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訊聯 AI 加持 開拓商業新契機

清冠一號團隊攜手訊聯外泌體及AI智慧研發技術,推出全新功能性中草藥外泌體「清泌一號」。聯合報系資料照

訊聯集團董事長蔡政憲表示,訊聯(1784)自1999年創立以來,不斷創造多項全新商業模式,先是創立台灣第一家再生醫學公司,後來又導入母胎精準醫學、母胎基因醫學。展望未來25年,訊聯已找到兩個全新商業模式,一是生命科學的「 Foundry(研發代工)」,二是外泌體「 Exosome Foundry」,有望為台灣未來開啟兩座新的神山。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訊聯集團未來發展願景?

答:訊聯成立以來創造多項全新商業模式,先是台灣第一家再生醫學公司,2005年就率世界之先導入母胎精準醫學、母胎基因醫學,直到今天這個領域已開始獲得健保給付。未來希望透過兩個全新、過去不存在的商業模式,為集團開創新局,也就是生命科學的「AI Foundry」以及外泌體的「 Exosome Foundry」。

問:這個商業模式的未來發展模式?

答: 「Exosome Foundry」是從去年開始大力推廣,台灣醫界、產業界不可錯過「外泌體的大時代」,繼台積電晶圓代工Foundry、輝達AI Foundry商模,Exosome Foundry是全新產業,以外泌體加值多項產業,將創造綜效式成長,可望打造外泌體全球研發中心與世界工廠。

從2024年7月推展至今,已經跨領域從西醫到中醫再到獸醫,從醫療保健、光電護膚、妝品製造、藥廠、醫材╱儀器、芳療產業、髮妝保養等13類業態╱業種,今年還會繼續開拓新的應用領域。

今年訊聯生技透過子公司訊聯基因打造的AI新藥研發平台,協助多家公司展開新藥及精準醫療的發展,例如成功協力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教授許凱程團隊,成功發展出20款具新穎性的小分子藥物,布局包括膠質母細胞瘤、胰臟癌、阿茲海默症、肺纖維化等疾病新藥,初步鎖定六項新穎小分子抑制劑,已成功針對腦癌、胰臟癌新藥進入臨牀前試驗。

問:訊聯集團為何能在AI技術領域扮演生技公司的協力角色?

答:訊聯布局AI數位科技已有15年,一步一印累積技術能量,陸續協助國內外藥廠、化工廠及政府部門建置資料庫,在新藥領域,目前平均臨牀前新藥開發成本高達12億美元,時間長達超過五年,且失敗率高,透過AI驅動新藥研發應用,有潛力大幅縮短時間、降低成本,減低藥廠在早期新藥研發的負擔與風險。

目前AI新藥開發正顛覆傳統藥物開發流程,從藥物探索階段的候選分子篩選、蛋白質結構預測到臨牀試驗設計及開展等,AI輔助有助提高成功率及開發進程。根據TechSci Research統計, 2030年抗原標靶市場預計將達到30.2億美元,年複合年成長率8.34%。

問:除與北醫研究團隊合作,訊聯和基龍米克思的合作模式為何?

答:和基米合作主要是要協助藥廠加速腫瘤新生抗原藥物開發,展現AI用於高難度癌症藥物開發中的潛力與價值。基米擁有國內最大基因體核心實驗室的完整定序平台,以及全台第一座符合PIC/S GMP規範的核酸與勝肽廠。其中在勝肽開發方面,是台灣目前唯一能提供少量多樣的勝肽委託研究開發暨製造服務(CRDMO),目前持續與多家新抗原開發生技公司、學研單位等建立合作關係。

衛福部統計,全台一年超過5.3萬人死於癌症。癌症治療中又以免疫治療討論度最高,如最具有前景的腫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s)療法,先透過NGS次世代基因定序,再利用AI模擬演算,挑選出特定的腫瘤新生抗原可精準辨別癌細胞,同時避免誤傷正常細胞,讓癌末病患治療出現一線生機。


標題:企業生日快樂/訊聯 AI 加持 開拓商業新契機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