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罕發聲:別去踩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那不是勇敢,而是卑鄙

張海迪發聲了。

不是為了領獎,不是為了出書,而是為了回應網絡上的謾罵、造謠和惡意P圖。一個68歲的高位截癱作家、曾激勵幾代人的“自強模範”,如今卻被一些躲在鍵盤後的“巨人”指著鼻子羞辱。

他們用她的照片編故事,拿她的殘疾開玩笑,甚至偽造言論攻擊她。而她,只能坐在輪椅上,一字一句寫下:“我相信邪不勝正。”

這話聽著讓人鼻酸。不是因為她弱,而是因為她本不該承受這些。

張海迪是誰?

是那個在病床上自學針灸、翻譯英文小說的人;是那個癱瘓幾十年,卻寫下​​百萬字作品的人;是那個本可以躲在榮譽背後安享晚年的“時代符號”,卻仍堅持為殘疾人發聲的人。

她沒當過明星,沒帶過貨,沒炒過人設。她的一生,是用疼痛換來的尊嚴。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竟成了某些人眼中的“靶子”。

為什麼?

因為她“夠不著”反擊?因為她“老了”“過氣了”?還是因為在一些人眼裡,殘疾人就該沉默、該感恩、該被供起來,不該說話?

更荒唐的是,這些攻擊往往披著“正義”的外衣。

有人說她“享受特權”,有人說她“靠殘立人設”,還有人翻幾十年前的舊賬,斷章取義、上綱上線。

可他們從不問一句:你每天坐著輪椅生活試試?你半輩子被病痛折磨過嗎?你寫過一本書、幫過一個人嗎?

沒有。他們只會用最惡毒的詞,去攻擊一個連站都站不起來的人。這已經不是網絡暴力,是人性的潰爛

我們總說“言論自由”,但自由不是為所欲為。你可以不讚美張海迪,可以不認同她的觀點,但你不能偽造她的照片、編造她的言論、用她的苦難當笑料。

那是底線,是法律,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

更諷刺的是,那些罵她的人,可能正是被她故事激勵過的人。當年讀著《輪椅上的夢》發誓要努力的少年,如今卻在微博上嘲笑“夢碎了”。

這不是忘恩,是背叛

張海迪說,她從不允許自己做不好事。因為她知道,自己代表的不只是個人,是一群人,是千萬殘疾朋友的信任,是社會對“自強”二字的期待。

所以她活得格外謹慎,格外用力。可有些人,卻把這份自律當成“裝”,把這份堅持當成“秀”。

他們不懂,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軟肋,而是帶著軟肋繼續前行。

好在,還有很多人在為她說話。

評論區裡,有人留言:“不要理會黑子,我們支持您。”

她回复:“謝謝,今後我多寫文章,對不正確的事要勇於發聲。”

這話輕描淡寫,卻重如千鈞。一個本可安享晚年的人,還在想著“推動社會進步”,而有些人,卻只想把她拉進泥裡。

最後想說:張海迪不需要同情,她需要的是尊重。不是把她當神供著,而是當一個普通人。一個有權利表達、有權利被傾聽、有權利不被惡意消費的普通人。

別去踩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那不是勇敢,是卑鄙。而卑鄙,永遠不會戰勝高貴。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