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盧娜(資深財經評論員|財富自然增長法創立者)
最近這國際舞台的風向,變得有點快。
西班牙國王前腳剛走,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後腳就跟來了。
這是泰王繼位近十年來,第一次正式出訪,而且第一站選的不是傳統的“老大哥”美國,而是咱們中國。
前一天,泰國還熱熱鬧鬧地,將緬甸妙瓦底園區涉案27億元的佘智江移交給了中方。
上門先送禮,這背後是“鄰居串門”這麼簡單嗎?
01
三場“大戲”同時上演
咱們得把最近這幾件事,像拼圖一樣拼起來看:
1. 泰王的“誠意”:
泰國是什麼?那可是美國在東南亞的鐵桿軍事盟友,各種聯合軍演就沒斷過。
按理說,新國王的“首秀”怎麼也該給華盛頓幾分面子。可他偏不。
更絕的是,現在泰國還在國喪期(詩麗吉王太后剛去世),國王就頂著喪期按計劃訪華。
這可不是簡單的外交禮儀,這簡直是把“我們高度重視中泰關係”這句話,用最大號的字體寫在了臉上。
2. G7的“裂痕”:
視線轉向歐洲。
彭博社爆了個猛料,說法國總統馬克龍,居然在G7內部提議,想邀請中國參加明年的G7峰會。
G7是什麼?
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富人俱樂部”,是過去幾十年全球規則的主要製定者。
你現在邀請一個被你定義為“主要對手”的國家來參加“內部會議”?
這不等於公開承認:第一,沒中國,這會開的沒意思;第二,這個俱樂部,快“搖搖欲墜”了。
今年6月份的G7峰會,各國在關稅、地緣衝突上吵成一團,美國“優先”把盟友坑了個遍。
這個“小圈子”的向心力,還剩多少?
3. 西班牙的“先手”:
別忘了,泰王來之前,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剛剛結束訪華。
西班牙和法國一樣,都是歐洲的重要國家,也是G7的“編外”盟友。
台前幕後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昨天的文章歐洲“最高顏值王室”首次訪華,釋放重要信號
02
“小國”在玩“風險對沖”
從曼谷到馬德里,再到巴黎,為什麼在同一時間,做出了相似的“向東看”的動作?
你以為他們是“背棄”美國,要全面擁抱中國嗎?
這種非黑即白是“冷戰思維”。
從經濟角度來說,這些小國都是在玩“風險對沖”。
過去幾十年的“鐵律”是:跟著美國,有安全保障,有肉吃。
但現在呢?
美國搞“美國優先”,大搞單邊主義和貿易霸凌,同時又用“印太戰略”在中國周邊使勁“圍堵”。
這給全世界,尤其是那些夾在中間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壓力和不確定性。
馬克龍受夠了在美國的陰影下當“小跟班”,一直想搞“歐洲戰略自主”。
他們需要中國這個強大的經濟引擎和多邊主義的倡導者,來平衡掉美國過度的影響力,從而提升歐洲自己作為“世界第三極”的地位。
泰國地處全球戰略樞紐,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橋頭堡。
它夾在中美之間,壓力山大。
它既需要美國的軍事安全聯繫,更需要中國這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來源。
所以,無論是泰王訪華,還是馬克龍“異想天開”的提議,他們共同的核心訴求是:
倚靠中國,來抵消美國單邊主義帶來的巨大風險。
他們不想選邊站,他們只想“全都要”。
03
全球資本的流向
那麼,這場“地緣大戲”跟咱們的投資市場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一看到國際博弈,就覺得是“風險”,是“黑天鵝”。
但在我看來,波動即機會。
當全球的“聰明錢”看到,從歐洲(G7成員)到東南亞(美軍盟友),都開始用最高級別的元首訪問,來為與中國的關係“上保險”時,你覺得全球資本會流向哪裡?
1. “確定性”的稀缺價值:
當G7內部還在為“誰是大哥”吵架時,中國正在和朋友們(西班牙、泰國)談論實實在在的經濟合作、共同打擊電詐(安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未來)。
這種“確定性”,在全球不確定性中,就是抓住被“低估值”中國資產的黃金機會。
2. 產業鏈的“對沖”佈局:
巴西國王和泰國國王的訪問,絕不僅僅是政治表態。它意味著各方會在基建、數字經濟、新能源,乃至安全領域的合作,都會按下“加速鍵”。
這對“一帶一路”相關產業鏈、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深化,還有歐洲、拉美是不是也有機會?
結語
當舊的俱樂部門庭冷落、規矩失靈時,新的廣場(多邊合作)早已人聲鼎沸。
歸根到底,特朗普”TACO”,讓夾在中間的大國、小國都厭煩了,反而讓我們得到了機會。
所以說,真正的“大國”,不是靠霸權,而是是靠自己的優質核心資產,成為他人無法拒絕的“合作機會”。
![]()
誰在清算離場,誰在接力“穿越”?
亢奮之後,注意分化。這是我們昨天的提醒。
今天滬指跌近1%,雙創更是成了重災區。市場用超過3300只個股的下跌,宣告“躺贏”的普漲行情暫告段落,殘酷的“淘汰賽”開始了。
但市場是絕望的嗎?也不是。
當科技股全線“熄火”時,騰訊那份超預期的財報(淨利大增19%),就像在迷霧中點亮的一盞燈。
它在用直白的數據告訴我們:潮水退去時,只有真正的“業績”才是穿越週期的硬通貨。
一、盤面拆解:錢,從哪裡流出,又流向了哪裡?
看懂今天的盤面,關鍵不在於指數,而在於“結構”。
1. 科技線:“清算”還是“錯殺”?
別把鍋都甩給外圍!隔夜美股大跌只是“導火索”,真正的“炸藥”是我們內部的籌碼結構。
看看存儲芯片的領跌,佰維、江波龍的放量重挫,這難道是“突發”利空嗎?當然不是。
我們前兩天就提示過,當香農芯創這種“趨勢票”的波動率,已經比“短線票”還大時,就是資金在“恐高”的明確信號。
所以,今天的集體調整,與其說是“錯殺”,不如說是一場遲來的“高位籌碼清算”。
2. 漲價線:“龍頭”與“跟風”的決裂
電池原材料這邊的分化,更是把“去弱留強”演繹到了極致。
一邊是孚日7連板、石大勝華3連板,強者恆強;另一邊是後排跟風品種的“核按鈕”式回調。
這印證了什麼?市場在“去偽存真”,監管也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
你手裡的持倉,究竟是“龍頭”,還是“跟風”?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
3. 投機與消費:新“蓄水池”的暗戰
當科技股這個“舊水管”爆了,投機資金這股“活水”必然要尋找新的“蓄水池”。它們流向了哪裡?
投機線:新王“篡位”。 “舊王”(合富中國)倒下,“新王”(平潭發展、安泰集團)就迫不及待地想上位。資金在瘋狂試探,試圖打造出穿越週期的“新妖龍”。
消費線:梯隊“共識”。另一邊,消費板塊則走得更“穩”。 “65321”的完整梯隊,從高標(東百)到中軍(九陽),說明“消費復甦”這個故事,市場是信的,而且信的人越來越多。
三、下周策略:風浪越大,越要抓緊“舵”
市場從“普漲”切換到“競技”,我們的策略必須從“進攻”轉向“精選”。
1. 科技板塊:風未停,別急著上船
下週還有英偉達財報這個“靴子”沒落地,誰敢說利空出盡?
策略:保持耐心。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只靠“敘事”沒有“業績”的,還得跌;有業績真支撐的,等它真正站穩了再說。
2. 電池材料:收縮戰線,鎖定利潤
今天就是執行紀律的時候。
策略:手裡有“後排”跟風品種的,別猶豫,鎖定利潤,收縮戰線。至於核心品種,它們也只是“相對抗跌”,不代表板塊風險解除了。
等這波回調充分了,再去找邏輯堅實的細分機會。
3. 投機主線:聚焦“龍眼”,敢於“穿越”
這才是當下市場“最刺激”的地方。市場情緒被打開了,出現了“接力穿越”的罕見現象。
策略:越往後,越要盯著“龍眼”(人氣高的核心)。下週就看平潭和安泰,誰能真正從“合富”的陰影里分離出來,甚至去挑戰10板的年內高度。
4. 消費板塊:觀察“分離”,尋找“真龍”
消費這邊雖然“穩”,但也到了“內捲”的關鍵節點。
策略:下週重點觀察“分離”。東百(弱轉強)和三木(補漲)是兩條線。要看東百能否在三木斷板時,自己獨立走出來。能分離出來的,才是這個板塊的“真龍”。
四、感想:拋棄“週期”,擁抱“接力”
市場正在用3300隻股票的下跌,告訴我們“躺贏”的時代結束了;同時,它也在用連板的漲停,獎勵那些敢於“去偽存真”的少數人。
潮水正在退去,石頭即將顯現。看清你的持倉,是隨波逐流的“泥沙”,還是穿越週期的“真金”?
這,就是下週的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