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視角轉換,從主宰者到被主宰者的思考
股市如同自然界,存在無形的食物鏈。若無法以上帝視角審視自身,不妨站在蒼蠅、蚊子、老鼠的角度思考:
主宰者的無情法則:人類拍打蚊蟲時不會因它的“道德”或“能力”手下留情,正如市場不會因散戶的“努力”或“美德”給予特殊照顧。
芒格啟示:明知打板(高頻交易)如蚊蟲吸血般危險,聰明人懂得“知死而不往”。
核心類比:
散戶如蚊蟲,依賴“牛身”(大盤股)吸血維生,但一次失誤便致命;
莊家如糧倉主人,掌控資源卻需不斷驅趕“老鼠”(散戶)。
二、財富邏輯,勤勞陷阱與認知補償
《鹽鐵論》“富在數術,不在勞身”。
1. 勤勞的悖論:
非洲翻譯通曉五門語言,月薪僅4000元;若在歐美,同等能力價值翻10倍。
股市中,守候冷門股如同“蒼蠅等屎”,低效且高風險。
2. 財富的本質:
金錢是對認知維度的補償,而非對勞動強度的獎勵。
散戶的“三瓜兩棗”是莊家設計的考核機制,目的在維持系統平衡。
三、生存策略,從“守窩鳥”到“糧倉鼠”的進化
1. 選擇戰場:
過去錢流樓市,今入股市——必須“蹲守資金洪流之地”。
拒絕“二分田貧農幻想”(垃圾股),鎖定“大戶糧倉”(主力賽道)。
2. 對抗驅趕:
莊家洗盤如同農戶驅鼠,散戶需“黏住黃金坑”,忍耐短期波動。
案例:某股30億市值卻無資金關注,如同荒地等屎,終將餓死。
3. 主力思維訓練:
自問:“若我手握10億資金,會如何操作?”
答案:製造恐慌吸籌、拉高派發——這正是莊家收割散戶的底層邏輯。
四、終極啟示,神明即規律
股市的“神明”是自然法則的投射:
對散戶:主力是神明,決定漲跌生死;
對主力:政策與市場是神明,劃定遊戲邊界;
對眾生:無常是神明,提醒敬畏風險。
破局關鍵:
停止用的僥倖心理對抗規律;
用莊家視角重構策略:哪裡有錢去哪裡,如何分錢怎麼想。
思考題:當你拍死蚊蟲時,可曾想過自己正被“主力”以同樣方式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