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洲多國還在對華政策上搖擺不定時,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帶着一支企業家代表團降落在了成都雙流機場。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訪問——這是西班牙國王時隔18年再度踏上中國土地,也是費利佩六世登基後的首次中國之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訪問的行程設計打破了傳統——國王沒有直接前往政治中心北京,而是選擇中國西部城市成都作為首站,出席經貿論壇、參觀文化景點,然後才抵達北京接受正式歡迎儀式。
這種安排絕非偶然。
2022年,西班牙在成都設立了其在華最新總領事館;今年4月,成都至馬德里直航開通,將兩地距離縮短至13小時。
國王首站選擇成都,實際上是對這條新開闢的“中西走廊”的認可。
據隨行官員透露,國王專門參觀了民航西南空管局,這一細節凸顯了對交通樞紐戰略價值的重視。
此外,從經濟角度看,四川與西班牙的貿易額近年來迅速增長,成都已成為西班牙產品西進中國的“橋頭堡”。
從外交信號看,選擇中國西部城市,而非傳統的北京或上海,傳遞出“合作不分地域”的明確信息。
成都與多個西班牙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民間往來密切。國王和王后在此次訪問中採取了“經濟+文化”雙線並進的模式——國王出席經貿論壇,王后參與文化活動。
這種既務實又暖心的安排,在增進相互理解的同時,也為後續合作奠定了民意基礎。
西班牙王室此次訪華的陣容也透露出務實導向。
代表團中企業代表覆蓋農產品、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幾乎囊括了西班牙最具出口優勢的產業。
其中,豬肉和橄欖油生產商的參與尤為引人注目——這些行業正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急需尋找穩定市場。
中國連續多年成為西班牙在歐盟外第一大貿易夥伴,2025年雙邊貿易額預計突破500億美元,較建交時的2000萬美元增長約2500倍。
這樣的數據,讓任何政治考量都不得不讓位於經濟現實。
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外的廣場上,中方也為費利佩六世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禮兵列隊、紅毯鋪地、樂團奏樂、禮炮12響,這套高規格接待禮儀背後,是中國對西班牙長期對華友好政策的積極回應。
與頻繁更替的政府不同,西班牙王室代表的是國家長期利益。
費利佩六世此次訪華,繼承了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1978年首次訪華奠定的友好傳統,形成“首相務實推進+國王戰略背書”的外交組合拳。
這種穩定性對經貿合作尤為重要——對企業而言,國王的站台不只是儀式感,更是“超越政治周期的信任保障”。
在歐盟內部,西班牙的對華立場一直相對獨立。它是唯一公開拒絕特朗普軍費目標的北約成員國,也是首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歐洲大國。
這種獨立性在此次訪問中再次得到體現:當部分歐盟國家在美國影響下推動對華“去風險”時,西班牙卻逆勢深化對華合作。
而訪問的最直接成果,是雙方簽署的10份合作文件。
這些文件覆蓋農產品貿易、文化交流、海洋科學、綠色技術等領域,既契合西班牙經濟需求,也對接中國發展方向。
在農產品領域,西班牙獲得了豬肉、橄欖油等產品的輸華協議,這為其農戶打開了穩定銷路。
在清潔能源領域,西班牙的碳中和目標與中國的“雙碳”戰略不謀而合。這種協作不僅能降低各自轉型成本,更能為全球產業鏈穩定注入動力。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訪問恰逢中西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
20年的互信積累,加上王室外交的穩定背書,讓合作成果水到渠成。西班牙的選擇,實際上為歐盟國家提供了一個範例:如何在複雜國際形勢下既維護自身利益,又開展務實合作。
在國際局勢動蕩的當下,西班牙用“18年一訪”的重視,用“首站成都”的誠意,證明了合作才是硬道理。
在歐盟內部對華態度分化的背景下,西班牙的訪問成果豐碩,傳遞出了一個重要信號。當某些歐盟國家在對華政策上搖擺不定時,西班牙逆勢而行,堅定深化對華合作。
這種差異背後,是實打實的利益考量與外交智慧。
首先,經濟上的剛需讓西班牙無法忽視中國市場。特別是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的農產品行業,中國成了重要出路。
其次,外交上,西班牙也不願被綁定在單一陣營。國王訪華期間,雙方在多邊協調、氣候變化等議題上達成共識,既體現了“道義外交”底色,也為西班牙爭取到更大的外交空間。
西班牙的務實選擇,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這個時代機遇。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中,費利佩六世的訪華之行給出了一個清晰答案:真誠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10份合作文件不是終點,而是中西關係深化的新起點。這種“信任+利益”的合作模式,可能為更多國家指明方向。
在歐盟對華政策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西班牙用行動證明:務實合作勝過意識形態對抗,共同利益超越暫時分歧。
這次訪問也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多元化的中國——不僅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成都這樣的西部城市同樣具備國際合作的實力與魅力。
對於正在尋找方向的歐盟國家來說,在複雜國際形勢下,既要堅持原則立場,又要保持開放胸懷,這樣才能在變革的時代中把握機遇、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