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馨心
11月27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發展有關情況。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人民政府縣長王偉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上思縣篩選縣域常見病、多發病,即“四高四癌”和六種慢性病,構建貫通式慢性病健康管理體系,形成防篩診治管康全鏈條服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人民政府縣長王偉。圖片來源:國家衛健委網站
王偉介紹,上思縣地處廣西十萬大山山區,常住人口19.97萬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6.8%。上思縣立足於後發展山區縣域實際,從花小錢辦大事的角度出發,構建貫通式慢性病健康管理體系。
慢病貫通式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有何成效?他表示,一是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降低社會經濟負擔。圍繞“四高四癌”和六種慢性病開展疾病篩查,對患病人群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推動疾病管理關口前移,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預防。統籌醫保、公共衛生、財政資金重點用於居民健康管理,減少或延緩老百姓生大病。
二是豐富基層診療內涵,群眾看病就醫更加便捷。加強康復醫學科和基層中醫館建設,向群眾提供線灸、蠟灸等地方特色診療服務,2024年基層中醫門診人次同比增長3倍。搭建縣鄉村一體化信息平台,打通醫療、公共衛生、健康檔案管理等系統,群眾在縣域任意公立醫療機構就醫,實現就診一碼通行、服務接續、一站式結算,同時建立由專家、責任護士組合的病種管理團隊,對患慢病居民按病程開展健康管理,實現全周期服務。
三是健康管理成效好,群眾就醫負擔下降。貫通式健康管理體系能有效地延緩疾病進程和降低重大併發症發生率,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截至2025年10月,“六種慢性病”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同比降低8%、8.5%,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種人年均醫保基金支出節約達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