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一、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

1、社火般人間快活不可恃

上次我們在闡述宋金社火藝術圖像專題。參見:

喬婦人:老趙閑聊花錢銅鏡中的社火圖像1

瓜田樂:老趙閑聊花錢銅鏡中的社火圖像3

社火圖像中扛的到底是什麼牌:老趙閑聊花錢銅鏡中的社火圖像7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在社火藝術圖像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例證,那就是2010年5月挖掘的山西壺關縣上好牢村墓葬壁畫。墓室內的磚雕和壁畫保存完好,墓葬北側窗戶邊的一塊題記和墓志銘磚上,清晰地刻着“宣和五年”的字樣,即公元1123年,很好地錨定了時間坐標。

東壁靠近後室之處,還展示了孝子故事圖,其中東壁展示的是“王祥卧冰”的場景,而東西壁上墨書題詩共同構成了文化信息豐富的寶庫

下好牢墓葬壁畫中,其實還有若干墨書題記,十分有意思。墓室中發現幾處題詩,在墓中前室西壁題為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江城外柏森森。君看青史勛榮者,算來多葬北邙塵。

這幾句化自於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題詩南側倚柱外側用行楷墨書題詩為:

松柏蕭蕭夾路青,人人到此盡傷情,秦苑有花空笑日,漢陵無主自侵雲。

這兩句來自於唐代陳上美《咸陽有懷》:

山連河水碧氛氳,瑞氣東移擁聖君。

秦苑有花空笑日,漢陵無主自侵雲。

古槐堤上鶯千囀,遠渚沙中鷺一群。賴與淵明同把菊,煙郊西望夕陽曛。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這兩處詩歌的含義,都是消解俗世的努力,人間的什麼功名,哪怕偉烈如帝王,英名如諸葛,死後也不過是一掊黃土,空空如也。

這種對生死的解脫與感慨,也同樣出現在社火雜劇人物角色的旁側: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上好牢1號墓《雜劇演樂圖》局部(畫面右半部分)李清泉拍攝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上好牢1號墓《雜劇演樂圖》局部(畫面左半部分)李清泉拍攝

雜劇社火角色的左側,墨書云:

無窮歌舞今何在,都殘(歿)荒蓁伴月明。

由此我們可以獲知,其實社火也好雜劇也罷,在墓葬中出現的功能,未必全部僅僅為了在地下世界為墓主人提供再續的娛樂服務,至少其中此處之一種,是在用人間最盛大的歡樂,從而為死亡的空寂、人生肉體享樂快樂的無意義提供一種超越乃至批判的靶子。

人間的歡樂只是凡塵此岸的凡夫俗子的有限思維,而社火雜劇乃是人間歡樂的最典型呈現。這些凡世的所謂樂事,無非在為超拔三界、西方極樂的永恆至樂提供對照鏡像。

從這個層面,我們更加理解了為什麼社火也叫做快活,為什麼宋代的社火主題花錢上,會赫然標着“萬姓快活”四字了。其實,社火就是俗世的肉身的快樂象徵。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萬姓快活社火花錢 胡堅藏品

網絡資料

元明間無名氏《王矮虎大鬧東平府》三折社頭的一段賓白比較詳細地介紹了春社賽社演出的藝術種類:自家東平府在城社頭,時逢稔歲,節遇上元,在城鼓樓下作一個元宵社會。……俺這社會,端的有馳名的散樂、善舞的歌工,做幾段笑樂院本,搬演些節義戲文。更有那魚躍於淵的筋斗,驚眼驚心的百戲。

外扮社頭同凈里長、沙三、牛妻、王留、伴哥、旦兒、伴姑打鑼鼓上)(社頭雲)時豐稔歲樂陶陶呵!【(眾雲)呵!呵!】官清法正少差徭呵!【(眾雲)呵!呵!】民安國泰絕征討呵!【(眾雲)呵!呵!】大家歡樂鬧元宵呵!【(眾雲)呵!呵!】自家東平府就在城社頭。時逢稔歲,節遇上元,在城內鼓樓下作一個元宵社會。數日前出了花招告示。俺這社會,端的有馳名的散樂,善舞的歌工,做幾段笑樂院本,搬演些節義戲文。更有那魚躍於淵的筋斗,驚眼驚心的首裁。更有一班兒打擂教首,跌打班頭,內有一人呂彥彪,乃是河東郟州人,天生下個偌大漢,打天下有名教首。今日正月十四日,頭場社會,先看打擂,後演古今。你看城裡城外、四村上下老小男女,都來看社,好事快樂也。擂動鑼鼓,教首着早晚敢待來也。

在這裡,春社組織社火,大家歡樂鬧元宵,時豐稔歲樂陶陶,男女老少都來參與,好事快樂。豈不正是萬姓快活。山西有句民謠:“莊戶人,要得樂,唱大戲,耍紅火”,也正是萬姓快活四字的生動詮釋。

宋代的人們就已經將萬姓快活的社火比擬為了人間的熱鬧的煙火氣與凡塵之盛況,宋末元初趙必(王象)(1245年—1294年)詩中社火云:

念奴嬌(其一)賀陳新淥再娶

宋 趙必(王象)

燒燈過也,倩東風、又剪芙蕖千朵。

翠陣珠圍依然是,舊日笙歌社火

一曲乘鸞,萬錢騎鶴,仙子來蓬島。

金尊滿酌,不妨斜戴花帽。

人生能幾歡娛,趁良辰美景,綠嬌紅小。

洞里桃花應笑道,前度劉郎未老。

眼雨眉雲,情香粉態,恨不相逢早。

明年今夕,犀錢玉果分我。

在詩歌中,描述的是再娶的美好心境,所謂舊日笙歌社火,是回憶初婚時的盛況,要麼娶親活動中動用了社火表演,要麼以社火比喻人間繁華之煙火。

之前我們也說過,在少林寺塔林,我看到一座塔琳下的基座面,有一句話,提到了社火,“永化無道,鳳舞夔跳,勛業彌天,不值一笑,咄,彈指十萬八千里,豈知人間社火鬧。”這裡的社火,以其人間的、快活的、熱鬧繁榮的世俗屬性的極致象徵,與超脫生死輪迴的得道,進行了強烈的對比。可見,社火就是人間最熱鬧,最世俗的歡樂之極。就是萬姓快活。

墓葬中社火圖像的新含義:秘戲花錢上為什麼有拴馬1 -

少林寺塔林對人間至樂的社火的揶揄與超越,也正是宋墓詩歌、宋墓雜劇社火人物側面的詩句所要發揮的文化意義。肉身不可持,名利不足戀,凡世的社火歌舞食色性也,不過是幻影。人生只有修身皈依,才有可能脫離生死輪迴之苦,而達成永恆的生命大極樂。

無論是道家的持身修鍊,還是佛家的往生極樂,都在對肉身的慾望與人間的歡樂進行着一種彼岸的超越。在宋明小說中,類似真人高僧點撥俗人的法門,無非就是讓對方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誤到人間的一切所謂的慾望都不可靠,都是虛幻。牢靠的永恆,就是修鍊。

從這個角度,《紅樓夢》中的那一場人間最為繁盛的慾望之夢最終都破碎了,賈寶玉也最終跟着一僧一道悟了道。所以,《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就是這種悟性的生動闡述。功名不可恃,財富不可恃,愛情不可恃,親情不可恃,人生可恃者,就是修鍊肉身,超越死生,達成至樂。這也是這些悟道語句頻頻出現在少林寺塔林,宋金墓葬中的緣故,因為那是一個死亡情景。他的題寫,是促成亡者早生極樂的一種警句。在這樣的情景下,死亡變得沒有那麼可怕與哀傷,只要悟道,只要超度,那麼,其實比活着的那些凡夫俗子更加高級美好。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所以,墓葬中的社火圖像,在如此語境中,不僅成為參透死生的參照,也為活着的後人提供着一種警示,人間歡樂不足恃,需長期堅持修鍊,才能金剛不壞,往生極樂。宗教的極樂的這個極,就是對凡世快活的一種降維碾壓。假設你能夠獲得極樂,那麼社火那樣的肉身快樂,也就微不足道,如夢如幻如泡影了。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