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0歐元到30歐元!歐洲天然氣價格為何暴跌至新低?

還記得2022年那個讓整個歐洲都心驚膽戰的冬天嗎?當時天然氣價格飆到了每兆瓦時300歐元,能源危機成了老百姓飯桌上的“家常話”。

有人家裡暖氣都不敢開,企業更是叫苦連天,歐洲各國政府一邊補貼一邊焦頭爛額,而現在,短短兩年過去,天然氣價格卻掉到了30歐元以下,回到了危機發生前的水平。

不少人心裡在想:這價格變化也太誇張了,是不是市場出錯了?這波“跳水式”下跌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能不能持續下去?

戰爭降溫,市場心理“鬆綁”

天然氣的價格從300歐元高台跳水到30歐元,心理預期的轉變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說白了,價格不是單純靠供需來定的,很多時候是看大家“怕不怕”。

過去兩年天然氣之所以那麼貴,主要是因為一個字,怕。怕俄羅斯斷氣,怕冬天凍著,怕能源價格飆起來沒人兜底。

從2022年起,俄烏衝突讓整個歐洲能源市場陷入高度緊張,天然氣作為高度依賴進口的能源品種,首當其衝,歐洲以前有將近一半的天然氣要從俄羅斯買,一旦戰事升級,誰都擔心氣沒了、電也出問題,整個市場就陷入了恐慌。

可是到了2024年,情況開始鬆動,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談判雖然還沒結果,但氣氛明顯不一樣了。

日內瓦的會議被外界看作是一次重要的接觸,雙方都在釋放“可以談”的信號,儘管誰也沒說徹底和解,但市場已經開始有了鬆動的想像空間,這種預期的轉變是非常關鍵的。

戰爭有望緩和,意味著對俄羅斯的製裁有可能放鬆,意味著俄氣說不定還能重新進入歐洲市場,雖然目前俄氣的佔比已經從最高的40%降到了10%左右,但市場對未來的判斷變了:不再覺得“最壞的情況”一定會發生。

本來天然氣價格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地緣溢價”,也就是因為政治不確定性帶來的額外成本,現在這部分情緒慢慢散去,價格自然也就跟著往下掉。

天氣暖了、倉庫滿了,天然氣“賣不動”

如果說地緣局勢的變化是讓市場“情緒冷靜下來”,那接下來的兩股力量,就是實打實把價格往下壓的“硬條件”。

先說天氣,歐洲今年冬天偏暖,這是氣象部門早早就發出的預警,尤其是西北部溫度比往年高,供暖需求直線下降。

以前大家擔心冷冬,都會提前搶氣、囤氣,現在一看溫度挺舒服,天然氣用得自然也少了。

供暖需求一降,市場對天然氣的需求也就不再緊張,原來冬天是天然氣消費的高峰期,現在成了“低谷”,這對價格就是一個直接打擊。

再看庫存,這兩年歐洲各國為了避免再次被“卡脖子”,拼了命地往儲氣庫裡塞氣,2023年秋天,歐洲的天然氣儲氣庫幾乎是滿的,到了2024年也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這就像家裡冰箱裡塞滿了菜,超市再打折也沒人去買了。

再加上供應來源也多了,除了俄羅斯,歐洲現在加大了從美國、挪威等國家進口液化天然氣,尤其是美國的LNG,已經占到了歐洲進口的一半,各國還投入大量資金擴建了接收站和再氣化設施,等於說,把“接氣管”修到了全世界。

市場變穩了嗎?低價能維持多久?

雖然現在天然氣價格降到了危機前的水平,但是不是真的安全了,市場還能不能這麼便宜地買氣,答案其實並不樂觀。

首先是市場的脆弱性,雖然現在是暖冬,但氣象變化誰說得準?明年要是來一波寒潮,天然氣需求立馬就能跳起來,到時候價格還會不會這麼低?沒人敢保證。

其次,地緣局勢也不是徹底解決了,現在只是“看起來有談的可能”,並不等於戰爭結束,一旦局勢重新緊張,或者談判破裂,市場情緒馬上又會回到之前的恐慌狀態,天然氣是高度敏感的品種,政治風吹草動都能把價格掀起來。

還有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問題是亞洲市場,現在歐洲價格低,亞洲國家比如中國、日本可能會趁機增加LNG進口,如果亞洲大量買氣,全球市場的供應就會緊張,歐洲這邊自然也會受到影響,這種“全球搶氣”的情況以前就發生過,不是沒可能再來一輪。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結構調整,歐洲正在推進能源轉型,比如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

按照歐盟的規劃,未來十年要大幅減少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這聽起來是個好事,但過程不會順利。

新能源的穩定性不足,要是風不吹、太陽不曬,還得靠天然氣來“兜底”,一方面政策希望減少天然氣用量,另一方面短期內又離不開它,這種矛盾會長期存在,如果轉型速度跟不上,天然氣的“基礎角色”就不可能完全退出,價格也就不會一直躺在低位。

價格下來了,但挑戰還在

天然氣價格從300歐元跌破30歐元,這個變化不是偶然的,是地緣變化、氣候影響和市場結構調整共同作用的結果。

短期看,歐洲確實從之前的能源焦慮中緩過勁來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能源安全已經萬無一失。

地緣政治這根弦,還不能鬆,戰爭沒結束,風險就還在;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也不能忽視;全球能源博弈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亞洲市場的反彈、美國供應的不穩定、再加上能源轉型中可能出現的技術瓶頸,都可能成為未來價格再次上揚的導火索。

這次價格暴跌,更像是市場在經歷一場“心理修復”,過去兩年的高價,把大家的神經繃得太緊,現在終於鬆了口氣,但松勁兒不等於沒有事了。價格回落,是一次調整,不是終點。

對老百姓來說,天然氣價格降了,日子確實輕鬆了一些;但對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來說,真正的難題還在後頭,歐洲要想真正從能源危機中走出來,靠的不只是市場放鬆,更要有結構性的調整和戰略性的佈局。

歐洲能不能守住這份“低價紅利”,還得看政治智慧、市場策略和能源轉型能不能齊頭並進,天然氣價格跌了,確實是個好消息,但真正的考驗,是接下來的每一個冬天。

參考來源:俄烏和談進展助推能源市場降溫歐洲天然氣價格跌破30歐元金融界2025-11-24

分享你的喜愛