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已與特朗普電話溝通:中不能繼續買俄石油。

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經與特朗普電話溝通過,一致認為中國不能夠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以迫使俄羅斯做出結束戰爭的舉動英國首相斯塔默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通話中罕見達成共識:要想讓俄羅斯結束這場持續近四年的戰爭,就得從源頭下手,掐斷它的石油收入。這個“源頭”是誰?指向很明確——中國。這場通話背後的邏輯直白得像賬本:俄羅斯打仗靠錢,錢從哪兒來?主要是賣石油。西方國家製裁了一圈,發現俄羅斯的錢包還是鼓鼓的,為什麼?因為中國還在買。斯塔默和特朗普的共識,等於是把“全球調停”的希望,壓在中國這一張王牌上。俄羅斯這場戰爭打到2025年,已經四年了,開支之大,不用細說,僅軍費開銷每天都是天文數字。根據俄羅斯財政部的數據,2024年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30.3%,雖然比2022年的41%有所下降,但仍是最大金庫。美歐也不是沒動手,歐盟在2025年10月剛剛升級制裁。直接把俄羅斯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推上黑名單,還強行壓低了俄羅斯原油的出口價,設定每桶47.6美元的價格上限。聽起來很猛,但問題是,俄羅斯早就換了“客戶”。當西方關上門,中國開了一扇窗,中俄能源合作這幾年飆升,中國已經成了俄羅斯石油出口的最大買家。俄羅斯靠中國市場,維持國內花銷,這也是為什麼斯塔默和特朗普的電話,不是來寒暄的,而是“點名”中國。這通電話的重點,在於二人就一件事達成了高度一致:中國必須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否則俄羅斯的戰爭機器就停不下來。這種美英協調的底層邏輯很現實:美歐自己的製裁,已經讓石油價格波動不止,通貨膨脹壓得普通民眾喘不過氣。歐洲的民調裡,能源價格已經成了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他們想讓戰爭早日收場,卻又不想再多掏腰包,那怎麼辦?希望中國出手。斯塔默和特朗普的共識,就是把中國看作“最後的槓桿”。如果中國不買了,俄羅斯的戰爭預算才可能真正斷流。2023年中國購買的俄羅斯石油,占到了俄羅斯總出口量的45%,也就是說,俄羅斯每賣出兩桶油,就有一桶流向中國。到了2024年,俄羅斯靠油氣收入又掙了11.131萬億盧布,增長了26.2%,這筆錢直接進了戰爭賬戶。同年,俄羅斯的預算赤字已經擴大到了3.7萬億盧布,政府財政一緊張,最先受影響的就是軍費。如果中國這個大買家一停,俄羅斯財政就像斷了糧的老虎,再咬不動。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減少俄羅斯石油進口,導致俄羅斯收入明顯縮水。這說明,一個大買家的態度,就能決定俄羅斯的錢包鼓不鼓,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現在盯上了中國。再看雙邊貿易,2024年前10個月,中俄貿易額占到俄羅斯對外總額的34%,比2021年翻了一倍。西方制裁沒把俄羅斯拖垮,反而讓它和中國的經濟聯繫更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成了“關鍵變量”。用一句話來說:中國就像俄羅斯的“財務生命線”,一旦斷了,前線可能就得“斷供”。如果中國真的聽從斯塔默和特朗普的建議,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後果可能是連鎖反應。第一步,俄羅斯財政將遭遇重創,油賣不出去,錢進不來,戰爭預算立刻告急。士兵的工資發不出,武器採購也停擺,前線就會陷入混亂,俄羅斯很可能被迫進入“談判桌”。第二步,經濟危機將迅速蔓延,國內就業、通貨膨脹和社會穩定都會受到衝擊。俄羅斯原本對西方制裁還有點“免疫力”,靠的就是中國市場,如果中國也“拉閘”,那就是真正的“斷電”。不過,這也不是簡單的經濟選擇,中國如果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不僅會影響中俄關係,還會改變它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的角色。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做可能會讓中國在國際調解中擁有更大話語權。美歐的算盤其實很清楚:自己已經“制裁疲勞”,社會不滿情緒高漲,能源價格壓不住,想讓中國插手收場。這場戰爭,最終能不能收尾,關鍵還真不在戰場,而在石油市場。斯塔默和特朗普達成的共識,說白了就是一場圍繞中國“買不買油”的博弈。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買家,是戰爭經費最核心的支撐點。如果中國選擇“斷油”,俄羅斯的財政可能扛不住,戰爭或許就此走向終點。但如果繼續買下去,美歐的製裁壓力將持續蔓延,戰爭也可能繼續燃燒。這場博弈的背後,不只是關於油價、戰爭和製裁,更是全球秩序重塑的縮影。中國的每一個決定,影響的都不只是油桶裡的數字,而是世界的未來走向。說到底,斯塔默和特朗普打這通電話,不光是想讓戰爭停下來,更是想藉中國這只看不見的手,去推動全球棋局的新一輪轉動。至於中國會不會出這張牌,世界都在看。信源: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英首相斯塔默涉華言論答記者問2025-10-29 環球網英國首相稱中國應停止購買俄石油,中方:英方不應挑事生非2025-10-29 ·閩南網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