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平安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更是千萬群眾共同織就的溫暖圖景。在潮州,從古城街巷到沿海村落,從市井煙火到海上漁排,一支支佩戴“紅袖章”“藍馬甲”的隊伍正活躍在基層治理一線,他們是平安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來自群眾,也正以最樸素的方式守護着群眾。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近年來,潮州市委平安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統籌協調,立足基層實際,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全面推進群防群治工作體系建設,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政法協調、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治理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組建多支群防群治隊伍,覆蓋所有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在冊活躍成員超兩萬人,形成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平安網”。

湘橋區:

古城裡的“移動哨兵”與“暖心藍甲”

作為潮州的文化核心區和旅遊熱點,湘橋古城區在節假日期間常面臨人流密集、治安防控壓力大、涉旅糾紛多等挑戰。

為此,湘橋區創新推出“紅袖章+多元義警”模式,系統整合了“古城義警”“紅袖章巡邏隊”“平安湘橋藍馬甲志願服務隊”以及潮郡文化志願者聯合會、弘德尋失志願者聯合會等多支社會力量,構建起專群結合、聯防聯控的古城平安守護體系。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紅袖章”織密群防群治平安網。面對節假日“客流量劇增”的實際情況,湘橋區大膽探索,以基層黨員幹部、村(居)治安員、綜治網格員、應急小單元等力量為主體,在全區組建了規模近5000人的“紅袖章”隊伍。

在古城區,他們實行定點執勤和動態巡防相結合,通過“專群結合、以專帶群”,協助公安民警開展全方位、立體化治安防控。

一方面加強對廣濟樓、廣濟橋、開元寺等重點部位的定點保衛,另一方面穿梭於古城區周邊大街小巷進行治安巡邏,及時疏導分流往來人流,嚴防擁擠踩踏事故,並有效制止、糾正佔道經營、亂停亂放、低俗戶外直播等節日亂象,排查整治各類公共安全風險隱患,全力為市民遊客提供安全、穩定、有序的古城遊玩環境。

“藍馬甲”繪就暖心服務風景線。湘橋區全面激活平安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充分發動平安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加入到“藍馬甲”後勤服務保障中。

在古城區各個入口,“藍馬甲”們細心提醒每一位市民遊客做好個人防護;在交通管制區域,他們堅守在各個主要路口和關鍵點位,引導往來人流、維持活動秩序;在各個活動區域,他們主動為市民遊客提供信息諮詢、線路指引、應急幫助等各項貼心服務,讓市民遊客全面感受“潮味”古城的溫度與魅力。

志願者們還在各活動點位周邊同步開展平安建設、禁毒、反詐等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營造了平安湘橋建設的濃郁氛圍。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線上直播拓展文旅服務半徑。為緩解節假日古城區、牌坊街的交通壓力,並讓更多市民遊客能同步觀賞精彩活動,湘橋區還聯合潮郡文化志願者聯合會,招募了一批具有豐富線上直播經驗的志願者,於重要節假日期間在“潮郡文化”等網絡直播平台,同步直播牌坊街文化巡遊活動。

此舉不僅是服務形式的創新,更是湘橋區運用智慧化手段賦能文旅服務與平安宣傳的生動體現。讓未能親臨現場的觀眾也能通過線上方式,飽覽潮州大鑼鼓、舞龍、青獅、麒麟舞等非遺文化風采,共同感受最具“潮味”和“年味”的節日氣氛,有效拓展了平安文化宣傳與服務的時空邊界。

潮安區:

品牌矩陣激活治理“末梢神經”

潮安區在群防群治工作中注重品牌打造與機制創新,形成了“義青聯軍”“四網同治”“文里志願共建”“古寨義警”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治理品牌,構建起多層次、全覆蓋的群防群治體系。

在龍湖古寨,由10名本地商戶自發組成的“古寨義警”,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在日常經營的同時承擔起巡邏防範、服務遊客的職責。自2023年成立以來,他們累計為遊客尋回失物、提供幫助超過200次,有效彌補了專業警力在景區“毛細血管”末端覆蓋的不足。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義青聯軍”巧妙地將有威望的村民鄉賢與有活力的青年志願者組合起來,既傳承經驗又注入創新;“四網同治”則將治安防控網、矛盾調解網、信息收集網、便民服務網四網融合,實現“一員多能”;“文里志願共建”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動志願服務與群防群治深度融合。

在機制創新方面,潮安區推行的“法官+協會”多元解紛機制、庵埠鎮依託異地商會開展的“鄉音調解”、龍湖鎮鸛巢鄉以宗祠文化為紐帶構建的“宗祠文化+鄉賢文化+家風文化”融合解紛模式,精準體現了“群治”中不同主體的協同效能。

其中,鸛巢鄉創新“宗祠文化+鄉賢文化+家風文化”融合解紛的治理模式入選全國“楓橋經驗”優秀案例,充分彰顯了群防群治的成功不僅靠制度約束,更依賴於情感認同和文化紐帶。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同時,庵埠鎮在全區率先建設與推廣180個“最小應急單元”和“平安商鋪”,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群防群治防控網。

這些單元涵蓋中小學、醫院、重點單位,實現“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響應”。薛隴二村的最小應急單元隊員在巡邏中發現盜竊嫌疑人後,立即啟動聯動機制上報派出所,最終協助民警將4名嫌疑人抓獲,實現了從預警到處置的完美閉環。

2025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潮安區累計投入公安幹警及“紅袖章”“藍馬甲”等群防群治力量1萬多人次,成功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11起,化解率達100%,並幫助多名走失群眾安全返回家中,實現了重大安全事件“零發生”。

饒平縣:

陸海聯動守護“藍色家園”

作為“全國漁業百強縣”,饒平縣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發達的海洋經濟。面對涉海糾紛多、海上治安難等問題,饒平縣創新推行“海上紅袖章”模式,將群防群治的陣地從陸地延伸至海上。

由漁民黨員、船長、養殖戶代表組成的海上巡邏隊和調解小組,常年活躍在漁港、碼頭和養殖區。他們既是海上治安的“瞭望哨”,協助海警部門開展沿岸和近海巡邏,打擊偷盜、走私等違法犯罪;更是海上矛盾的“解壓閥”,憑藉其在漁民中的威信和專業的調解技巧,高效化解因養殖海域劃界、漁業生產、交易往來等引發的矛盾糾紛。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黃岡鎮汛洲海域曾發生遊客登排釣魚誤會,“海上紅袖章”第一時間介入,向遊客普及當地習俗、勸說養殖戶,最終促成遊客與養殖戶雙方和解,實現“糾紛不上岸,化解在海上”。

海山鎮“紅袖章”依託反走私聯勤指揮中心融合海防、漁業、雪亮工程等監控系統,健全岸線巡防機制。

柘林鎮巡邏小隊成為渡口安全管理的“移動探頭”,觀察渡船客容量、提醒監督船員遊客穿戴救生衣,嚴守西澳島渡口安全。

目前,全縣沿海鎮已設置12個涉海糾紛調解室,安裝145個海岸視頻監控,建立54個平安海域微信群,開展反走私反偷渡巡邏近6000次,排查化解涉海糾紛13宗,涉及金額逾百萬元。

在陸域治理方面,饒平縣構建“黨建引領強核心、多元力量聚合力、平安聯盟固根基”的群防群治工作體系。

全縣科學劃分863個網格,配備25名網格管理員與863名網格員,建立“回訪+交叉互訪”機制,推動治理觸角向基層延伸。

汫洲鎮以綜治中心為指揮樞紐,整合資源成立基層綜合治理大隊,深入老厝區清淤疏堵助力防控基孔肯雅熱,建立“一站式”聯動調處機制,月均開展治安巡邏70餘次,2022年以來受理群眾訴求與糾紛68起且全部就地化解。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數字背後的溫度:

從“警情下降”到“人心凝聚”

群防群治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

據統計,2025年以來,饒平縣刑事零警情累計151天,創10年最佳,刑事、治安、盜竊等3類警情同比分別下降29.7%、26.1%、46.4%。湘橋區在重大節假日期間涉旅糾紛數量顯著下降,遊客滿意度持續提升。潮安區在“雙節”期間實現矛盾糾紛100%化解,重大安全事件“零發生”。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溫暖的平安故事:

快遞員余小松在收派件時發現火鍋店起火,果斷衝進店內叫醒人員、拖出煤氣瓶滅火;黃岡鎮網格員王佩娜發現民房濃煙滾滾,迅速聯動村幹部撲滅火情;古巷鎮一名4歲女童在颱風天走失,公安、消防聯合民間救援力量發動300多人,歷經20多小時成功找回;弘德尋失志願者聯合會接到求助後,連續奮戰十小時直至凌晨四點半,將走失的九旬老人平安護送回家……

“紅袖章”“藍馬甲”已成為潮州基層治理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不僅是平安的守護者,更是文明的傳播者,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從“群防群治”到“群建群享”

潮州通過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條“政策有溫度、典型有力量、群眾有參與”的群防群治發展之路。從古城的“移動哨兵”到海上的“紅袖章”,從“最小應急單元”到“多元解紛機制”,潮州正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着“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理念。

下一步,潮州將繼續深化群防群治體系建設,在精細化管理和智能化支撐上下功夫,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完善保障機制,讓這抹鮮艷的“紅色”和溫暖的“藍色”更加深入人心,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潮州、法治潮州奠定更加堅實的社會基礎。

凝聚眾力築平安 潮州走出群防群治特色路 -

眾力匯聚,鑄就平安。在潮州這座千年古城,群防群治的種子已在基層土壤中生根發芽,正綻放出絢爛的平安之花。

這支由萬千群眾組成的平安守護力量,用責任與擔當編織起一張覆蓋城鄉的平安網,用真情與奉獻溫暖着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共同守護着潮州大地的和諧與安寧。

來源:潮州日報、潮州政法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