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美國引發一場罕見的、結構性的就業再分布。硅谷繼續裁員,谷歌、meta、亞馬遜、微軟和一批 ai 初創都在瘦身。但與此同時,從德州到亞利桑那,從內華達到弗吉尼亞,一場“ai 基建狂潮”正在創造幾十年來最多的新型技術藍領崗位。
如果我們只看宏觀數據,美國正在出現過去 20 年從未見過的現象:白領崗位在縮水,技術工人與工程師崗位在暴漲。然而,美國社會情緒——從民調、媒體敘事到街頭談話——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焦慮。唱空ai的聲音也開始出現。
為什麼一個看起來會更加實體、更加製造業、產業結構上更健康的美國,反而讓更多人不滿?
就業重心正在從辦公室轉向工廠與數據中心
我們先看三組數據:
白領 vs 藍領崗位增長(2021–2024)
(說明:數據來自bls + neca)
ai 讓“物理世界”再次繁榮
過去 15 年,美國就業增長主要集中在科技廣告(google、meta),科技平台(uber、amazon),諮詢/金融/專業服務(mckinsey、pwc、投行),城市白領服務業。這些崗位都不需要鋼筋、水泥、電纜、冷卻系統。
而如今的大模型浪潮恰恰反其道而行。ai 需要四種實體基礎設施:
-
電廠: 發電、儲能、天然氣調峰、電網調度
-
數據中心: 土建、配電、變電站、冷卻系統
-
芯片製造: 晶圓廠、封裝、光模塊、pcb
-
物流基礎設施: 光纖、鐵塔、運輸、變壓器
這些都是真實世界的工作。根據美國能源部(doe)的預測,未來十年,ai 與數據中心相關的電力與基礎設施投資,將創造 200–250 萬個新增崗位。而這些崗位在美國經濟結構中意義重大,不依賴廣告,不依賴消費情緒,不依賴投機性資本,更具出口競爭力,更能提升全要素生產率(tfp),從國家層面看,更像中國了,這不正是美國久違的健康跡象嗎?
那為什麼美國社會反而“更焦慮”?
因為這是一場 非對稱、非自願、帶有下行性質的階層轉移。大部分抱怨來自三個方面:
地理錯配。崗位不在同一個地方,被裁的人在舊金山灣區,紐約,西雅圖,波士頓,洛杉磯,而且聽起來是民主黨重鎮。新崗位在亞利桑那、得克薩斯、內華達、俄亥俄、弗吉尼亞這五大核心再工業化州,其中的城市如尼克斯、奧斯汀、雷諾、哥倫布、阿什本,這些地名聽起來就像是共和黨的地盤。數據顯示,超過 78% 的被裁科技白領不會離開加州或紐約。
技能錯配。白領技能無法平移到藍領那裡。白領技能包括寫產品文檔、管理流程、優化廣告、數據分析、前端開發、市場與增長,聽起來都是可以被ai所取代的,而且這些白領們不是一直都很進步、也擁抱新科技嗎?
新崗位需要高壓電工證,hvac 冷卻系統技能,半導體潔凈間操作,土建施工,機械系統維護,工廠自動化(plc、scada)。換句話說,這並不是換一份工作,簡直就是換了一種人生,換了一種身份。這種身份轉變的痛感,比經濟轉變更強烈。
最受不了的,是收入錯配,新崗位收入不如硅谷,
從宏觀上看,勞動力從高物價、高房價的地區向低物價、低房價地區轉移,加上工資回落,其實可以減少通脹壓力的同時又帶動了不發達地區的經濟,這有利於經濟結構平衡。但從失業白領的體驗看,這是收入級別的下滑,當然會帶來不滿。
媒體為什麼更關注白領的痛苦,而忽略藍領的崛起?
因為媒體本身就是城市白領寫給城市白領看的。根據 pew research 的數據:美國全國新聞從業者中,約 74% 生活在大城市,超過四成在紐約或華盛頓。
他們天然關心的故事是,硅谷又裁員了,ai 如何取代白領,年輕人買不起房,中產階級滑落,這些故事更接近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又喜歡搞自媒體、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發言。
同時,工廠、數據中心、施工行業的就業由三類人控制敘事:地方政府,工業企業,工人本人,而他們沒有媒體話語權。因此,公眾看到的敘事是白領在慘叫,而不是美國似乎正在開始悄悄恢復工業實力。
ai 是一場工業體系的競爭。ai讓美國開始瘋狂擴建,現在美國到處可見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電力系統,數據中心,供應鏈工廠,自動化產線,物流與能源基礎設施。這些投資比硅谷的廣告業務和社交媒體更可持續、對國家實力更重要。
但這是一場從軟件經濟回到實體經濟的再平衡。是白領階層從陽光地帶舒適的辦公室、大都市的時尚中產生活,回到重建工業化時代的未來。他們感到痛苦。從中也可以看到黨派政治的影子。
ai 所觸發的這場再工業化,將決定美國未來幾十年的競爭力。但它也將重塑美國的階層結構和政治地圖。 而這正是美國今天不滿情緒的來源,也可能是唱空ai的一種市場與社會情緒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