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復活:米萊讓某些反智群體失望了

“讓政府解決每一個問題,是把自由換成永久的救濟;讓市場解決每一個問題,是把短暫的痛苦換成長期的尊嚴。”

—哈耶克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不僅有足球,而且探戈依然婀娜,但芸芸眾生談論的節拍變了:從“政府會照顧我們”換成了“我們得照顧自己了”。這不是調侃,而是一場關於100 年經濟實驗的清算。資源豐富的阿根廷曾用慷慨的福利和層出不窮的干預,買來了短期掌聲與長期的債務。如今,哈維爾·米萊當政,把經濟問題變成了“把藥吃下去才會好”的處方——痛,但見效。最近的大選與市場反應,把這場經濟學之爭(哈耶克vs 凱恩斯)變成了現實經濟題材連續劇。

凱恩斯與哈耶克,二人一圖秒懂在進入阿根廷具體故事前,先把兩位經濟學家的衝突講清楚——這很重要,但我保證一句話也不拐彎。

  • 凱恩斯主義:當消費和投資萎縮時,政府應該出手——借錢、花錢、救經濟。短期刺激比長期理想更重要。要有人“硬干預”。

  • 哈耶克學派:市場信息分散,價格與利率是社會分工與資源配置的信號。政府的人為乾預、低利率與無限擴張,會扭曲信號,導致資源錯配和更大的泡沫與痛苦。自由市場與分散信息比集中計劃更可靠。

一句話收尾:凱恩斯重視“救命”,哈耶克重視“避坑”;前者擔心短期崩塌,後者擔心長期依賴。

阿根廷的現實:從“福利的浪漫”到“賬單的現實”

20世紀初,阿根廷是拉美富裕者之一;貝隆政權的“愛與分配”曾撬動廣泛支持,但也埋下制度性依賴與腐敗的種子。紙幣越印越薄,最終換來的是持續的高通脹與信心流失——這是凱恩斯式短期救助的歷史教訓,也正是哈耶克長期警告的現實後果。

小狂人米萊執政後採取的一系列緊縮、私有化、放鬆管制與貨幣政策調整,逐步把通脹拉低、恢復財政平衡並重建市場信心。官方與市場數據都顯示出強烈的“市場投票”信號:最近中期選舉中,米萊陣營獲利、市值與債券反彈、比索對美元大幅升值。短期市場反應之迅猛,是對其政策方向的一次“即時民意調查”。

關鍵數據不說謊

通脹:自米萊上台以來,月度通脹率從極高點大幅下降,部分月份降至接近或低於2% 的月率水平(年度化大幅回落)。這不是魔術,是貨幣政策與財政緊縮的合力。

財政:2024 年阿根廷實現近14 年來首次財政盈餘(佔GDP 的小幅正值),表明政府在收支上有了硬指標的改善。

汇市与资产:中期选举后,比索一度在短期内回升(单日升幅接近两位数),Merval 指数与政府债券均出现显著上涨,显示资本市场对改革的预期非常正面。

風險提醒:當前賬戶與出口表現仍脆弱,全球經濟與大宗商品價格、外部融資環境會影響改革可持續性。學界與智庫稱這是“信譽陷阱”——財政面雖改善,但外部與結構性問題尚待解決。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政策方向對短期情緒與價格有非常直接的影響;二是長期成敗還取決於結構性改革與外部環境。

為什麼普通人該理解哈耶克

很多人會覺得哈耶克是“冷酷的自由派”,但他討論的並非抽象公式,而是“信息的分散性”與“人心的自律”——也就是現實中你我都能感知的事:

當政府用補貼維持某個行業或階層不倒時,那些資金來自稅收或借貸——長期會壓縮其他人的機會。

當貨幣被人為壓低利率,企業會投向看起來“賺快錢”的項目,而不是長期、有生產力的投資;當泡沫破裂,失業與貧困更嚴重。

用一句通俗話說:凱恩斯是把止痛藥給全身打針,哈耶克是把醫生叫來檢查並動刀。 止痛藥能救命,也能上癮;手術會痛,但能治根。

米萊的“手術”為何引來掌聲也招來責難

米萊的政策組合——精兵簡政、緊縮財政、減少干預、統一匯率、吸引外資——本質上是要重建市場規則。正是這種規則把“價格、風險、收益”的關係重新公佈出來,讓人們重新對未來做出判斷。市場在他贏得中期選舉後,用“匯率、股市、債券”投出贊成票。

但痛苦也是真實的:短期失業、社會救濟收縮、對某系既得利益者的衝擊,使得反對者有強烈的道德話語權。凱恩斯派會說:為什麼把窮人放在刀刃上?哈耶克派會反問:你想永遠靠救濟生活,還是做點事重拾尊嚴?這是價值選擇,不是純粹數據遊戲。

如何判斷政策是“救命藥”還是“上癮藥”?

幾個簡單的觀察點,即使非專業也能看懂:

第一,錢從哪裡來? 如果是印鈔或長期借債——要小心。短期可行,長期危險。

第二,收益歸誰? 若補貼隻流向少數企業或中上層,則不是普惠;若是改善基礎設施、教育與法治,長期回報更可靠。

第三,價格能說真話嗎? 如果匯率、利率、工資被長期壓制,資源的信號被扭曲,錯誤投資會堆積。哈耶克強調:價格是一種社會語言。

最後,索威爾與哈耶克多次提醒:財政紀律與製度約束是繁榮的底座。

哈耶克的“經濟學”為什麼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復活

哈耶克的勝利並不是“經濟學家復活秀”,而是一次現實的反撥:當凱恩斯式短期救助被重複使用到製度化、並導致經濟與信用雙雙崩壞時,社會會尋找能把價格與風險還給人的方案。米萊之所以得到市場與部分選民的支持,是因為他的政策把“真相”(價格、利率、預算)放回了公告欄,哪怕真相會一時刺痛眼睛。

當然,哈耶克也不是靈丹妙藥:結構性改革漫長、社會磨合痛苦、外部衝擊難以預料。阿根廷的故事還在寫,勝利需要被鞏固。對讀者而言,重要的是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繁榮,不靠溫柔的安慰,而靠那看不見卻始終運作的秩序——

價格會說話,市場會呼吸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