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範化建設為抓手,推動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優化、治理能力持續提升。
作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重要屬地,福保街道肩負打造“國際科研樞紐”與“現代化治理樣板”的雙重使命,在全區率先建成“楓橋式”街道綜治中心,構建“一站化解+智慧賦能+多元聯動”的平安建設新模式,推動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實踐樣本。
一站通辦:
從“跑多門”到“進一門”
民生服務省時又省心
走進福保街道綜治中心,整潔明亮的群眾接待大廳里,法律接訪前台與6個綜合服務窗口一字排開。戶政登記、租賃備案等193項民生事務在這裡可實現“一窗通辦”,群眾辦事平均等候時間僅8分鐘。
“以前辦件事要跑派出所、去社區、找勞保站,現在進一扇門,所有事都能問、都能辦,省心又省力!”居民張女士點贊道。
張女士的體驗升級,源於福保街道對治理資源的深度整合。
為破解基層服務“多頭受理、重複跑路”的痛點,街道通過“陣地整合、機制融合、隊伍聯合”,系統集成綜治、信訪、司法、勞保、公共服務、心理服務等六大治理資源,打造“三層九區”的服務矩陣。
法律護航專區有2名資深律師常態值守,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訴訟引導等專業服務。群眾掃碼即可通過“福田法務掌中寶”享受AI法律諮詢,自動檢索文書模板、鎖定欠薪證據、一鍵申請援助,法治溫度觸手可及。
陽光信訪室里,“首接負責+聯席會商”機制高效運轉。信訪幹部、法律顧問、部門負責同志三方聯動接訪,簡單案件即接即辦,疑難案件則引導至幸福調解室,由中心統籌多部門聯合接訪。
依託高效的運行機制和信訪“紅黃綠”三色預警督辦體系,今年以來,街道信訪總量同比下降34%,申訴求決類初件一次性化解率達100%,群眾滿意度持續攀升。
針對河套合作區發展需求,街道創新“街道陣地+園區前沿”模式,設立河套福保分中心,專項服務港人港企,今年以來累計調解糾紛607宗,服務園區群眾1785人次,調解金額逾3億元。
一屏統管: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見”
智慧治理守牢平安線
在綜治中心二樓的智慧指揮大廳,一塊大屏正實時跳動着轄區動態:高空鷹眼全天候巡航重點區域,無人機每日巡檢深港邊海防線、河套園區等關鍵點位,各路視頻監控無死角覆蓋轄區每個角落,人流熱力圖系統實時標註異常聚集情況。
這塊“超級大腦”整合了無人機巡航、AR實景地圖、智慧福保全域治理平台等6大系統,接入超1200路視頻監控、3座智能無人機巢和18路高空鷹眼,實現對轄區5.01平方公里的全時段、全區域、全要素動態感知。
“我們構建了‘一網、一庫、一屏’智慧體系,相當於為街道裝上了‘千里眼’和‘智慧腦’。”中心負責人介紹。
“一網”全域感知,接入民意速辦、智慧信訪等8類數據源,捕抓風險“弱信號”;
“一庫”智能研判,建立9類風險指標分級處置,低危事件網格員現場快處理,中危事件由部門牽頭跟進,高危事件則由中心統籌調度,結合“日復盤、周跟蹤、月小結”機制,確保問題不化解不銷賬。
“一屏”前瞻決策,通過實時數據分析推動治理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見”。例如,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河套勞資糾紛、轄區物業糾紛高發後,中心迅速調整策略,將勞保、物業、網格等部門列為常駐力量,設立河套福保分中心靶向攻堅園區勞資糾紛。
運行以來,中心累計調解糾紛466宗,成功率達98.5%,真正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治全街、一庫管到底”。
多元共治:
從“單兵作戰”到“多方聯動”
柔性治理傳遞溫度
“今天簽完調解書,一會法院同志馬上在線進行司法確認,當場出裁定書,和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室內,調解員李麗芳正耐心地與居民溝通。
這位“法律明白人”,在基層工作中堅持發揚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去年,李麗芳還作為廣東省唯一社區代表在全國法律明白人培訓班做經驗交流,被司法部表彰。
像李麗芳這樣的調解員福保街道還有許多,街道着力培育優質、多元的“法律明白人”隊伍,通過調解員青藍計劃開展梯隊培育行動,招募青年調解員、社工、網格員等作為梯隊儲備人才,通過“頭雁引領+梯隊孵化”,培養一支超70人的“楓橋經驗”主力軍,有效激活基層調解隊伍的“造血功能”,實現“培養一批、帶動一片、服務一方”的社會治理目標。
面對基層治理難題,街道構建“黨、政、社、群”四方共治與“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聯動三級平安力量破解“單兵作戰”困境,同時以“一社區一法律團隊”實現律師全覆蓋,提供全鏈條法律服務。
今年8月,福保街道依託福田首例“雲端司法確認”創新實踐,勞動爭議、物業糾紛等案件實現“調解+司法確認”一站式辦結,群眾“零跑腿”即可獲得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法律文書,法治服務既“可及”更“優質”。
街道還聯合市康寧醫院構建“一社區一心理服務團隊”,打造“心無界”心理服務體系,為轄區群眾提供全周期心理關懷;激活群眾自治力量,組建“老鐵志願服務隊”,培育“和事佬工作室”“李麗芳調解室”等品牌調解平台,發動樓棟長、老黨員參與調解,形成“群眾身邊解糾紛”的柔性治理力量。
一直以來,福田區錨定基層治理現代化目標,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統籌推進各級綜治中心規範化、特色化建設,搭建群眾訴求“有人辦、依法辦、高效辦”閉環體系,持續匯聚“福田力量”,輸出“福田智慧”。
作為轄區基層治理鮮活載體,福保街道以“一站化解+智慧賦能+多元聯動”模式,將綜治中心打造成群眾解愁盼的“暖心窗口”與治理“關鍵樞紐”,從“跑多門”到“進一門”服務升級、“被動響應”到“主動預見”智慧轉型、“單兵作戰”到“多方聯動”共治突破,既印證福田治理思路的實踐價值,也為基層治理提供可複製的實踐樣本。
來源:晶報、福田區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