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棉服”,成了打工人的開工戰袍

春節結束後的第一天,打工人的精神狀態,往往能從衣服上看出來。

在新的一年中,我們更加強調所有人,當您上班時的意願。 “回家旅行,外套,脫衣外套,整個衣服,拜訪朋友見長者,主要穿著一個屍體。 “扛風、耐造、不心疼” 成了唯一的標准。

於是,這屆打工人發現,“十元棉服”才是過完年最適合自己的战袍。

圖源:Emomo

所謂“十元棉服”,並不是指它真的是十塊錢,而是那些價格親民、用聚酯纖維做的棉服,價格大概在幾十塊到一百元。盡管它看起來不奢華,面料的透氣性也差了些,但對打工人來說,它堪稱是萬能的工作搭子。

一提到聚酯纖維棉服,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塑料做的”。殊不知這種材質,和搖粒絨一樣,是專爲打工人而生的。

“聚酯纖維最大優點是耐磨、防風、不容易褶皺,所以穿着聚酯纖維棉服,無論是在地鐵裏被擠成壓縮餅幹,還是騎共享單車迎着冷風狂飆,都不在話下。”

展開全文

有人买了棉服、羽絨服和搖粒絨,得出聚酯纖維棉服最暖和的結論

聚酯纖維棉服最初剛流行時,還被人質疑過“這種棉服裏連棉都沒有,聽起來就很不靠譜”。實際上,根據相關行業標准,棉服並不一定要含有棉的成分,重點在於它的填充材料是否具備一定的保暖性。

“其實很多大品牌的棉服,也都是聚酯纖維填充。比如某些運動品牌,推出的棉服都號稱‘科技革新’,用中空纖維提升保暖性。說到底,不過是換個名字加點噱頭,最後美美賣你大幾百。還不如一步到位, 拼夕夕幾十塊拿下一件聚酯纖維棉服,實惠又不心疼。”

圖源:胡子肌肉毛大腿

打工人最初穿聚酯纖維棉服時,總覺得自己有點寒酸,像是從“都市精致過冬”降級到了“生存保暖模式”。 甚至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脫下來,生怕被人一眼識破不是正規品牌。

但後來穿習慣了,便會發現它雖然沒那么高級,但遠比動輒上千的羽絨服更加抗造實用。“大家對它的期待本就不高,穿壞了隨時能換新,甚至舍得一次性集齊七八種不同顏色輪流搭配,反倒是能穿出更多花樣, 隨時隨地都能孔雀开屏。”

過去,冬天購置衣服,都是許多人的年度大事。“一到11月,朋友圈裏到處都是‘哪家羽絨服性價比最高’,或是‘买大鵝還是國牌?’的求助帖。 大家精挑細選、貨比三家,生怕踩坑。”

可今年,風向突然變了。沒人再糾結充絨量、含絨率,也沒人研究鵝絨和鴨絨的區別, “十元棉服”橫空出世,成了打工人的新寵。

北漂7年的阿澤,幾年前還是羽絨服的忠實信徒。北京的寒風讓他一度覺得, “冬天能不能活下來,取決於羽絨服的克重”。

可現實是,羽絨服需要你精心伺候,才能多撐過幾個冬天。“不僅每個冬天都要送去幹洗,穿久了羽絨還會失去蓬松度。喝咖啡時一灑就留印,稍微刮蹭一下, 搞不好就會直接漏絨報廢。”

去年冬天,他幹脆买了件五十塊的聚酯纖維棉服,結果發現不僅保暖,還特別耐造。“午休趴桌上睡一覺, 起來拍拍就能恢復原狀,不留任何褶皺;冬天趕地鐵被門夾了兩次,還是完好無損;下班去路邊攤擼串,油煙味黏在衣服上,回家直接丟洗衣機裏就完事。”

圖源:只只

對打工人而言,冬天的衣服,既不是身份象徵,也不是消費投資, 其實只是個季節性的消耗品。

今年35歲的王哥,一直是聚酯纖維棉服的忠實信徒。

幾年前他就放棄了羽絨服,每年冬天隨手买一件棉服扛過寒冷季節,春天一到就毫無負擔地丟進廢舊衣物回收箱。

他不僅把棉服當作御寒工具,還當成萬能裝備。“露營時它可以鋪在地上當墊子。坐綠皮火車回家時,脫下來就是臨時棉被。 沒必要擔心衣服會被造壞,它就像保溫杯裏的枸杞,用完了再換新的就好。”

如今,聚酯纖維棉服已經從將就過冬的權宜之計,變成了打工人統一的冬季制服。

“不管是寫字樓門口,還是地鐵早高峰,放眼望去,清一色都是深色工裝棉服。甚至從顏色上,也能看出不同身份——黑色款多是IT和金融男,卡其色偏向低調實用派, 而亮色系大多屬於廣告、公關、設計崗,在一片深色棉服中掙扎着保留個性。”

一到冬天,年輕人想給自己爆點裝備,就要花上比买T恤短褲多幾倍的價錢。

“一件羊毛衫大幾百,一件羊絨大衣得上兩千,急頭白臉一頓买,結果發現爲了上班體面而花出去的錢,快比自己工資都高 。”

於是,有一群年輕人另闢蹊徑。他們先是穿上爺爺輩的軍大衣,和奶奶輩的東北花棉襖,只求一個保暖。如今甚至有人還去勞保店裏买上一件勞保服,玩起了cosplay。

但往往會發現,這樣暖和是暖和了, 但穿着勞保服出入寫字樓,就難免被保安懷疑是修空調的或是送外賣的。

不想瞎折騰的年輕人這才發現,最適合打工人體質的保暖神器, 居然是自己學生時代的經典皮膚——幾十元一件的聚酯纖維棉服。

今年冬天剛入手了一件聚酯纖維棉服的90後北漂趙大寶,在海澱某大廠上班。她對海澱穿搭的觀察是,“沒人在乎你穿的什么品牌,大家也不會攀比穿搭,只要你自己暖和了,怎么穿都無所謂, 唯一的底线就是別影響市容市貌。”

曾經,爲了讓自己穿得體面點,趙大寶去年冬天一咬牙一跺腳,买過三千塊的鵝絨服,也曾學着互聯網上的“老錢風穿搭”,穿着羊絨大衣在北京的寒風裏瑟瑟發抖。

如今她想开了,“鵝絨服沒必要,畢竟你穿着它也不會去南極科考,至於羊絨大衣, 吹捧它的人可能根本沒考慮到擠地鐵的需要。”

幾十一件的聚酯纖維棉服,大學生們瞧不上,但打工人穿卻剛剛好。別人總覺得一件棉服裏連棉花都沒有,裝滿了聚酯纖維,有種活不起了的嫌疑。 事實上,從保暖性能來看,聚酯纖維棉服並不比羽絨服差多少。

此外,花大幾百甚至上千塊,买一件所謂的羽絨服,還難免擔心它有造假的可能。“最近熱搜上,總有一些黑心羽絨服商家以絲代絨,還有人把自家的羽絨服剪开,發現裏面裝的居然全都是玉米絲。但买聚酯纖維棉服,其實還算是买了一份心安。 畢竟商家們黑心再抓耳撓腮,也沒有更低成本的造假可能了。”

羽絨服和羊絨大衣,總得需要精心呵護和清洗,送一次幹洗店也得上百塊。但幾十塊的聚酯纖維棉服,可以直接放入洗衣機清洗,絲毫不用擔心像羽絨服那樣結塊。

“洗完晾幹又是一條好漢 ,今天洗了明天就能穿。 如果實在懶得洗,就把它當成季拋使用,穿一個冬天扔掉也不心疼。”

在互聯網上,“沒有羊絨不配體面過冬”的言論甚囂塵上, 但大家卻對怎么低成本過冬諱莫如深。

“社交媒體上的時尚博主,一到冬天就在強調有錢人被羊絨包裹的冬天有多么溫暖,但你穿上一次就會發現,羊絨雖然暖和但並不抗風。而有錢人之所以覺得羊絨暖和,是因爲人家無論去哪都是恆溫的。

車裏有暖氣 ,出入的也都是室內。唯一受凍的時候, 就是從電梯走到地下車庫的那幾分鐘。”

圖源:胡子肌肉毛大腿

而幾十塊的聚酯纖維棉服,就是打工人們的穿搭暖寶寶。 “聚酯纖維棉服裏沒有科技,全是狠活兒。把滿滿的聚酯纖維塞在衣服裏,寒風一點兒也吹不進來。這才發現,保暖的從來都不是身上的logo,而是實打實的填充材料。”


標題:“十元棉服”,成了打工人的开工战袍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