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政界又丟出了一顆“外交震蕩彈”。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既不願就挑釁性的涉台言論作出任何道歉,還傳出計劃在年底或再次參拜靖國神社。
這一連串的操作,不僅引發了中國方面的強烈反應,也讓中日關係原本就緊張的氣氛更加敏感。
眼下,台海問題和歷史爭議同時被攪動,兩個問題疊在一起,構成了中日之間日益突出的結構性矛盾。而高市的角色,是整個日本政治風向的一個縮影。
日本政壇有人在“試水溫”
高市早苗最先引起爭議的,是她在公開場合拋出的那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這句話觸碰了中國最敏感的主權底線,她不僅強調台海局勢與日本安保直接相關,還暗示日本可能會軍事介入。這種說法,明顯是對中國內政的間接干涉。
中國方面第一時間明確表達了嚴重關切,並通過外交渠道提出交涉。但問題在於,日本政府並沒有選擇降溫處理。
仍然沒有對高市言論做出任何形式的約束,這種態度本身就傳遞出一個信號,日本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並不打算對右翼勢力的強硬聲音“踩剎車”。
更令人擔心的是,高市本人是現任日本首相,她的言行,不僅展示了個人立場,也反映出日本內部部分政治勢力對台海議題的戰略想象。
在美日互動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日本藉助台海議題“刷存在感”,既有對外展示強硬的意圖,也有對內凝聚支持的考量。
但台灣問題從來不是外交議題,而是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核心事務。任何外部勢力插手這一事務,都是干涉中國內政。
而高市在此問題上的態度,是朝着政策化和方向性的試探邁進。如果日本政府對這種言論不加遏制,甚至默許其逐步成為主流觀點,那麼中日之間的現實矛盾將不斷擴大,甚至可能影響到整個地區的安全格局。
靖國神社參拜計劃,歷史問題再被翻出
高市早苗仍然不打算撤回言論以及道歉,而與此同時,11月18日《泉州晚報》援引日媒消息,高市早苗又被爆出計劃年底參拜靖國神社。
而這件事的敏感程度,不亞於她的涉台言論。
靖國神社長期以來就是中日關係的一個“歷史雷區”。這裡供奉着二戰期間的甲級戰犯,是亞洲多個國家民眾痛苦記憶的象徵。
每逢日本高官參拜靖國神社,都會引發中國、韓國等國的強烈反應。尤其是在中日關係敏感時期,這種行為就是對歷史的重新包裝和對戰爭責任的迴避。
高市並不是第一次參拜靖國神社,並堅稱這是“出於哀悼目的”,與政治立場無關。然而,這種說辭在國際社會並不被接受,這代表的是日本是否真正面對歷史、是否真正反思侵略。
這次傳出的參拜計劃時間點也十分微妙,中日的關係仍然緊張,如果她真的選擇在這種節點高調參拜,那不僅是對中國立場的直接挑戰,也可能被解釋為對外釋放某種強硬信號,試圖獲取更多右翼選民支持。
靖國神社問題是關乎戰爭記憶和歷史正義的原則問題,高市的行為若被縱容,勢必會再次撕裂中日之間的歷史互信,影響兩國民間感情。
而從更深層看,這也說明日本部分政治精英並不真正願意麵對歷史。他們更傾向於通過“歷史淡化”來迎合國內的保守情緒,試圖將過去的問題“翻篇”。
但歷史不是可以選擇性記憶的,中日之間的歷史認知差距,無法通過忽視或迴避來解決。
高市並非孤例,日本社會右傾趨勢正在加速
高市能有底氣不斷發聲,背後正是整個日本社會正在發生的深層變化。近年來,日本國內保守主義情緒逐漸升溫,民族主義話語重新抬頭,對外政策也越來越強調“積極防衛”和“主動介入”。
政壇內,自民黨內部保守派在持續擴張,黨內越來越多聲音主張修改和平憲法、擴大軍費投入、強化對外軍事合作。
這些主張不僅在議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在選民中也有一定基礎。高市早苗的話語體系,正是這種政治氣候的產物。
在這種環境下,高市的立場逐漸被包裝成“政治正確”的一種表達方式。她的高民調、頻繁曝光,都是在這個社會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結果。換句話說,她是在利用主流。
這種趨勢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是長期的、結構性的,當日本政治精英與社會情緒形成共振,就會不斷推動對外政策的右傾化。
不只是一次風波,而是未來走向的前兆
從涉台言論到靖國參拜,再到政治支持背後的社會情緒,高市早苗身上的一系列動作,更像是一種政治信號的釋放,是對中日關係現狀的挑戰,也是對未來可能走向的提前預演。
如果高市仍然不改正,那麼就意味着中日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緩和的跡象,反而正在被重新定義。尤其是在日本社會右傾化趨勢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未來類似的政治表態和象徵行為可能會越來越頻繁。
更重要的是,這並不僅僅是中日之間的問題。日本的政治轉向、右翼勢力的抬頭,也將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產生影響。
作為曾經的戰敗國,日本若在歷史問題上選擇迴避,在現實對外政策上不斷突破底線,將會打破戰後亞洲所形成的基本秩序。
高市早苗拒絕就涉台言論道歉、又傳出參拜靖國神社的計劃,更是一次對中日關係未來走向的重要警示。
她的所作所為把現實矛盾與歷史問題重新疊合,也暴露出日本社會內部正在發生的政治變化。
警惕她的下一步,不只是為了防止誤判,更是對整個東亞秩序的一種必要守望。
參考信息:
高市早苗或將參拜靖國神社——泉州晚報2025-11-18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