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季對上亞朵,就是核心剛需與情緒價值的對決,性價比和卷服務的對抗。
時光倒退10年,沒人能想到,全季和亞朵的這場商戰,打崩了中國酒店體系,打殘了一眾老派五星級。
而顛覆式創新就是如此,戰爭的結果,未必是誰勝誰負,而是舊秩序的崩塌。
這段故事,還要從2010年說起。
01
在2010年,漢庭酒店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國內首家登陸美股的經濟型酒店企業。
漢庭的老闆季琦,在中國的酒店行業,是一個傳奇人物。
1999年,他拉着梁建章,沈南鹏和范敏,创立了携程。在携程四君子里,他是牵头攒局的那个核心人物。梁建章和沈南鹏两位后来的互联网大佬,都得管季琦叫大哥。
但在2003年上市前夕,季琦被邊緣化,選擇了內部創業。
他創業的項目,叫做如家酒店。
如家有多牛逼,可能大家都沒概念了,這麼說,經濟型連鎖酒店這條賽道,幾乎就是如家一己之力趟出來的。說它掀起了中國酒店業的一場革命,一點也不為過。
如家做得風生水起,季琦的位子卻又不穩了。 2004年,他第二次被踢出了局,不得已離開親手創立的公司。
此仇不報非君子,而且要堂堂正正地報仇,於是季琦再次扎進了經濟型酒店市場,創立了漢庭,也就是現在的華住集團,與曾經親手創立的公司打擂台,上演了一出「我打我自己」的大戲。
這次,他又做成了,只花了四年,漢庭上市。
算上03年上市的攜程,06年上市的如家,季琦在短短十年裡,一手帶出了三家上市公司,個個都是響噹噹的名字。
但這還沒完。
漢庭成了,他又手癢了,又想創業了。
於是,在這一年的杭州武林門,第一家全季酒店開了出來。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創立15年,全季在全國開出3000多家門店,幫助所屬的華住集團,成為中國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四的酒店巨頭。
可見,季老闆身上,真的是有點迷之運勢在。
此處,我先接個好運。
02
當然,這種大佬事業運,像我這樣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肯定是接不到的。
得是那些一直追隨大佬,不離不棄的老戰友,老部下,才能跟著他一起走到高光時刻。
恰好,季琦身邊就有這麼一位。
2001年,從燕山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的耶律胤,進了攜程。那時季琦已經被邊緣化,開始籌備如家酒店了。剛進公司不久的耶律胤,被季琦帶到瞭如家團隊裡,成了這個內部孵化項目的6號員工。
如家三年,耶律從一個沒啥經驗的愣頭青小伙,迅速成長成公司的中堅力量。
2004年,季琦被踢出局,因為競業協議限制,他蟄伏了一年,思考下一次創業的方向。隨著創立漢庭的想法,在他腦中成型,他又想到了老部下耶律胤,於是把他從如家拉了出來,作為聯合創始人一起創辦了漢庭。
後來,漢庭經歷了上市,改名華住集團,而耶律也一直幹到公司副總裁的位子。
作為季琦身邊最得力的戰將,耶律的職業生涯幾乎沒走什麼彎路,一路綠燈,全程上行。
一直到2012年,中國經濟型連鎖酒店市場飽和,一輪慘烈的價格戰和成本戰開打。各大酒店集團,業績開始下滑,服務也開始縮水減配。比如大床房標配4個枕頭,縮水到兩個,標配兩瓶礦泉水,縮水到一瓶。酒店人房比(員工和客房數的比例)也從1:3下降到1:5甚至更低。
行業卷至如此,35歲的耶律胤陷入了迷茫,順利了半輩子的他,選擇從漢庭離職,一邊旅行,一邊思考自己職業生涯的下半場。
就在雲南怒江的亞朵村,他找到了靈感,決定做一家讓人暫時停下腳步、放鬆身心的中高端酒店。
2013年,以村莊命名,亞朵酒店就此誕生。
亞朵和全季誕生的時候,正是中國新中產群體崛起的年代。
他們更年輕,更有消費力,也更願意消費。而且,受互聯網影響,新中產的審美觀念也開始迭代,開始學著為設計買單,為品牌理念買單,為故事和情懷買單。此後十餘年,這個階層主導了中國消費市場的主流。
而舊的酒店體系,無論是傳統國營的四星五星級酒店,還是經濟型快捷酒店,在審美和配置上,都已經難以滿足他們。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時代趨勢,亞朵和全季,都瞄準了這群新中產,也注定了季琦和耶律胤,這對搭檔多年的老同事,在新賽道上會有一場正面對決。
03
全季的戰法,如果總結成一個詞,那就是——「砍一刀」。
酒店裡任何與居住體驗無關的部分,都成了季琦的眼中釘。
季琦的第一刀,砍向了休閒與商務空間。
游泳池?砍!水療中心?砍!行政酒廊和會議中心?直接砍砍砍!
對於一個新中產住戶來說,去游泳池和水療中心的頻率,可能還沒在房間裡做PPT的頻率高;至於為高端商務活動提供會議室和社交場所,對不起,這個世界上也沒那麼多高端商務人士。
而其他的服務車隊、門口迎賓,棋牌室、台球室,全季更是通通不要。
那麼什麼被留下來了呢?
全季保留了健身房,甚至新開設了自助洗衣房,作為絕大多數全季的標配。
新中產、職場人,這些人要什麼,他真的是懂。
季琦的第二刀,砍向了冗餘的餐飲體系。
新生代的住客,要么尋找當地最有特色的餐館,要么點外賣,而不是在酒店餐廳吃昂貴的法餐蝸牛或是中式宴席。
所以,中餐廳?砍!西餐廳?砍! 24小時送餐?全部砍砍砍!
那麼什麼沒砍呢?早餐沒砍。畢竟新中產都是白領務工人員,熬夜熬得死去活來,早上睡得不省人事,下樓吃頓便利的早飯,這個是剛需。
於是全季把資源投入到了早餐廳,提供免費又紮實的早餐服務。
此外,傳統酒店為了保證酒店餐廳的營業額,往往不歡迎住客點外賣,甚至不允許吃外賣。
而全季則是專門購置了送餐機器人,可以把外賣直接送到客房。半夜和方案報告戰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送上門一杯蜜雪冰城,這情緒價值不就來了嘛。
第三刀,也是最重要的一刀,砍向了對消費者體驗最重要的部分:客房。
那塊壓在床尾不知道幹啥的「床旗」,砍掉;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毯,砍掉;笨重的歐式床頭櫃和雕花寫字台,砍掉;保險櫃和迷你吧台沒啥用,也砍掉。
除此之外,最肉眼可見的改造,可能就是拆掉了浴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老式酒店總是會提供一個看起來又髒又舊的浴缸。
答案很簡單,為了評星級。在國外,使用浴缸的習慣非常普遍,對高端酒店來說,浴缸是標配,缺了它,就和五星級說拜拜吧。
但是,事實上,中國消費者並沒有普遍使用浴缸的習慣。況且,就算是有這個習慣,浴缸不好清潔,容易藏污納垢,如果不是高端到一定程度的酒店,又有誰敢用呢?梁靜茹都給不了這個勇氣。
於是,浴缸被果斷棄掉了。
當然,季琦也不只是會砍。
省下來的成本,也有很大一部分,用在了一些高頻剛需的地方。
最值得一說的,就是網絡和電源,住過全季的都知道,別的沒有,充電口管夠。另外,全季把穩定免費的Wi-Fi,視作和水電空調一樣的基礎設施。光是這一點理念,就算得上是現代酒店了。
總而言之,全季只專注於居住本身,大刀闊斧搞減配,結果就是有效地降低了酒店的運營支出,相較於傳統的五星級,價位也更加親民了。
這套戰法,就是專注新中產的基本硬件需求。多的一分不給,但高頻剛需一定辦得妥妥帖帖。結果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價格,提供了80分的穩定體驗。
從這個層面看,全季這個品牌,和季琦這個交大工程力學畢業的高材生頗為相似,帶著理工科的精打細算,任何一點資源都要用到極致。
04
另一邊,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的耶律胤,他創立的亞朵,就有一股文科生的氣質。
如果說全季是從硬件配置上滿足新中產,亞朵則是從服務層面匹配新中產的精神需求。
很多人提到亞朵,會記得它在酒店裡設置圖書區,搞畫廊,辦美術展,和各種IP做聯名。但這些都是表象。中產人群又不是傻子,誰會在亞朵圖書區看書啊,誰會因為它和網易云音樂聯名就去酒店裡聽歌啊?
亞朵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真正理解了白領人群需要怎樣的情緒價值。
白領是一群什麼人?
這些人收入不錯,工作壓力巨大,普遍缺覺,對睡眠質量要求又很高。
亞朵提供給這些白領的,恰好就是「一夜好眠」。
眾所周知,亞朵是個披著酒店皮的零售公司。它賣枕頭,賣床品,賣一切你在酒店裡用的同款,而且它的枕頭和床品,口碑確實不錯。
別小看賣枕頭這麼個生意,這可是亞朵的營收支柱,公司三分之一的收入都來自賣枕頭。
因為在枕頭和床品上做得確實比較專注,因此它可以狠狠鼓吹自己的床品舒適度在酒店業裡斷層領先。以此吸引那些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一夜好眠的白領顧客,於是有了「亞朵的枕頭上躺滿了失眠的社畜」這樣的說法。
而這一點,反過來又支撐了它的零售業務。
別人賣枕頭,還要花錢租商舖開展廳,要花錢打廣告請用戶來體驗。
亞朵不用,亞朵是個酒店,你來體驗還得自掏腰包,你要種草還得先花一筆住宿錢。一次種草不成功沒關係,下次你再來住,它還有給你種草的機會。它還開發了深睡樓層和深睡房強化房間的隔音,配備深睡系列寢具,打造「一夜好眠」的氛圍感。
一方面可以再把房費往上加,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更深度的場景營銷。
因為枕頭舒服有人來住,因為住得舒服買了枕頭,這是啥,這是左腳踏右腳的梯雲縱啊。
這一切,都基於一點,它真的很理解白領打工人。
全季對上亞朵,就是核心剛需與情緒價值的對決,性價比和卷服務的對抗。
在規模上,全季在很長時間裡,一直壓著亞朵一頭。
這不難理解,全季是非常標準化的酒店產品,適合批量複製。定位上,全季(中檔)也要比亞朵(中高檔)低了半檔。況且,全季背靠整個華住集團,很早就啟動了加盟擴張。
如今,全季在全國門店數超過3000家。
相比之下,亞朵在很長時間裡,一直走的是小而美的路線,聲量很大,利潤更高,但在規模上完全不能和全季相提並論,更別提全季的母公司,有一萬兩千多家酒店的華住集團了。
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2023年。
一邊是赴美上市成功,一邊是疫情結束,大量小酒店沒能撐過這段至暗時刻,留下了大量的市場空白,給了亞朵持續擴張的機會。隨之而來的文旅熱潮,更是讓亞朵吸引了大量加盟商,在短短兩年裡幾乎實現了規模的翻倍,到今年已經來到了1800家門店。
雖然和全季不能相提並論,但至少也在一個數量級上,能掰掰手腕了。
更可怕的是,亞朵集團在資本市場,顯然比全季更被看好。
如今,亞朵集團的市值大概是50多億,而全季的母公司華住集團,雖然酒店數量是亞朵的六七倍,市值也不過只有亞朵的兩倍多點,130億左右。
作為小老弟的亞朵,無論是崛起的速度,還是含金量,都值得全季這個老大哥提防。
而隨著競爭進入白熱化,對抗到現在,亞朵和全季都在變得越來越像彼此。
亞朵酒店不僅主動開始降價,還打造了中端定位的子品牌酒店「輕居」,這幾年的快速擴張,輕居酒店佔比不低。可以說,亞朵正在內部孵化一個自己的全季。
而另一邊,全季母公司華住也推出了自己的睡眠零售產品,比如枕頭,比如床上用品,顯然就是以亞朵為對標對象。
只能說,耶律胤和季琦這對老搭檔還是有默契,都發現只有走對方的路,才能讓對方無路可走。
這場商戰勝負如何,可能還需要時間觀察。
但一大批傳統酒店,那是真的要被全季和亞朵逼得無路可走了。
05
大家可能會發現,從全季和亞朵這批中端酒店崛起開始,好像越來越少的人談論酒店星級了。
沒人再說自己出差住的是四星級或者五星級了。
傳統酒店的敗退,和星級體系的崩壞息息相關。
甚至說,星級體系塑造了中國酒店業也不為過。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帶來了蓬勃發展,各地傳統的「招待所」逐漸適應不了市場需求,於是1988年,國家旅遊局出台了一套官方評價標準,將國內酒店分為一星到五星級。
一星級酒店只需提供基本住宿和衛生設施;二星級需增加餐廳和電話服務。
如果你想評三星級,那你的酒店需要滿足至少10個備選項目,這些項目包括餐飲、娛樂和會議設施。四星級為高檔,你需要滿足26個;如果你想要拿到五星級酒店的稱號,你必須像收集寶可夢一樣,集齊至少33款硬件設施。
比如挑高至少三米的大廳和bling-bling的大吊燈。
比如中餐廳、西餐廳、咖啡廳、宴會廳。
比如健身房、網球館、保齡球館、台球室、棋牌室。
不知道你有沒有疑惑過,為什麼老式酒店的房間,總是配備一個保險箱呢?沒錯,保險箱也是五星級稱號標準的一部分。
另外,24小時客房送餐服務,包含至少8種菜式、4種飲料和4種甜點,這也是五星級的服務標準。
客觀而言,在那個還處在混沌時期的酒店業,打造一套體系,絕對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有標準,就按照標準做題就好了,於是很快,中國酒店的服務質量就提升了。
但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旅遊和商旅逐漸成為主流,這種一刀切的標準,就在無形中,給酒店帶上了僵化的枷鎖。
畢竟出差的人每天忙著跑客戶拜訪甲方,恨不得在合作夥伴公司里扎帳篷,哪有時間用酒店的游泳池呢?
又有多少旅客,會放棄探索當地美食的機會,而在西餐廳吃一份價格不菲,品質不好說的牛排呢?
更別說房間裡的保險箱,打工人誰出個差會把身家性命都帶到酒店呢?
這些東西,都是紮紮實實的剛性成本。
最終,酒店砸下大量的資源,都不是砸在提升旅客的睡眠質量、舒適度、便利性上,而是砸在了那些為了保住星級的項目上。
越來越多的老酒店,逐漸變成了人們印像中的樣子:土氣過時的紅木色家具、佈滿污漬的大理石檯面,外表泛黃的老式浴缸,以及霉味撲鼻的「歐式」地毯。
06
而全季和亞朵,它們之所以能起家,就是因為它們跳出了星級酒店的遊戲規則。
全季的「砍一刀」就是砍在了星級標準之上,在性價比上全面超越老五星級。
亞朵更是用服務和舒適性,把情緒價值拉滿,碾壓那些連討好顧客都討好不到點子上的老五星級。
可以說,全季和亞朵的戰爭,把雙方都越打越強了。
真正在砲火連天中被消滅的,其實是傳統老酒店和一成不變的酒店星級體系。
當新一代的全季和亞朵們,選擇直面客戶需求,拋棄條條框框,甚至跨界賣枕頭賣床品,只為讓顧客感受舒適的時候,傳統酒店一定能夠深刻意識到,什麼叫「毀滅你,與你何干」。
這是一個最經典的「顛覆式創新」的故事。
真正的顛覆者,必然遵循第一性原理,追求那些最本質的,不可改變的,不可分解的底層事實。他們不是為顛覆而顛覆,也不是為破壞而破壞。
他們只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傷」了那些不夠純粹,不夠極致,不夠務實的同行們。
就像全季和亞朵,他們的崛起,是為了打敗老五星嗎?是為了顛覆舊體係嗎?
都不是。
當然,我們還是會用「中檔酒店」定位全季,用「中高端酒店」定位亞朵,但顯然,季琦和耶律胤不會在乎這種定位,也不會追求這種定位,他們在乎的,還是來自市場的調節信號。
尤其是在這個互聯網平台和社交媒體統治的時代,酒店的評價者,不是某個固定的標準,而是千千萬萬個在攜程、飛豬、大眾點評上敲下評價的普通住客。
他們的手指,就是新的權杖;他們的評分,就是新的星級。
關注IC實驗室視頻號
![]()
B站:IC實驗室
微博:IC實驗室
公眾號:IC實驗室
全網同名,歡迎來撩?
商業世界的有趣就在這裡。
關注大眾消費,互聯網商業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見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