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又有大動作,當著日媒的面、直接說出心裡話,綠營瞬間炸鍋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在接受日本媒體《日經亞洲》採訪時,扔出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一中保台”。

這四個字,讓整個綠營瞬間炸了鍋。

賴清德估計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抗中保台”神主牌,竟然被鄭麗文用如此直接、甚至可以說是“粗暴”的方式,給掀了桌子。

鄭麗文到底想幹什麼?

她最核心的動作,就是“主動定義議題”。

過去這些年,國民黨在民進黨的“抗中”大旗下,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你說交流,他說你“賣台”;你說和平,他說你“投降”。

國民黨就像一個嘴笨的老實人,被堵得話都說不出來,只能反复念叨著那個已經被綠營污名化的“九二共識”,結果就是越描越黑,形象越來越“軟、怕、縮”。

鄭麗文的厲害之處在於,她不跟你辯經了。

她直接創造一個新詞——“一中保台”,邏輯上完全顛覆了民進黨的話術。

民進黨的邏輯是:大陸是威脅,所以要“抗中”才能“保台”。

鄭麗文的新邏輯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事實,承認這個事實,以此為基礎去溝通對話,才是“保台”的唯一出路。

她等於是在告訴所有人:別再被民進黨騙了,“抗中”帶不來和平,只會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那不是“保台”,是“害台”。

而她,鄭麗文,要走一條通過對話與溝通來換取和平的“保台”之路。

為了讓這套論述站得住腳,鄭麗文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對內“大換血”。

她一上台,就提名了四位被外界普遍認為是“統派”色彩濃厚的副主席。

這信號再明確不過了:國民黨的核心路線必須統一,不能再出現“上面講一套,下面做一套”的擰巴局面。

她要的是一支紀律嚴明、方向一致的“獅群”,而不是一群溫順但毫無方向的“綿羊”。

她公開說“方向先定,溝通才不會亂”,就是要先解決國民黨內部的思想混亂問題。

第二,對外“公開化”。

以前國民黨和大陸交流,總有點“遮遮掩掩”,生怕被扣帽子。

鄭麗文反其道而行之,上任沒多久,就大大方方派副主席蕭旭岑、張榮恭訪問大陸,見了國台辦的負責人。

這事兒她不僅做了,還敲鑼打鼓地讓全台灣都知道。

她就是要告訴所有人:兩岸溝通光明正大,是為了台灣好,沒什麼好怕的。

面對綠營“抹紅”的攻擊,她那句“愛扣就扣,隨便你們”,更是把一個不怕貼標籤的強悍形象立住了。

這種“掀桌子”的玩法,風險極高,但回報也同樣巨大。

它直接撕開了民進黨構建多年的信息繭房,讓很多台灣民眾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除了“抗中”,難道就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嗎?

那場網絡直播投票顯示,對“一中保台”持觀望態度的人比反對者還多,這本身就說明,風向可能真的在變。

華盛頓和東京為何態度大轉彎?

如果說鄭麗文的動作只是讓島內炸鍋,那還不夠“顛覆”。

真正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國際社會的反應,尤其是美國和日本。

按照綠營的設想,鄭麗文喊出“一中”,美國和日本應該第一時間疏遠她,把她當成“麻煩製造者”才對。

可現實呢?恰恰相反。

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谷立言,竟然親自跑到國民黨黨部去拜會鄭麗文。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以往的慣例,都是藍營領袖主動去美國在台協會“匯報工作”。

這次倒過來了,是美國人主動上門。

這一個小小的細節,背後是巨大的規則改變。

會面後,美方還主動邀請鄭麗文訪問華盛頓

美國智庫的簡報標題更是直白——“國民黨重回牌桌”。

日本和新加坡也緊隨其後。

給了鄭麗文“統一女神”標籤的《日經亞洲》,其背後代表的日本方面的關注度不言而喻。

日本和新加坡駐台機構的代表,也都接二連三地主動上門拜訪,遞上訪問邀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常現象?難道美國和日本也支持“一中”?

當然不是。

他們轉變態度的原因,其實非常現實。

第一,國際政治最討厭“不確定性”。

民進黨雖然表面上親美親日,但其“台獨”的擦邊球路線,很可能會讓台灣走向戰爭邊緣。

美國最怕的,就是被台灣的“意外”拖入一場不想打的戰爭。

而鄭麗文雖然路線“親中”,但她的路線是清晰、明確、可預測的。

她把底牌直接亮了出來:我要對話,不要對抗。

對於華盛頓的決策者來說,一個清晰的對手,遠比一個不可控的“隊友”更容易打交道。

第二,鄭麗文展現了“戰略自主”。

她沒有像過去那樣,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美國身上。

她一邊跟美國保持溝通,一邊公開、主動地與大陸建立聯繫。

這反而讓美國產生了一種“建設性緊張感”。

美國會擔心,如果自己不積極介入,兩岸的對話渠道會不會被北京獨占?

為了保持自己的影響力,美國必須主動靠近鄭麗文,確保自己能在這個新的牌局里分一杯羹。

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戰略收縮,叫停對台軍援的聲音不絕於耳。

美國自己都拿捏不准未來要怎麼走,一個願意主動去踩剎車、降低衝突風險的台灣政治力量,對美國來說,其價值反而上升了。

所以你看,鄭麗文這步棋,看似是走給島內民眾和北京看的,實際上,它更深層次的效應,是撬動了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國際關係格局。

她用一種近乎“攤牌”的方式,為國民黨,也為台灣,贏回了早已失去的戰略主動權,從一個被動的棋子,變成了能讓棋手都緊張的“座上賓”。

總而言之,鄭麗文的“一中保台”論述,絕不僅僅是一次口號的翻新。

它是一次規劃已久的路線顛覆,它讓賴清德的支持率應聲下跌7個百分點,讓綠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也讓美日等國際玩家不得不重新評估台灣的政治天平。

這場高風險的政治遊戲才剛剛開始,最終是贏是輸,還要看鄭麗文能否將眼下的聲勢轉化為持續的民意支持。

參考資料:鄭麗文接受日媒採訪:只有接受一個中國,才能確保台灣生存2025-11-15 18:02·環球網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