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淑霞
紅星新聞記者∣羅丹妮主編∣王繼飛
編輯∣鄧旆光審核王光東
在景泰縣人民廣場對面,49歲的魏淑霞守著一家不起眼的10元理髮店。臨街玻璃門上,一張白紙格外醒目,上面寫著兒子見義勇為的事蹟。這是她想到的能讓兒子被更多人看到的方式。2023年8月,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的兒子張天威,在水池施救他人過程中不幸犧牲。當月,他被授予了景泰縣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的稱號,可關於這場救人的來龍去脈,尚無一篇公開報導能完整說明。兩年來,面對“炒作”的惡意揣測,對見義勇為證書真偽的質疑,以及不被理解的壓力,魏淑霞一次次奔走,向上反映,只為給18歲救人身亡的兒子,爭一份應有的公開報導。
![]()
(一)
未竟的大學夢
推子碰到少年鬢角時,魏淑霞的手又抖了一下。她停住動作,轉身擰開熱水龍頭。 10元理髮本不含洗頭,但遇到和兒子同齡的孩子,她總會多做一步。
這間30平米的屋子,既是理髮店也是家。前半間是理髮區,後半間十來平米,擠著一張雙人床、一張按摩床——她和女兒睡雙人床,按摩床上現在堆著水果、雜物,以前是兒子張天威從寄宿學校回來的臨時床鋪。
牆角堆著三箱書,是張天威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和習題冊。箱子最上層,用塑料袋仔細包著幾樣東西: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錄取通知書、從小到大的各類獎狀,還有漫水灘鄉高墩村村委會開具的精準扶貧戶證明。
那段時間,張天威正忙著用這份證明辦大學助學貸款,盼著順利上大學。可誰也沒想到,幾天后,他在水池救人時不幸獻出了生命。
![]()
▲魏淑霞的理髮店
2023年8月19日下午,魏淑霞的店裡鬧哄哄的,一位老顧客坐在理髮椅上,兩個推銷染髮膏的女人講著產品功效。接二連三的電話從老家鄉上打來:“你兒子掉水池子裡了!”魏淑霞只覺得雙腿一軟,差點癱倒在理髮椅旁,隨後攔了一輛出租車前往醫院。
景泰縣漫水灘鄉政府的相關答复文件顯示,張天威當天在學駕照,途經景泰縣一條山公園時,發現一位婦女和一名男孩掉入蓄水池中,張天威立即撥打了119救援電話,在119救援未趕到時,張天威下水救人,因張天威等三人體力不支,三人最終溺亡。
巨大的打擊讓魏淑霞一病不起,理髮店關了半年。她躺在床上,睡不著,也吃不下。一個多月後,她鼓足勇氣去了一次出事的蓄水池,“那裡沒有警示牌,圍欄也沒上鎖”,她懷疑該區域存在安全管理漏洞。
記者查閱發現,事發蓄水池所在的一條山公園為當地惠民工程。
11月4日,記者前往事發蓄水池。據公園綠化工人介紹,公園內人工湖的水會流至涉事蓄水池,而蓄水池裡的水,主要用於澆灌公園環山區域的綠化。記者查看發現,池內水位較淺,雜草叢生,綠色圍欄部分區域生鏽,圍欄門被鋼絲牢牢拴住,無法開啟。池區貼著約二十塊警示牌,上面寫著“池深危險,請勿靠近”“水域危險,禁止攀爬”,旁側配備了救生圈。
![]()
▲事發蓄水池
(二)
四處奔走求報導
魏淑霞和一雙兒女曾搬過三個地方,早些年家裡開銷全靠這間理髮店支撐。後來遇上疫情,小店關了兩年,沒了收入,日子過得越發拮据。魏淑霞心裡一直惦記著要多賺點錢,供張天威讀大學。 2023年5月,她咬牙搬到了人民文化廣場旁的新址,這裡挨著廣場與火車站,人流密集,她想著能多攬些客人。
多位街坊鄰居提起張天威,印象深刻:“從沒見過魏淑霞為兒子的學習犯愁,能考上西北師大附中可不簡單。”張天威不幸犧牲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這所學校,家長群瞬間被悲痛淹沒,短短一兩個小時就自發捐款四萬多元。
一位同學家長回憶起孩子和張天威六年的緣分,6年前兩個孩子相識在縣城體育場,3年前又相遇在附中校園,還分到了同一個宿舍。在這位家長眼中,天威是優秀的孩子,“睿智的眼睛像會說話,又懂事又有禮貌。”自從搬到學校附近後,該家長曾多次叫天威來家裡做客,他都客氣地回絕了。 “腦海裡老是浮現出足球在他腳尖靈活轉動的樣子,向英雄致敬。”
有家長把張天威於事發五個月前寫給未來的明信片發到了群裡,那句“願你此時風華正茂,人生有得意,亦有遺憾。古往今來,英雄之氣在宇宙中馳騁,你將成為自己的英雄”,令無數家長動容。有位家長說:“反反复复看了好幾遍這封信,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情,小小年紀思想格局就如此之大,我們為孩子有這樣的同學感到驕傲和自豪。”
![]()
▲榮譽證書
為緩解對兒子的思念,也想讓更多人知道他見義勇為的故事,魏淑霞開始更新視頻、開通直播。起初,直播間裡多是安慰,有人留言“孩子是真正的英雄”。隨著觀看人數增多,質疑聲湧來:有人說她藉機炒作,也有人苛責,認為她兒子沒在保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就貿然救人。
讓她徹底破防的是一條彈幕:“網上搜不到你兒子的公開報導和公示,見義勇為證就是假的。”這句話像一記重錘,讓魏淑霞猛然意識到,沒有官方權威發聲,兒子的犧牲永遠會被人質疑。從那天起,她的目標變得無比清晰:求助相關部門,一定要為兒子爭取到一份公開報導。
相關文件顯示,2024年7月,鄉政府曾承諾會報導兒子的事蹟,可這份承諾遲遲未兌現,“他們說時機不合適,一直在等申請市級見義勇為先進個人。”魏淑霞說。
實在等不及了,魏淑霞開始自己“宣傳”:臨街的玻璃門上,一張白紙被她用膠帶貼好,上面寫著兒子見義勇為的事蹟;她還找人印了件白T卹,胸前印著兒子的頭像,背後寫著兒子的事蹟,她就穿上這件衣服出門,盼著有人能多看一眼。
可心裡的憋悶始終沒散。今年5月,魏淑霞跑到蘭州市幾個部門,再次請求為兒子的事蹟做公開報導。 9月份,她頭腦一熱,花2400元包了輛車去西安,帶上了那件寫著兒子見義勇為事蹟的T卹。
到西安後,她沒先去景點,反倒直奔大雁塔附近的派出所,詢問民警穿這身衣服能不能進大雁塔,她急著解釋:“我這上面寫的是兒子的事,我想帶兒子來旅個遊。”民警聽後沒阻攔。可她在裡面沒待夠一個小時,天就下起雨,氣溫驟降,只好折返。回程時,她沒再包車,找了親戚朋友認識的過路大貨車,順路捎了回來。
(三)
心結成了她的“盼頭”
有時候,魏淑霞忍不住琢磨:是不是因為兒子沒把人救上來,這場見義勇為就不算數,所以不能被公開報導?
她去問律師,翻出《甘肅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其中明確規定:“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應當及時、客觀報導見義勇為先進事蹟,刊播見義勇為公益廣告,宣傳和弘揚見義勇為精神。”這讓她更加堅信,為兒子爭取報導不是“無理取鬧”,而是符合規定的合理訴求。
“我不要錢,就是要個說法。”魏淑霞不想兒子做了好事還被瞎猜,“我就一個心願,十年後、二十年後,要是有篇報導在,人家就知道,我兒子是救人的英雄,我對我兒子也算有個交代了。”
![]()
▲魏淑霞
魏淑霞曾多次向夏力民傾訴得不到公開報導的鬱結。夏力民是張天威高中三年的班主任,他記得,張天威住校三年,天威早餐從不在食堂吃,總是揣著兩個饅頭就匆匆走進教室;每天不到6點半,校園裡的路燈還亮著,就能看到他站在燈下看書的身影;天威覺得自己和班上優秀同學有差距,高中時一天九節課,他怕自己打瞌睡,常常會站著聽完五節課。
“天威是班幹部,在同學中間,你有時候會忽視這個孩子有多突出多優秀,但是真的突然不在了,他全身的光輝,點點滴滴每天都能想起來,你就感覺到真是平凡中的那種不平凡。”夏力民說,他理解一個母親在失去孩子後,希望孩子能得到認可的心情。天威走後,他沒再接任班主任的工作,因為在和班幹部打交道時,總讓他不由自主想起天威。
紅星新聞記者從官方渠道了解到,針對張天威見義勇為一事,景泰縣持續推進其市級、省級見義勇為的申報工作,並進行了相應公示。據景泰縣政府官網消息,9月1日,景泰縣擬推薦張天威同志為全省第十二次見義勇為表彰大會擬表彰對象。 11月5日,甘肅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相關工作人員走訪慰問了魏淑霞,並為她送上慰問金、慰問品。
就魏淑霞為兒子見義勇為求一份公開報導一事,漫水灘鄉相關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張天威因見義勇為犧牲後,景泰縣政府頒發了證書並公示,隨後相關部門積極跟進處理後事,再做新聞報導已過時效。記者詢問為何於2024年7月的答复文件中承諾報導,對方表示需詢問宣傳部門。
一天夜晚,記者與魏淑霞迎著寒風,走了很遠的路。她緊繃的心緒鬆快了些,她坦言自己有時情緒會突然激動,愛鑽牛角尖。這份清醒在放鬆時更加強烈,讓她察覺到自己有時候的做法可能不合適。可隨之而來的是酸楚與無奈:“我不這樣做,還能為我那犧牲的兒子做點什麼呢?”
天冷了,魏淑霞把那件T卹疊好收起來,心裡盤算著等天暖和了,再穿著它到處走走。她這輩子沒怎麼出過遠門,可現在,這成了她為數不多的念想。她說,這些年為兒子的事奔波,不管多累,精神頭都是足的;可一旦試著放下,就會胡思亂想,甚至覺得沒盼頭,“啥時候報導了,我就能重新開始生活了。”
張天威上高一時,曾隨同學參觀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聽取心肺復蘇急救講座。這次經歷讓他感觸很深,在活動總結裡他寫下自己的感悟:參觀完後,我們對生命的脆弱和人們的頑強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守護自己生命的意識。
魏淑霞偶爾會想,當望著落水的人,兒子腦海里或許閃過那次講座的畫面。只是那一刻,他把守護生命的念頭,先給了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