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公開中國轟炸計劃:日本若敢走錯半步,將被萬枚導彈轟炸成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2025年11月6日放出一份重磅報告,通過衛星照片和政府文件,曝光了中國導彈生產基地的快速擴張。從2020年開始,136個與導彈製造和火箭部隊相關的設施中,超過六成都有明顯升級跡象。新建的車間、測試塔和存儲區遍布甘肅、內蒙古等地,產能明顯拉高。分析人員看到一些場地導彈堆得像山一樣,這顯示中國火箭軍實力在飛速提升。報告指出,這種變化直接針對亞太地區的潛在衝突,尤其是台灣周邊。

這份報告一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第二天就在國會發言,把台灣問題說成日本的生死存亡危機。她直言,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動手,日本可能動用集體自衛權,加入軍事行動。這話是日本戰後首相第一次這麼直接把台灣衝突和本土安全綁在一起,暗示自衛隊會插手。高市早苗作為右翼政客,一直對華強硬,這次表態立刻惹來中方反彈。中國外交部回應說,台灣是內政,任何外來干涉都會遭堅決反擊,還指責她破壞中日關係基礎。

衛星圖像顯示,中國這些設施擴建後,導彈產量大幅增加。東風-26這種中程彈道導彈射程4000公里,能覆蓋日本全境。報告提到,中國核彈頭數量從2023年的500枚漲到2025年的600多枚,年增100枚左右,增速全球第一。雖然總量比美俄少得多,但結合機動發射和多彈頭技術,生存力強多了。五角大樓2024年底的報告也確認,中國導彈儲備四年內漲了50%,總數約3500枚,還在繼續增長。

高市早苗的發言背景是日本近年來加強軍事採購,從美國買了1000枚戰斧導彈,還部署了愛國者-3和F-35戰機。但這些裝備全在中國導彈射程內。報告分析,如果台海出事,中國會優先打擊日本的港口、機場和雷達站。東風-21D和鷹擊-21專打航母群,日本本土目標躲不開。美方專家說,中國這是建反介入體系,擋住外部勢力插手台灣。

CNN的調查結合兵棋推演,推測中國對日打擊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破防,用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衝破日本的反導網。這種導彈速度超5馬赫,軌跡難測,能壓制宙斯盾系統。然後中程導彈飽和攻擊,幾小時內讓80%的防空節點癱瘓。日本的宙斯盾和愛國者雖先進,但面對海量導彈,攔截率有限。

第二階段斷鍊,針對海軍基地如橫須賀和佐世保。鷹擊-18C隱身巡航導彈加無人機,精確炸F-35機群和艦艇。日本島鏈狹長,港口集中,一旦損毀,補給線就斷了。模擬顯示,這一波需要數百枚導彈,中國庫存超萬枚,能多輪次打。電子戰手段配合,確保打擊準頭高。日本海上自衛隊投送力會瞬間崩盤。

第三階段打命脈,瞄準橫濱、神戶的造船廠和能源碼頭。這些地方修復要幾個月,戰時工業和資源供應全亂。中國導彈數量多,能分批持續轟。報告說,僅需數千枚就能讓日本損失慘重。美方承認,中國產能差距拉大,美國哨兵導彈項目到2030年才投產,老設備跟不上。

高市早苗表態後,中國駐日大使強烈抗議,說日本若干涉,將承擔一切後果。她本人沒退縮,繼續辯護言論,說這是現實評估。但日本國內有分歧,前官員批評她太冒進。官房長官出面澄清,日本仍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美國在APEC會上說,不想盟友單方面升級緊張,特朗普團隊也沒明確支持。

俄羅斯藉機重申對北方四島主權,戳日本痛點。高市作為保守派,政治資本靠強硬,但這次風波顯示冒險有代價。中國國防部強調,擴產是為維護主權,不是挑事。 2025年國防預算1.81萬億,增7.2%,但遠低於美國。

這份報告放大亞太緊張,中國導彈覆蓋關島和日本,威懾力強。日本採購高超音速武器,但進度慢。專家說,中國學烏克蘭教訓,強調飽和攻擊和廉價彈藥結合。設施擴建包括地下掩體,減少暴露風險。

高市言論引發輿論反彈,她沒改口,但日本政府通過外交緩和。中國核武庫現代化,預計2035年超1000枚彈頭。報告結尾說,這標誌新軍備競賽,中國定位全球力量,美國補給鏈吃緊,如援以色列耗25%導彈庫存。

日本需反思,高市把台灣當存亡危機,但忽略本土脆弱。導彈儲備萬枚,中國有能力多波打擊。日本F-15和F-35若地面被毀,空中優勢沒了。報告推測,衝突中中國先發製人,癱瘓盟友基地。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