席談判官給撤換了。當時他笑得滿面春風,儼然一副“我已經贏了”的架勢。

貝森特接受媒體採訪

誰知打臉來得如此之快。沒樂幾天,李成鋼就滿面春風地出現在馬來西亞談判現場。李成鋼的現身也體現出美國現在沒有足夠工具能讓中國在談判桌上讓步,相反盧特尼克的瘋狂施壓,引發中國第二輪反擊,被特朗普打入冷宮,盧特尼克的消失與李成鋼的再度現身,背後是中美談判雙方硬實力與壓力大小的一個側面。

李成鋼步入會場

根據觀察人士表示,特朗普的各退一步,想要用關稅一換三,這與中方的要求與指標嚴重不符。中方代表團非常沉穩與淡定,似乎沒有硬性指標與要求,但據《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國際媒體報導,這次10月談判中,中方首次把條件提高到“全面取消所有美方關稅與出口管制”。西方媒體形容此為“震撼與威懾”式的戰術。

據這些媒體報導,北京主張的“完全撤銷一切單邊關稅措施”,不僅要取消特朗普自2018年起加徵的全部關稅,還要廢除針對AI、芯片等行業的出口管制。

這些消息從側面說明,我們這次的要價很高,姿態主動,戰術是進攻性的。在中方強硬的表態背後,是美國正面臨日益增長的現實壓力與中方的實力決定的。

福克斯新聞網10月17日播出的採訪中,特朗普就是這樣評價中國的:“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敵手,他們只尊重實力,他們只認實力。”也就是美國政客常掛在嘴巴的,一切從實力地位出發。

中美博弈,誰更有底氣?

回過頭來看,特朗普喊出各讓一步,急切想達成協議,是因為他清楚美國面臨的實際困境。

美國大豆最大的市場是中國,美國中西部農業帶,是他最堅實的選民基本盤,如今農產品出口受挫,中期選舉的選票壓力就來了。此外,美國不僅在一些重要礦產依賴中國,工程機械,也依賴中國,2025年1-5月中國工程機械對美出口額同比激增237%,行業平均利潤率從8.3%提升至12.5%。

美國大豆最大的市場是中國

在過去幾個月,為了獲得談判籌碼,美方對中方積極打壓,中方反手祭出稀土新規,從技術到設備到產品全方位把控,把美國善用的“域外管轄”和“穿刺管轄”反擊到了美國身上。

在美國人措手不及的時候,又推動了鐵礦石用人民幣結算,四中全會上又制定了一個新的五年規劃,繼續深耕製造業。

中方這次準備得太充分,已從貨幣結算到產業鏈上下游,全面佈局。若特朗普一味使用關稅大棒作為籌碼,美國必然會遭到反噬。

正如《紐約時報》刊文指出,西方是時候學會承受“更少”和“更糟”了,美國不能總是既要又要,美國要接受一個現實,就是從實力出發,無論群毆還是單打獨鬥,已經拿捏不了中方。

外媒報導截圖

而中方之所以能夠如此從容,背後是中國製造的不可替代性和龐大的國內市場作為支撐。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完全脫離中國製造幾乎是不可能。更何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供政策諮詢服務的學者馬克·布施曾指出,稱一旦雙方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中國還有“王牌”沒打,那就是化工原料、生物技術以及醫藥,而特朗普將無能為力。

特朗普發表講話

從目前情況看,中美雙方都在進行最後的試探。

美方由於相對中方實力與底氣不足,因此釋放的信號充滿矛盾:一邊是非常強硬要加157%的關稅,要對中國發起新的調查,一邊又是安撫外界預期,聲稱進展樂觀。中方則一直都是不動如山,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這場博弈不只是一場簡單的貿易談判,更是兩個大國在全球格局調整期的戰略較量。無論談判結果如何,中國都將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發展。

中美之間有很多議題可以談,合作空間巨大,美方若想要取得成果,還需要擺正位置,與中方相向而行,而不是用“虛空造牌”的方式來換取中國的讓步。因為有一點已經很清楚:今天的中國,有足夠的底氣和智慧應對任何挑戰。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