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製裁見效,中國開始拒收“心頭好的俄羅斯油”

2025年10月28日,彭博社援引交易商消息稱,美國最新一輪對俄能源製裁已開始影響亞洲市場,中國部分煉油廠被迫取消從俄羅斯遠東地區裝運的原油訂單,俄羅斯主力出口油種——ESPO原油——價格應聲下跌。

原油從“溢價”變“折價”

據報導,本周遠東發運的ESPO原油現貨被迫以比布倫特原油期貨低0.5美元/桶的折扣價出售,而就在上週,它還以每桶高出布倫特1美元的溢價成交。業內人士稱,這一反轉主要源於中方煉油企業取消訂單後,供應過剩迅速顯現。

“這對莫斯科而言是個警告信號,”一位新加坡能源交易員表示,“中國過去兩年幾乎撐起了俄羅斯遠東出口的半壁江山,但現在也開始謹慎。”

中方國企率先退場

消息人士透露,在美國將俄羅斯兩大石油巨頭——俄油公司(Rosneft)和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列入製裁名單後,中石化等國有煉廠暫停或取消了部分俄羅斯海運原油採購,主要涉及ESPO品種。

ESPO原油歷來是中方煉廠的“心頭好”,其含硫量低、運輸距離短,特別適合中國沿海煉廠加工。過去,這類原油每年約有80萬桶/日流向中國,其中一半由民營煉廠(俗稱“茶壺廠”)消化。

然而,隨著金融結算與保險鏈條被制裁波及,部分國企擔心觸及美國“二級制裁”,選擇暫時退出。

民營煉廠或成“最后買家”

據市場分析機構Vortexa統計,中國民營煉廠仍在進口ESPO、Sokol和Sakhalin Blend等俄遠東油種,預計總體需求“仍將保持強勁”,但業內擔憂這些小煉廠“恐難完全吸收被國企放棄的訂單量”。

與此同時,印度也出現連鎖反應。印度最大的私營能源集團**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宣布轉向採購中東與美國原油。印度多家煉廠在美方新制裁落地後,暫停了俄油的新訂單,正等待政府指導意見。

制裁波及範圍擴大

10月23日上午,歐盟正式批准第19輪對俄製裁方案,加強能源與航運限制。美國則在同日宣布將擴大對俄羅斯能源巨頭及其附屬公司的黑名單,意在“切斷莫斯科的能源出口命脈”。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連串動作或令俄油在亞洲的出海通道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若中印兩國同時收縮採購規模,俄羅斯可能被迫進一步折價求售。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ESPO折價只是開始。若中國主流煉廠全面停購,俄羅斯遠東港口可能出現原油積壓。”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