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的危害大,菜籽油、大豆油常見的7種油,哪種更健康?

豬油的危害大,菜籽油、大豆油常見的7種油,哪種更健康? -

“你們年輕人哪懂得吃?我們小時候就用豬油做菜,這大半輩子也沒覺得哪裡不舒服!”在社區食堂後廚幫忙的李阿姨,面對附近居民關於“植物油更健康”“豬油害人”的勸說時,依舊固執己見。

說來也巧,幾個月前的體檢,李阿姨的血脂高出參考值近30%,醫生一邊嘆氣一邊直言:“別再迷信豬油了,是時候考慮換種油了!”這番對話讓在場的幾位阿姨小聲議論:我們的油,到底應該怎麼選?

豬油的危害大,菜籽油、大豆油常見的7種油,哪種更健康? -

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每一種都被說成“健康之選”,卻也常被質疑“反式脂肪”、“致癌”。對“炒菜用啥油更不傷身”,專家到底怎麼看?正常吃油,有可能真的影響壽命么?

油吃得不對,到底有多可怕?

首先必須說明,“油”並不是生活里的“洪水猛獸”,但不同類型的油含有的脂肪酸結構千差萬別,對人體的影響也大相徑庭。

權威指南指出,豬油等動物性油脂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40%-50%,過量食用可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壞”膽固醇)水平,從而升高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風險

豬油的危害大,菜籽油、大豆油常見的7種油,哪種更健康? -

中國營養學會最新數據明確指出,膳食中過多的飽和脂肪酸會使心血管風險上升13%-18%,而含有豐富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比如橄欖油和深海魚油,對血脂、血管保護作用更為突出。

相比之下,菜籽油(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常見植物油,含有較高的亞油酸亞麻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活性成分,有利於調節膽固醇水平,減少炎症反應

而橄欖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佔比高達70%,因其抗氧化、抗炎、降脂作用,已被納入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推薦用油行列。

反觀豬油,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如“上海成人營養與健康隨訪研究”,顯示:高攝入豬油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約較植物油使用者高出19.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齡越大發生風險越高,對中老年人而言,長期“純豬油炒菜”不可掉以輕心。

豬油的危害大,菜籽油、大豆油常見的7種油,哪種更健康? -

常見7種食用油,哪種適合咱每天吃?

正如許多阿姨關心的那樣,“油不光要好吃,還要吃得放心!”下面對比分析7種家庭常用食用油,看看各自健康優勢與注意事項:

豬油

優點:香味濃重,加熱穩定。風險:飽和脂肪酸高達42%~50%,易使膽固醇升高;慢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尤其是中老年及高血脂人群應減少攝入。

菜籽油

優點:油酸、亞油酸含量高(高達60%),富含維生素E、植物甾醇,對血脂、血壓有益。風險:部分低溫工藝產品芥酸含量高,建議選擇正規廠家低芥酸油品。

大豆油

優點: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約60%),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和亞麻酸,有助調節血脂。風險:加熱穩定性一般,炒菜時不宜高溫爆炒;氧化速度快,儲存要避免日晒。

豬油的危害大,菜籽油、大豆油常見的7種油,哪種更健康? -

花生油

優點:風味好,含有45%-55%單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臟有保護作用。風險:花生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購買要認品牌、避免長期高溫儲存。

玉米油

優點:亞油酸高(約58%),有利於降低膽固醇;植物甾醇成分豐富。風險:n-6脂肪酸比高,攝入過多或引發炎症反應,強調“均衡飲用”。

葵花籽油

優點:維生素E豐富,亞油酸高達60%以上,可部分替代動物油。風險:過量同樣有炎症風險,在家常飲食中適度使用最宜。

橄欖油

優點:單不飽和脂肪酸高達70%+,有抗氧化、抗動脈硬化證據,適用於涼拌、輕煎。風險:“特級初榨”冷菜首選,熱炒加熱穩定性遜色。

豬油的危害大,菜籽油、大豆油常見的7種油,哪種更健康? -

採用多元搭配+適量用油、定期輪換食用油,是目前醫學營養領域首推的“黃金法則”。專家建議,每人每日總攝油量控在25克-30克,家庭炒菜常用油首選菜籽、大豆、玉米、花生、橄欖油等植物油,極少用豬油,更不宜單一、長期高溫反覆用油。

怎麼用油更健康?醫生建議你這樣做

學會“健康吃油”,比盲目迷信“某種長壽油”更重要。醫學會給出實用指引:

優選植物油做日常主油,家庭烹調以菜籽、大豆、玉米、橄欖油輪換搭配,合理均衡攝入。烹飪豬肉、燉菜煎蛋有時可點睛用豬油,但總量不該超過日攝油量的10%。

控制加熱溫度,不要“油冒大量白煙還不關火”,高溫可促使油脂氧化分解產生有害物。建議用中火、低火炒菜

豬油的危害大,菜籽油、大豆油常見的7種油,哪種更健康? -

定期更換油品、不要貪買超大桶。夏天保存條件有限,三口之家2升/10-15天用完更佳。避免臨近保質期、貪便宜的大瓶油。關注油脂新鮮度,無異味、無析出、無絮狀沉澱。發現變質、哈喇味堅決丟棄。

總之,長期純用豬油炒菜確實增加心腦血管風險,尤其對中老年人和已有高血脂、高血壓的家庭成員。合理選擇植物油,注意日常用油量,保持飲食多樣化,遠比單純迷信“某一種好油”更可靠。

本文為健康知識科普,結合權威資料和個人觀點撰寫,部分情節為方便表達和閱讀理解進行了適當虛構與潤色,內容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診斷。如感不適,請及時就醫。收藏以備不時之需,轉發給你關心的人!

參考資料: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脂肪酸與人體健康關係綜述》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食用油攝入與慢病風險研究現狀》中國食物與營養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