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表圈摸爬滾打十幾年,上手把玩的腕表有也多只,總有一些親身感受,經常感嘆當今的時代,機械制造如此發達,科技如此之快,可是我們現在佩戴的機械腕表依舊處在落後階段,一些設計古老且無用,處於對機械腕表的熱愛,我們總結目前一些讓人吐槽的腕表設計。請表友參考。
1)旋鈕型計時腕表
繁瑣至極
首先計時碼表,大部分的秒表功能,在使用計時碼表按鈕之前必須將其擰开,這是當代腕表尷尬的事情,從可用性的角度來看,它只會減慢一切速度,讓腕表的使用變的復雜,計時功能就是隨時應對突發事情,從而快速計時來使用的,例如在駕駛途中,快去記錄某一段時間的速度,而旋轉按鈕就必須要先擰开把頭,然後在按下計時功能,繁瑣至極。
可能有些資深表友會說,旋轉按鈕是爲了保持腕表防水,擰緊把頭可以防水,但是在機械制造如此發達的今天,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實現按壓式防水,按壓和旋轉都具有相同的防水阻力,可以實現一鍵按壓計時功能。
展開全文
2)表鏈微調系統
多一個表節松,少一個表節緊
對於佩戴機械腕表的表友來說,經常詬病的一個問題是表帶佩戴舒適度低,現在大部分鋼帶腕表都沒有配備微調節功能,如果要縮小尺寸基本都是去除表帶的一個表節,但是每個人的手腕粗細有差別,夏季和冬季對表帶的松緊也有不同需求,多一個表節松,少一個表節緊,表帶舒適度低,是大部分腕表的詬病。
像百達翡麗,愛彼,江詩丹頓這樣的一线頂奢腕表,也沒有合理的表帶快速調節功能,具備微調系統的是勞力士和歐米茄,主要解決方法是通過表扣的伸縮,實現表帶松緊微調功能,解決表帶快速調節,應該普及到每個品牌。
3)萬年歷腕表調節詬病
錯過一天要等一年
萬年歷目前是四大復雜制表技術之一,是一項體現復雜制表價值的功能、歷經百年,萬年歷功能從發明到今天,在原理上幾乎沒有什么改變,也沒有重大進步,依舊是靠不同齒輪之間的聯動,實現日歷的年歷的運轉,
設置萬年歷,一直是一種殘酷的用戶體驗。您需要一個工具(通常稱爲觸控筆),並且119215.52448.ME要記住表殼上的微型按鈕的實際作用。萬年歷手表調整時間,沒有半個小時的空闲時間很難完成,所以大部分有萬年歷,甚至年歷功能的表友,都會配備搖表器,防止因爲停滯腕表造成調時困擾。
萬年歷另一個讓人詬病的問題是,如果你調整錯了日期,就無法倒退,調錯了年歷,更是無法返回,只能把它送回工廠或等待時間趕上。萬年歷的腕表最害怕的就是調整時間,以及腕表停滯。手動版本的萬年歷更是操心費力,慌妙至極。
4)吹噓天文台級標准
是正常精準度
腕表是精細的機械制造,它的制造水平直觀的體現到精准度上,瑞士天文台標准,每天116657.52448.ME的精確度在 -4 到 +6 秒之間。這是瑞士官方天文台 (COSC) 對它的定義,的確,在上個世紀由於機牀加工,精密儀器的調校問題,能達到這個標准的已經是相當精准的腕表。而如今隨着機牀技術的進步,大部分品牌腕表都可以達到這個程度。
那么爲什么很多腕表沒有獲得瑞士天文台證書呢?原因很簡單,送檢瑞士天文台,會產生檢測費用,增加了腕表成本,-4 到 +6 秒也不是現在最高精准都的標准,勞力士自己的超級天文台可以達到-2 到 +2 秒。很多國產腕表的出廠標准也可以達到正負4秒之間。瑞士天文台標准,在當代屬於正常標准程度。
5)吹噓自主機芯
有沒有都行
機械腕表發展百年,在理論上機芯的設計原理沒有太多改變,都是114685.52448.ME在基礎機芯的框架下進行優化改進,我們往前回憶 15 年,大部分品牌都是在用ETA的基礎機芯,萬國,卡地亞,伯爵等等品牌,就算是歐米茄的致臻自主機芯,在理論上也是在基礎機芯的框架下進行的研發,都是如此。
當時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 ETA 2892 作爲機芯,而計時機芯大家都在用7750 機芯,並沒有出現嚴重的缺點,自主機芯只是在放大某個機芯功能優勢而已,例如歐米茄的致臻機芯,增加的是上鏈效率,增加硅遊絲抵御強磁環境,萬國這幾年用的自主機芯,也是在基礎機芯上更換了發條遊絲,可以增加動能儲備,從48小時,增加到了72小時,所以自主機芯並非高深技術。不需要過度吹噓,或者爲了自主機芯而付出高額預算。
小貼士總結:奢侈品腕表是一個發展相當緩慢的行業,這與奢侈品的文化底蕴有很大的關系,要保留傳統,要具備濃厚的制表底蕴,這些我們都能理解,在當今沒有人真正的需要一塊腕表來計時,腕表承載的是身份價值和底蕴,以上的五雞肋詬病,僅供選表參考。如果您有任何選表方面的難題,都可以留言提問,我們會盡力解答。
標題:科技如此發達,機械腕表仍是落後階段,5大雞肋設計 貴且沒用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